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带学生去采茶

那些年,我带学生去采茶_第1张图片
图片转自网络

文丨赵自力

二十多年前,我从麻城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回到老家的一所农村初中教书。

那时条件差,教师工资待遇也低,不过农村孩子淳朴,特别能吃苦,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是叫得响的。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天天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

常常有人说,“赵老师,你是桃李满天下啊”,我一边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一边心里特别高兴,像吃了蜜一样。是的,学生们在五湖四海工作,有的特别有出息,确实于我来说挺长脸的。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今天想跟各位唠唠我当年带学生采茶的事。

01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春分过后,忍了一冬的茶树上冒出了许多新芽,转眼又到了采茶的季节。

为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勤工俭学活动。我所在的学校与河南省新县毗邻,新县盛产绿茶,所以学校当时勤工俭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带学生采茶。

采茶前,我们作为班主任一般都要去各个茶场侦查一番,看看茶叶多不多,食宿条件好不好,还先得为学生争取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往往跟各大茶场精明的老板们讨价还价半天,毕竟学生去茶场比较辛苦,既要锻炼他们,也要维护他们的最大利益。

我们班主任常常是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各个茶场。真奇怪,新县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茶场,而且面积都很大,管理得也好,缺乏的就是采茶人员。有些茶场地势平坦,条件较好,价格也合理,这样比较好管理学生。我们作为班主任,自然都想去。所以,不好安排时,学校领导就让我们班主任抓阄。顺序一定,地点一定,就上了采茶进度表了。这样大规模地采茶,从清明,一直到五一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采茶前,我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一些常用的药物,如感冒药、退烧药,以及创口贴之类的,还有记账本,哨子以及学生的遮阳帽。当然,我们往往还带些水果零食类的,如北京方便面,我们一带就的几大箱子。还有学生带的米,我们集中装好,用小货车送到茶场。我们甚至还开个小小的勤工俭学动员会,号召学生以吃苦为乐,以锻炼自己为本事,并就外出采茶的事嘱咐半天,强调各种纪律,感觉就像带着士兵要上前线似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的事就顺利多了。做了这些必要的工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那些年,我带学生去采茶_第2张图片
图片转自网络

02

清明一过,我们就忙开了。

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携带生活用品和采茶工具,浩浩荡荡地开往新县各村的茶场。我们是吃住都在茶场里的,这一住往往就是一个星期。

早晨天还蒙蒙亮,就有学生窸窸窣窣地起床了,第一天往往都是这么兴奋。不等老师的哨响,学生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散落在茶园里,转眼就消失在茂密的茶树丛中。他们开始采茶了,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平时没少做农活。嘴上说说笑笑,手上却一刻没停留,大家都暗自较着劲儿呢,手指灵动间,一片片嫩嫩的茶叶就纷纷进入了茶篮里。

茶场厨房飘出饭菜的香味,往往是吃饭的时间到了,一声哨响后,立即从茶树丛里钻出了一个又一个学生。他们高兴地叫喊着,推搡着,提着自己的采摘的鲜叶到茶场场部集合。霎时间,称茶叶的,记账的,打饭的,倒水的,还有没来得及洗漱的忙成一团。做茶师傅则赶紧把同学们采摘的鲜叶均匀地撒在地上摊开,开始准备做茶了。望着那些刚采摘的嫩叶,满满的都是茶的清香,抓一把似乎都能挤出水来。

一天下来,同学们往往讨论自己采了多少,都在本上记着呢。班主任老师也记有帐,采摘得多的同学有奖励,有时是一袋方便面,或者是一个苹果,能拿到奖励品自然是很高兴的一件事。

有时会遇到阴雨天气,自然不会让学生出去采茶的,这时候往往是和学生相处的最好时机。在简陋的宿舍里,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有的是玩具,有的是课外书,也有的是课堂作业。老师们会给同学讲几个笑话,或者教唱几首当时的流行歌,要么和学生下下棋,聊聊天,打打扑克,师生瞬间零距离,就差没称兄道弟了。

