15年前的今天
一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上映
姜君对这部影片格外中意
前前后后看了不下5遍
每次都会发现新笑点
它就是[大腕]
2001年年末上映的[大腕]
再次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纪录
那时90后们还比较懵懂
后来大多是通过
电视或网络看到这部片子
▼
如果你以为它只是部
逗人哈哈一乐的段子集锦
未免too young too simple
片中对很多当时社会现象的嘲讽
现在看来不仅没有缓解
反倒愈加严重
▼
里面有中国房地产商奉为圭臬的金句:
当时说四千美金的房价
中国人可能还会惊讶
按当时的汇率
是三万二一平
现在北京这个价
直接五环开外
电梯入户啥的就更别想了
金主捧红女演员
有钱走哪儿都是爷:
各种广告位竞标
商品经济渗入社会方方面面
什么都能拿来拍卖:
多年后再看[大腕]
与其说它讽刺现实力透纸背
莫不如说冯小刚借这部作品
对未来做了次“神预言”
▼
剧情并不复杂,美国一大导演来故宫拍戏,要重拍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腕儿大到什么程度?大概就是贝托鲁奇这么大腕儿吧!
▲这是一位不幸丧失创作灵感的艺术家
大导演名叫泰勒,关之琳饰演的泰勒私人助理露西,找来电影厂下岗职工尤优,要把泰勒在中国的一言一行拍成纪录片。
▲大眼美女关之琳风韵犹存
两鬓斑白的泰勒意外昏倒,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尤优给他办一个“喜剧葬礼”。所以,正如电影的英文片名[Big Shot's Funeral],[大腕]讲的不是“大腕”,而是“大腕的葬礼”。
平民百姓还是精英文化?
这一点通过泰勒的困扰可以看出。他打算重拍[末代皇帝],为何重拍?在泰勒看来,贝托鲁奇对中国皇帝的理解还是没跳出西方人的思维框架,用泰勒的话说:
泰勒认为,像尤优这样的中国人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真实想法”,正如尤优所言:
这段对话看似荒诞,却直戳精英文化肺管子。不管是中国精英,还是西方整日宣扬普世价值的创作者,他们都不屑“屈身将就”最贴近普通大众的市民文化。
早期的冯小刚还算得上“平民阶级代言人”,而他的创作也长期被“精英群体”蔑视。小钢炮通过葛优之口,对那些“装大尾巴狼”的所谓精英进行了嘲讽回击:没钱没女人,还谈什么自由?
而苦于无法突破创作瓶颈的泰勒,或许也是冯小刚自身在坚守与改变间摇摆的某种映射。
恪守底线还是金钱至上?
[大腕]里饰演王小柱的英达,是个浮夸的演出承包商,说起办什么大型活动,立马满嘴跑火车。
给泰勒办喜剧葬礼,尤优叫来了哥们儿王小柱。跟露西详谈具体事宜的时候,场面搞得像两国元首会晤,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整个葬礼现场,都被广告包围:
尤优还是有自己的坚守,有超强纠错功能的VCD机广告一律不予受理。
对盗版之痛恨,冯小刚可能最有发言权了。直至后来[一九四二]上映前,小钢炮还爆粗怒斥盗版商:
“我都被盗版商们轮奸过无数次,直到现在他们还在操我。没关系,反正我们TMD的都是‘鸡’!但我们还是要杀出一条血路!”
之后,尤优还解释了用葬礼招广告和卖盗版VCD的区别,这就是底线。
市场经济还是脑子有病?
明星给钱就能哭,做起广告来脸不红心不跳。傅彪饰演的大明星——北影厂彪子,哭着在模特身上说:
我们中国文艺界已经集体补过钙了,还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你就……
然后手一抹,秒变正经脸:
▲这就叫职业精神
黑社会做广告洗钱,不给做就来硬的(投资电影洗黑钱的事儿还少吗?):
结果逼得乐团以快两倍的速度演奏哀乐,还让几个小女孩跟着唱:
泰勒没死,尤优怕广告商追债,装疯进了精神病院;但王小柱是真疯了。
精神病院里,一帮人纵论致富机会,张口闭口砸钱套现,动辄就是几个亿的生意。其中除了经典的李成儒那段,何平与张涵予两段话也都十分精彩。对小市民的发财梦和当时的泡沫经济进行毫不留情的嘲讽。
何平谈中国音像产业油水巨大,他们应该怎样在这片市场蓝海中,麻溜儿快捞一笔:
张涵予(那时还在冯小刚片子里跑龙套)聊如何砸钱办网站,然后倒手套现:
他们说的有错吗?没错。因为当时的市场就是这些人在赚钱,泡沫越炒越大,每个人都想着一夜暴富,谁会去关心真正的产业健康?现如今互联网经济大热,“精神病”比那个时候可多多了。
最讽刺的,是病房后景的一幅油画,油画前是世界各国国旗。
这是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画中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描绘了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
这些“精神病人”,在脑子里可能就把自己当伟大思想家和国际政要了吧?
