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的橡皮套,我反悔了——记一次圆桌讨论会


送你的橡皮套,我反悔了——记一次圆桌讨论会_第1张图片
孩子们创作的班级吉祥物

事件回顾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间,两位同学因为一个橡皮套闹了情绪。A同学哭了,B同学坐在座位上生闷气。中文体育老师过来准备带孩子们去上课看到此情况,选择先安慰哭泣的A同学,很多孩子围上来。B同学孤独地嘟着嘴,也是满脸委屈。我刚好处理完手头事情回到教室,看到这副场景,先把体育老师从A同学身边拉开,再请两位当事人回顾事情经过。A同学说他只是随口说把自己的橡皮套送给B同学玩一会儿,然后他觉得自己又很喜欢这个橡皮套,又不想送给他了,他说自己反悔了,要B同学归还橡皮套。B同学坚持说这是A同学送给他的,既然送了他,这个东西就属于他了,他有权利不还。双方争执不下,其他同学开始七嘴八舌讨论。A同学情绪很大,不愿去上课,B同学也坐着不肯动。同学们也都惦念着这个事情,体育老师招呼大家排队应者寥寥。看这情景,我建议体育老师暂停体育课,咱们先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体育课后续我也可以用班会课还给大家,体育老师赞同,于是同学们围成圈开始了讨论。

事件梳理

“送”是一个多义字

JS说,送是一个多义字,有时候是指给人玩一会,而不是就送给人不要了。

ZL说这个橡皮套该还给A,因为A说的是送给B玩一会,【她重点强调玩一会】不是真的送给B不要了。

YC接过来说,“送”这个字在这里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借”,一个是“赠给”,A只是说借,并不是给。她的观点同ZL。

LX还举了送快递的例子来解释送,并说北京话里的“送”就是借。支持前面两位女生的观点。

YK总结说,这里的“送”字,两个人的理解不一样,A的意思是借给B玩一会,而B理解的是赠给。

YK说,如果不想产生误会,那就要补充说明清楚,只是给你玩一小会,不是不要了。

YR接着补充,这句话的重点是“玩一会”而不是永远的送。

持这种观点还有LN,绝大部分同学对此表示赞同。

梳理清楚了送的意思之后,大家开始自觉分析两个人的行为。

XM补充说,这两个人都有错,A首先没说清楚导致B认为至于B错在哪里,似乎没说清楚。

XM说B太坚持自己的理解。

YC立刻受到启发说,后来A已经说了自己反悔了,要收回来,那就说明,人家是借,不是送,所以B该还给A。

ZL说,如果这个东西是A的,既然他不肯送了,就算他当初没表达清楚,但是A后来说明白了,B就应该还,不必闹得心情不好啊,因为这个橡皮套,一个生气一个哭了。而且都是好朋友,A以后还可以借给B一些新玩意。

YK说如果我是B,如果A没说清楚,第一我会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A没有说,后来他有说清楚了,我就会还给他。

YR看着争执不下,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她说自己有一个橡皮套,空置下来了,可以给他们其中一个。

可是两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方案,A说YR的橡皮套和他的橡皮不配套,B说他不同意。

争执到此,没有新的进展。

RY接着补充说,这个问题关键在于,A先是说送,但是后来又反悔了。

YN作为在场的见证者证明了这个送和反悔的过程。

A同学也承认了先送后反悔的事实。

话题转入反悔上来,大家又开始接龙展开讨论。

可不可以反悔

YC认为,如果送对方东西超过一年,再反悔要回,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是短时间内反悔,课间送,就几分钟内反悔是可以。A立刻补充说,他就在一分钟内反悔了。

LN说反悔是可以,还举自身例子说明,赞同YC的说法。

YR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表示可以送给B,但是B依然不接受。

事情陷入僵局。

老师说,大家梳理了送的含义,也明确了A的意思。但是两个人都各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各自都想要这个橡皮套,而且他们的理由似乎还都很充分。B坚持认为这是A说的,就是送,而且他不接受A的反悔。他更看重的也许是一个人的承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随意说送又可以要回来,都觉得是朋友,就可以随意点,这样可不可以呢?如果大家都这样说反悔就反悔,会怎样呢?作为A,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作为B,这样的坚持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讨论又开始继续。