几天过后,采茶的新鲜感渐渐淡去,学生们开始想家了,过一天数一天,有倒计时的感觉,毕竟还是孩子,做事不耐长的。到了最后一天,一大早学生们就把行李收拾好了,被子卷好装进了蛇皮袋,杂七杂八的也打包装好,只等老师一声令下,开拔回家了。

这样住在茶场采茶,一年往往就是一次。学生们通过采茶,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我想这也是采茶最大的收获了。

03

在带学生采茶生涯中,印象比较深的有几次。

第一年带学生去采茶,我还不是班主任。那次去比较远的茶场,我和学生们一起走着去的。一路上兴致勃勃,学生们也乐于跟我聊聊天,其实当时我跟他们年纪相仿,大不了几岁的。

走了十几里公路后,就开始翻山走小路了,对于那些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况且不止一座山。我总是跟他们一路鼓气,讲些小故事和笑话,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那些山又大又陡,还有经过一条河,几个大池塘。表面上我是谈笑风生,其实内心紧张得不得了。学校再三嘱咐,一定注意学生的安全,安全重于泰山。

翻过最后一座山,我们已经远远地可以看见茶场了,一片片的茶树尽收眼底,茶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我和学生们欢呼着,挥着帽子和衣服,就往下冲。

记得当时天气比较热,白天我和学生一样去采茶,晚上我还陪着他们聊天,或者去村里小卖部买些东西,过得很辛苦,也很快乐。农村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吃了饭提着篮子就去茶地了,他们总想多采些,减轻家里的负担。

还有一次,我也是带着学生住在茶场采茶。一天晚上,妻子打电话说有急事。我二话不说,匆忙穿上衣服就准备回家,那时妻子已有身孕了。我跟茶场借了一辆破摩托,逐个查看了学生的宿舍后,就急忙往回赶。

那辆摩托可真够破的,到处震天地响,灯光还不太亮,大山里四周黑黝黝的,骑得我胆战心惊。我总暗示自己别急骑慢些,可速度还是慢不下来,满脑子里都是家里。到家已经是半夜了,原来那天妻子进了趟城,把钱包弄丢了,里面有两千多元钱,还有一些证件。临睡觉时才发现,没找到就急了,才忍不住打电话给我。我一边安慰着妻子,一边还担心着茶场的学生。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又骑着那辆破摩托去茶场了。等我赶到茶场,天刚刚亮,学生们纷纷散在茶地里一如既往地采茶。我看着这样的景象,当时特别感动,觉得带他们出来,而昨晚我开了小差很对不住他们。他们实在太听话,太信赖老师。

这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其实当时有更好的方法,比方说跟学校领导报告一下,让其余的老师来接管一下,也不至于出现将学生置于没有教师管理的真空。我想,正因如此,我才特别难忘,也愧疚了好久。

那些年,我带学生去采茶_第3张图片
我和当年“采茶能手”合影

04

有些采茶的学生,到现在我一直记得。

有个学生头脑特别灵活,别人采茶带米带零食,他带了一大袋桃子。吃饭时他就兜售自己的桃子,五毛钱一个,当时很抢手,连茶场的做茶叶的师傅也买了不少。结果,他打电话让家里再送些来。这样,除了他采的鲜叶,还赚了一笔桃子钱,勤工俭学的收入比其他同学高多了。这个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去学做生意,现在已经是个不错的老板了。

还有一个女生,采茶特别厉害。她总是最后一个下山,采的茶叶总是最多的,别人是单手采,她是双手,同学戏称“双枪老太婆”。由于太过于勤奋,她的手指总是被茶树枝戳破了不少,甚至还渗出了血。她托我找了些医用胶布,每次采茶前都把手指用胶布缠好,从来没叫一声苦和累。她是同学们的榜样,也是一种精神。能吃苦的人总是有前途,她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国家机关工作了。

当然,也有少数的逃兵,吃不了那个苦,装病想回家的,但大多数同学都是好样的。我还记得,每年学校都要组织“采茶能手”评选,我还带着我们班的“采茶能手”,到红安县黄麻纪念园参观留影,这张照片我还一直珍藏着。

05

岁月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将那些年带学生采茶的时光珍藏在脑海里,慢慢沉淀为一种美好。

如果有机会,还想去看看那些茶场,因为那里有我美好的回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我带学生去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