可惜,张涵予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马云和刘强东如果看到这句话,他们情何以堪:
仔细想来,第一层揭示的市民文化,又反刍了后两层表达。市民文化繁盛的土壤,才哺育出这些夸张可笑的市场经济乱象。
冯小刚作为一个精英知识分子
虽自称平民视角
却仍忍不住对荒诞的社会现象
做一番嘲讽批判
他的内心更接近尤优
拥抱俗世,但同样坚守底线
拒绝同流合污
▼
三层表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构成了这部冯氏喜剧经典[大腕]
▲葛大爷是冯小刚的最佳代言人
[大腕]是冯小刚第一次尝试中外合拍的形式,泰勒的扮演者唐纳德·萨瑟兰第一次来华合作,要求极其严格,每一个镜头都希望亲自把关。
▲拍摄现场
而影片的灵感,则来自一次冯小刚和陈凯歌的聊天。他们说到了黑泽明葬礼,冯小刚当时开玩笑道:
“假如你不介意,你去了之后,我便利用你的名气把葬礼搞得很隆重,拉很多广告,赚很多钱,给你的妻子和孩子。”
后来这个玩笑被冯小刚一遍一遍地演绎和丰富,就成了电影的素材,被取名为[大腕的葬礼]。也许是名字真的不吉利,冯导在拍片过程中还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
▲片中大腕两次“猝死”,应该是冯小刚
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艺术再创作
住院期间,冯导躺在病床上反复琢磨,最终将“病根”归结于片名中的“葬礼”二字,“联想起来很可怕”。于是,冯小刚将[大腕的葬礼]改成了[大腕]。
影片首映当天,冯导脸色凝重。他说从开机以来一共参加了四个葬礼,一个是英达的岳父,一个是梁左,一个是制片人之一的王中军的母亲,还有他本人的母亲。
▲三位主创在柏林电影节
这些事实,又像是天意,让冯小刚感觉冥冥之中要拍一部有关“生死”的黑色喜剧。
那时的冯小刚年过四十
向着“知天命”的岁数前进
拍摄[大腕]的经历
让他“知”自己生命的重要
他曾说
有一位不知名的高人
拿着我的生辰
说过一句批语:
人过鬼门
气度霄关
▼
15年过去,[大腕]片中的精神病人呓语成为现实,各主创的事业发展更是不尽相同。
关之琳早已淡出大众视线,仅在江湖留下两颗高尔夫球的传说;
英达会因[我爱我家]里的“葛优瘫”被偶尔提起;
▲[我爱我家]导演英达和葛优在拍摄现场
实力派演员傅彪肝癌离世,留下中国文艺界一声叹息;
[末代皇帝]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因44年前[巴黎最后的探戈]疑强迫女演员拍强奸戏而走下神坛;
所幸,冯小刚没有像[大腕]里那个穿龙袍喝可乐的小演员,沦为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奴隶:
他回归传统审美,用一部圆形构图的[我不是潘金莲],将批判现实主义坚持到底;
而“清心寡欲”的葛大爷依然远离名利场,多年下来已修炼成“世外高人”,一出山,演的都是杜月笙这种黑帮大佬,谁说优子非得嬉皮笑脸?
▲葛优出演[罗曼蒂克消亡史]
始终认真演戏、低调做人的葛优留给观众和同行的就四个字“德高望重”,这才是真正的“大腕”。
▼
你喜欢哪部冯导贺岁片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看电影app
看电影推出属于自己的客户端啦
长按下图左下角二维码即可下载安装
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看电影花冤枉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