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偶像练习生》爆火,我是知道的。但没有料到明明看着韩剧,也会撞见遮天蔽日的弹幕,满屏都写着偶像的名字。我家偶像初长成,是粉丝们的心声。同样在起势的《创造101》以及AKB48的中国信徒,也早已把“偶像养成”玩成了一桩巨大的生意。
这让我想到2005年的夏天,一档名叫《超级女声》的电视选秀节目令举国的年轻人如痴如狂。
即便依靠短信这种并不便捷的方式,当年的冠军李宇春依然斩获了352万张投票。那年中国的总人口刚好突破13亿,如果不计重复投票,全国每370人里就有一个选择了李宇春。
熟悉的或者陌生的,投入的或者观望的,通俗娱乐或者阳春白雪的,无论哪一类人,都记住了这个顶着金色蓬松头发,穿着中性白色裤装的女生。
虽然并不为所有人理解,可李宇春的确是受之无愧的偶像。也是在李宇春和那届超女之后,偶像渐渐从明星这个大范畴里剥离出来,与普通人产生了更紧密的关联。
因此,把李宇春称为国内流行偶像的鼻祖,并不为过。一转眼,她的偶像之路也走了13年。
2
如果对2005年的网络环境稍有了解,就会明白李宇春的起点就布满了荆棘。虽然手握352万张投票,但围绕她的嘲讽和不屑同样此起彼伏。
现在想来实在令人费解,一个毫无丑闻劣迹,并且乐观阳光的明星,仅仅因为不太符合当时的传统审美,就要承载大量的恶意。
更恐怖的是,比起有意为之,有些人分明无知无觉,却沿袭这样的玩笑,忘了调侃的对象并无过错,也只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
回想起来,李宇春有特别的感触:“有段时间,每当遇到人,他没有用调侃或是其他的方式,只是认真地称呼了我的名字、实实在在地叫‘李宇春’,我真的会很感激。”
那一年的李宇春身上贴满了各种标签。她回应这些争议的方式,是“独立思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要较真,而对那些没有激起兴趣的话,“就觉得没什么”。
话虽如此,2010年Why Me演唱会的现场,唱到最后一首《流言》,“流言传来传去/说不停不知道何时能平息/流言转来转去/请相信我的心纯真如往昔”,她还是泪湿眼眶。
2005年的李宇春更像一个符号:有个人的光芒,也有时局的推动,被喜欢也被误解,被追捧也被攻击,以选秀歌手的身份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
这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周刊如此解读李宇春:“她代表了独特的个性,这就是她成为全国偶像的原因。”
可是,宏大叙事或者流言蜚语,都不是对李宇春真正的关心。
没有人在乎这个时常沉默却内心丰富,敏感自由又努力坚持的年轻女生,究竟是谁、喜欢什么、要做哪些事。
除了她的粉丝。他们从不希望偶像去背负代表一个时代的重任。他们钟情李宇春,是因为她始终做自己。
我见过一位玉米说起喜欢李宇春的动人理由:“很多人喜欢李宇春,就是想看看,如果一个人能一直不世俗一直坚持做自己,究竟会走到什么位置。”
爱一个偶像,就仿佛在支撑自己。也许是因为有这样同理共情的粉丝,面对呼啸而来的是与非,李宇春没有太放在心上,选择当一个沉默者。
假如被“符号”是甩不脱的宿命,至少也要戴着镣铐做自己。
3
2005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宇春沉默得像一座岛屿。
就像她在《聋子》里唱:“我都像看到一场烟火表演/一切太轰烈耳朵长了茧/只剩下无言百听不厌/让感情世界的喧哗离我远一点/你说什么再见我没听见”。
可在海面以下,不为人瞩目的部分,岛屿却无限向外蔓延。
站在浮光掠影的娱乐圈,身后又是甚嚣尘上的非议,她永远不变的是做自己,哪怕显得与众不同。
譬如商演或者真人秀,当然有诱惑,可李宇春向来对快钱颇为谨慎。公司、团队需要收入来运转,但她坚持适当地拒绝,以维系更好的心境。不然,赚钱会变成巨大的消耗。
为了参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李宇春特意推掉了大量商演,一头扎进剧组,在寒冬腊月里每天准点报到排练。
或许也因为这种不放过自己的劲头,李宇春的大银幕初体验《十月围城》,就获得了金像奖的“最佳新人”、“最佳女配”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三项提名。
至于音乐,就更包含着李宇春的蜕变。
她是细腻的双鱼女生。耳机坏了,每个人都劝她换一副。可这副耳机是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她只想修好,因为“没有人在意你跟这个耳机的连接,也没有人在意送你礼物的那个人。”这就是《耳机》的由来。
飞机延误10小时,想到人生中有很多类似的雷雨天候和气流颠簸,以及因此产生的小确丧,李宇春提笔把心境记录下来,就成了《Shake it》。演唱会遇到雨天,她想到与歌迷共度的甜蜜时光,于是有了《今天雨,可是我们在一起》。
李宇春也有锐利的锋芒。
《流行》毫不遮掩地表达对娱乐圈怪现状的态度:玩摇滚的迷恋娱乐新闻、C位以待又一轮好戏纷呈、恋爱谈个价钱钻钻钻,脸型换个爆款燃燃燃。
在《年轻气盛》里,她又写:“死于二十五岁的少年,终于在七十五岁那年下葬”,“疯一疯闹一闹,温顺尚早”。
这些李宇春创作的歌曲,收录在去年发表的专辑《流行》里。这张11月才上线的专辑,在2个月内售出120万张,成为华语乐坛数字专辑的销售冠军。
而2016年的《野》《蛮》《生》《长》4张EP,总销量超过了600万张。
当流行歌手越来越热衷于在综艺节目上翻唱经典作品和影视金曲,李宇春却依靠喷薄而出的创作才华,为从来不曾褪去的初心和真我正名。
