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与丑

谈美与丑_第1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课堂作文:谈美与丑

——读贾平凹先生《丑石》有感

作者  摄影  封面  插图:辜晓波

【作者声明】

(1)图文无关,版权所有。

(2)请勿对号入座,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谈美与丑_第2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有人说,美在于客观。那么你怎样解释“情人眼里出西施”呢?又怎样解释同是秋色,在欧阳修眼里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而在峻青的眼中却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象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呢?你又怎样解释贾平凹的“感到丑石的伟大”呢?

谈美与丑_第3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有人说,美在于主观。那为什么一座一毛不拨的荒山、一摊污水横流的烂泥、一幅乱涂一气的“画”、一首不知所云的“诗”、一支南腔北调的“小曲”,任何时候都不认为是美的呢?为什么“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景而蒋介石之流却不以为美呢?又为什么在《丑石》中的同一块石头而先前却被人认为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呢?

谈美与丑_第4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窃以为,美既不在于主观,也不在于客观,而在于主客观的有机融合,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兼容并包。《丑石》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吗?杀人、放火、强奸、抢劫、绑架勒索、偷盗等,可谓“丑到极处”了,难道这能被称之为“美到极处”吗?《丑石》所阐明的审美观,不正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吗?

谈美与丑_第5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的美,也有修饰的美;有一时的美,也有一世的美!外表美固然重要,而心灵美尤不可缺。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的有些上层人物衣冠楚楚而不被认为是美的?为什么雷锋普普通通而后人却对他无限敬仰?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是说过吗:“人的美不在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在的美,我们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谈美与丑_第6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时代不同,对美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封建时代,女子拥有“三寸金莲”被认为是美的,而现在恐怕连婆家都找不到呢。在“穷过渡”时期,谁穷谁光荣,越穷越认为美气,现在谁穷谁没用,越穷越耻辱。过去乘车上班被认为是“官僚主义”作风,而今乘车上班之风渐盛,被誉为美的行为。过去一见那些发式新颖别致、衣着华丽时髦的人,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而现在却认为是当代青年追求美的一种高尚行为。

谈美与丑_第7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尽管如此,人们对美的认识依然还是具有共性的。要不然,殷周青铜、云冈石窟、敦煌壁画、李太白诗文、达.芬奇名画、贝多芬名曲……何以过去现在都被认为是美的?一个人要想被人认为是美的,那就看你对社会有没有贡献。要不然,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为什么朱伯儒被誉为“活雷锋”?为什么“愚公移山”被传为千古美谈?

谈美与丑_第8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丑石》向人们阐述的审美观,不但是现在,恐怕将来也是能够运用它来审视美与丑的东西的。

谈美与丑_第9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作者后记】

1984年10月于当阳一中。

为了训练我们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即将来临的高考,语文老师、副校长胡发俊先生每每限时作文。四十分钟的时间一到,无论写完与否,皆须停笔交稿,更莫谈修改一事。此即命题限时作文之一也。

谈美与丑_第10张图片
辜晓波:谈美与丑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美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