RY接着小声说,既然是说过了送,那就不能反悔。

不过他说的比较含糊。

XM接过话头,坚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认为B不必把东西还给A。但是他又补充说,对于A来说,下次就得小心谨慎一点,不说清楚话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是LX坚持认为B不该拿。并说自己也有过被误会的经历。她说如果我是B,我就会问清楚A的意思。

这还是之前观点的重复。

僵局继续。

一向稳重又有主见也在同学中比较有公信力的YN说话了。

她说既然YR提出了解决方案,愿意把自己的橡皮套拿出来,为什么A就不能接受呢?A立刻反驳说,他想要自己的。

话题再次扯回去了,大部分同学还是坚持A是物品的所有者,B应该还。

老师注意到话题的重复,举手发言,并强调这只代表个人的观点。

老师说,如果你是B,面对A的先送再反悔的行为,长此以往,你觉得如何?如果你是A,面对B这样坚定相信你的话并不接受反悔的行为,你以后会怎么做?

大家似乎明白了,开始讨论。

一方的观点是,我会觉得A不够可靠,太随便了。

一方的观点是,我会觉得B太较真,我要谨慎地和他交流,并表达清楚意思,不过会很累。

但是两位当事人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老师组织大家投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求所有人都得闭上眼睛,请体育老师数票。

赞同B还回去的有21票,坚持赞同B不必还的2票,2人弃权。

老师说,这毕竟只是代表了同学们个人的看法, 依然不能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老师也不能代替你们做任何决定。你们俩还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思考这个事情,如果放学前依然没有结果,你们可以回家和各自的父母讨论后再决定。

【看看距离吃午饭还有一点时间】

老师说,分享一个故事给大家,和今天的事情关联不大,就当放松一下吧。

老师简单介绍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说故事的时候,教室里可真安静啊。

值日组长YN紧跟着带领大家做餐前感恩,孩子们排着队去吃饭了。

(路上有孩子过来问老师,为什么割肉不能流血,这不是谁都知道的问题吗?老师笑着说,这个你可以去看看原著,其实老师也很想和你继续探讨。孩子吐吐舌头走了。)

尾声

饭后户外活动,一切照旧。集合排队回教室的时候,老师看到一群男生相互搭着彼此的肩膀从足球场走过来了,个个满头大汗,其中就有A和B,他们紧挨着。然后他们笑着跟老师说:“我们解决了。”A决定把橡皮套送给B,并说还是遵守承诺吧,B笑着拉着A跟着老师往回走。老师笑着说:“这是你们之间的事,无论何种结果,你们各自愿意就好。”

走到楼梯的时候,老师开了个玩笑:“既然解决了问题,那就拥抱一个,拍照纪念一下。”两个人真的抱在了一起,老师正要拍照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哎呦,我们想上厕所了。”不等话音落下,两个并肩的身影扭着屁屁拐进了厕所,老师只拍到了两个背影。

回声

B的妈妈晚上刚巧来学校参加活动,见到老师,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原来中午在餐厅老师遇到给娃送饭的Z妈妈,简要交流了一下这个事情。Z妈妈细心,及时把这个事情分享给了B家长。B妈妈会意,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她更希望B自己分享出来,果然,B全说了出来。B妈妈的建议是,既然是好朋友,A这么大方送了B如此喜欢的东西,B是不是也可以再做一点什么呢?B听完之后很开心地表示,他会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等周一回来送给A表示感谢。

【备注】B在同学中间,平时拥趸不多,A的人缘相对好。这一次到最后依然有两个在班级里一向很受大家认可的男生坚持挺他,其实他们平时和B的来往并不多,他们认为B这样做是捍卫守信的行为。也许,A也在这两张反对票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

一土学校三年级孩子的圆桌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作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反思学习的还很多。更多时候,的确是孩子带着我成长!

【视频讨论涉及孩子隐私,就不上传了,后期处理了可以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你的橡皮套,我反悔了——记一次圆桌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