在受访时,李宇春说过一段话:“我知道什么是人气,什么是热度,什么是轰动,但当下这个阶段的我,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些能带给我创造力和成长性的事情上面。”
这样想很简单,这样选却很难,李宇春真真切切地做到了。这是最酷的事。
当成长发生,李宇春的心门也在逐渐打开。
她发现,沉默并不是最好的姿态,“在时代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的袖手旁观,你还是会关注,会思考,会有所表达,会有所发声。无论是音乐人还是电影人,或者是媒体人,还是要通过自己的载体去发声。”她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根本脱离不开。”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引用的约翰·多恩的诗。
诗的下半句是,“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李宇春借音乐和影视表达自己,用创作展示自我的思考,视角也从个体转向整体。她不再是单纯的歌者,她的精神内核得到了极大的延展和拓宽,从一座岛屿,化身为大陆闪亮夺目的一部分。
4
如果做到这些,应该称得上字典定义的流行偶像。
但李宇春的目标,从来不是成为标准偶像。她要重新定义偶像。
今天,李宇春又以总监制的身份,在上海举办了一项以“流行”为议题的公众艺术项目。
在这个名为“菜市场”的项目里,李宇春携10位青年艺术家,通过面包、玉米、西瓜等与生活相关的艺术装置,来表达颠覆日常的艺术体验。
VIP场当天,李宇春穿着黑色铆钉元素的皮衣,手揣在黑色长裤的口袋里,从每件作品旁边走过,时而驻足,时而沉思。
通过创新、跨界的方式打破传统桎梏,吸取不同行业更年轻和新鲜的能量,思考并探讨“流行”的内涵及外延,是李宇春这些年致力的目标。
参与“流行实验室之菜市场”的艺术家徐震表示,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流行ICON,李宇春本人就是这次项目中最大的“艺术品”,是她让艺术“流行”起来。
另一位艺术家张鼎也说:“能通过与春春的合作项目,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艺术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也让我想起李宇春涉猎艺术的初衷:“最好的流行,属于那些敢于打破流行的人。”
这两年,李宇春向艺术领域挺进。推出专辑《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那会儿,她策划了一项特别艺术项目“1987”,通过对话徐冰、王广义、宋永红、张培力、丁乙和叶永青六位“八五新潮”的灵魂人物,向年轻人发问。这次关于当时的世界、关于艺术的萌芽及两代人的对话,让李宇春的音乐与艺术,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跨界的路上,很少有偶像能像李宇春那样,脚步轻盈,眼神坚定。
十余年里,李宇春在时尚版图上开疆拓土,一跃成为国际大牌的宠儿。
2012年,她结识了知名设计师高缇耶。这位替麦当娜设计尖锥胸罩造型,为张国荣制作裙子的设计师,曾经因为争议而放弃为亚洲歌手定做服装。
但遇到李宇春之后,高缇耶决定破例,因为李宇春在他心中是特别的,像一只黑天鹅,“身上的羽毛是黑色的,很冷,但也很高贵。”
对于时尚和美,李宇春的认知也在更新。
在米兰时装周上,她说,女生最美的时刻,是不被定义的时刻。聊到自己身上最妙的不同之处,她的答案是“没有被女艺人三个字束缚住”。而面对别人的不同,她用八个字面对:包容多元,选择所爱。
这种基于时尚和美的态度,也覆盖到人生的信念。
李宇春说:“我们常常会被现在的社交网络绑架,对外貌、人生、情感、生活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完美’定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或是瑕疵,毋须掩饰,因为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很多时候所谓的完美,不过是一种对主流标准的追赶,努力让自己符合统一的审美和喜好。”
我做过不少明星访问,这是少见的真诚又有见地的总结。
5
关注李宇春的人,本质上都关心一个问题:偶像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宇春用十三年的行动和亲历,给出了几乎独一无二的答案:偶像是,偶像的方式不止一种。
这很李宇春,不按套路出牌,细想又都在情理之中。
有时候我会想,在“本命”“唯饭”挂在嘴边的年代,喜欢一个偶像,实在是太容易的事,理由也能找出千千万万条。
但那都是很具体的、一条一条的自我诉说。
真正的优质偶像,一个人就会给你千千万万条理由。这样的偶像,不仅会在粉丝的心里留下痕迹,也属于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甚至一段历史。
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人配得上时代偶像的称谓,13年过去了,我还是要回答你这三个字:李宇春。
分享时刻
在你眼中,春春哪一点最迷人?
傅踢踢
作家 、编剧
知乎|微博 :傅踢踢
个人微信:fuxiaozhu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