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之旅——《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1

我很少跟人提起自己的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当时高考后选专业的时候,自认高中物理玩的很熟的我,义无反顾地填上了这个带“物理”字样的专业名称。真的开始了大学课程,单是微积分这项就让我难以体会那种尽在掌握的感觉。再加上《傅立叶光学》,从授课老师第一次走进课堂,到最后一节课考试,一共就说了一句中文:“同学们,交卷了。”班上只有几个真的拥有物理慧根的同学能应付的来,其他人只以不要挂科为最高目标了。当时也上过量子物理的,就记得有几个不好读的符号和肯定想不起的公式。考研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转工科专业了。

2

手头的这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后面简称《史话》)出现的时机很巧,正是我在喜马拉雅上听完《卓老板聊科技》讲述《费马大定理》系列。这种讲述科学发展的节目,加上主讲人插上些科学家的小八卦,听起来很吸引人。回到《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自认还是有点物理基础的我,就在作者的引领下,开始了量子物理之旅。

3

全书以“光到底是什么”为引子,带着我回到了那个“黄金时代”——牛顿力学体系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也许让人相信,上帝造物的奥秘已经被人们所完全掌握了,甚至有人断言:“物理学的未来,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的后面去寻找”。没有人能料想到,当“量子”这个幽灵被普朗克“释放”出来之后,会如此深刻地改变整个物理的基础,甚至连普朗克自己都对它感到惶恐不安。像“光电效应”这样的能证明光是粒子的发现,和“双缝干涉”这样能证明光是波动的实验,成为“微粒说”和“波动说”互相发难的“武器”。再加上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实验上的发现和理论上的证明互相推动,构成了那个物理学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

4

如果说之前的描述,我还能勉强跟上的话,到了“决定论”的章节,到了“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的问题,还有“不确定性原理”的时候,感觉脑袋被烧的温度急剧上升。如果物理学的观测结果,和“意识”这个主观因素之间有了因故关系,波函数因为人的观察而发生了“坍缩”,那物理还是客观的么,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么?如果因果论被抛弃,世界的变化发展变成了由上帝不厌其烦一次一次地掷骰子来决定,这究竟是物理学的进步还是倒退?本书的结尾部分,作者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几种试图解释或是调合种种矛盾的理论,可是没有一种能够正式宣布自己的完全胜利。

5

如果要对比本科时候的物理教材和这本书的话,我想打个这样的比喻:教材里,那些牛逼哄哄的物理学家,被叫过来之后,急匆匆地写下一行结论或是一个公式,然后头也不回地跑掉了;而《史话》里面的,重要科学家的出身,成长,求学的经历都会描述一下,如何进入到物理研究领域,如何面对当时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做到了突破性的贡献,都描述的很生动。这些物理学家在作者的笔下有血有肉,有渺茫和困惑,有灵光闪现,有对自己信奉的观点的百般呵护和辩解。甚至还有像海森堡和薛定谔这样对对方的理论表达出毫不掩饰的厌恶,或是爱因斯坦和波尔数次“华山论剑”。”要说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于物理学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正是有了这种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物理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甚至有些人的名字已经有了里程碑式的含义。而他们的合力,正是引领整个物理学大踏步前进的真正的动力。

6

作者非常喜欢用实例化文学化的语言来描述物理理论的反正过程和趋势。例如“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在它的辉映下,是那样庄严雄伟,溢彩流光,令人不禁想起神话中宙斯和众神在奥利匹斯山上那亘古不变的宫殿”;“昔日的经典辉煌已经变成断瓦残垣,一切回头路都被断绝”;“在大时代的黎明到来之前,总是要经历这样的深深的黑暗,那是一个伟大理论诞生前的阵痛”;“物理学正处在激流之中,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带给人晕眩的速度和刺激”等等。枯燥的物理史话加上了这些比喻和修饰,可读性大大增加,也帮助读者能够耐着性子等待作者慢慢地剥茧抽丝。

7

合上书本,回想一下收获是什么呢?多学了几个能炫耀的物理名词?想必在平时的聊天或者聚会中很少能有卖弄它们的机会吧。如果说什么印象最深,就是除非真有能别开天地,另创一家的本事,否则还是要顺势而为,才更有成功的希望。另外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当初放弃物理深造,还是明智的ヾ(^。^*)


你可能感兴趣的:(量子物理之旅——《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