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

钟灵毓秀之龙山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张图片
龙山

邹城被誉为“东方君子之国,邹鲁圣贤之乡”,其东南50里,有山阴村。山阴村居龙山脚下,玉带环腰,风水宝地,因龙山之阴而得名,是时氏较早的聚居地之一。

一、史料
(清)顾祖禹《方舆纪要》卷32滕县:

龙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峰峦奇秀,上有龙湫。

光绪丁未[1907] 胡炜《邹县乡土志》:

龙山,一名灵山,在城东南四十五里属香城社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张图片
《邹县乡土志》
明万历《滕县志》山川志:

“龙山,其山自东北来,起伏蜿蜒十余里。山头有泉曰圣井,水甘洌。祷雨陬应,人心秽物触之即固,人自讼其过,复祷之即生。昔有县令祷雨二斯,回不半道而雨溶滂沛如注。以其灵应故又呼灵山。山东有泉曰龙湫,祷雨陬应亦如之。二泉脉通东海。”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张图片
《滕县志》
[光绪]《滕县(山东)乡土志》:

城北二十五里曰龙山,有泉曰圣井,山东有泉曰龙湫,祷雨辄应,故又呼为灵山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4张图片
滕县(山东)乡土志
二、龙山名称
1、龙山

龙山为邹城、滕州两市的自然分野。呈东北、西南走向,龙头完整地伸入邹城境内,形成主峰昆仑顶,海拔402米,龙背的阳面是滕州市、阴面是邹城市。站在山顶俯瞰,山势磅礴起顿,如巨龙横卧,龙头、龙脚、龙身、龙尾惟妙惟肖。

龙山像模像样山峰就龙头一个,海拔最高处是龙头南面的龙脊,龙脊之下向西南方向渐次矮去,龙尾部分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岭”。龙背上石壁陡峭、荆棘丛生,步行通过都很困难,真可谓山脊。

龙山主峰之上地势开阔,原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高虚清微宫和灵山寺两组建筑群,是邹东南一大胜景。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5张图片
龙头
2、灵山

龙山上庙宇多处,住有众多和尚、尼姑、道人,香火旺盛,凡烧香拜佛之人有求必应很灵验。 旧时逢旱,民以祷雨辄应,因又称灵山。

3、南山

在山阴村里人口中,龙山居村之南,又叫她“南山”。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6张图片
南山
5、楼角子山

龙山主峰之上耸立着青砖楼堂的一角,一二十里之外都能望见,又习惯叫她“楼角子山”。

据说当年山顶起庙时,四位仙家斗法,可没等楼堂建好,其它三个楼角垮塌,唯独西北角挺立着。原来,负责西北角的神仙年轻,干活实在,用得灰浆多,楼角故此岿然不动。

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住在山顶上的老和尚说大话,“老天下雨,冲着我来,有本事把我的楼冲倒”。结果,硕大的雨点总是在楼顶上面转,专门下到那里,很快楼就倒塌了。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7张图片
楼角子山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8张图片
楼角子山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9张图片
楼角遗迹
6、寨山

玉皇殿存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立《重修寨山玉皇阁关帝庙碑》残碑一块。已经断裂成几块,石碑经风雨侵蚀,现已字迹模糊,上面有“曰寨山”字样。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0张图片
隆古碑
三、龙山的传说
1、来历的传说

相传,孙猴子大闹天宫后,玉皇大帝派杨二郎带天兵天将捉拿。杨二郎驾着云头,领着天兵天将,朝花果山来了。

他一看孙猴子正和小猴子们玩耍,还竖着写上“齐天大圣”的大旗,就更气了,大叫一声:“妖猴,好大的胆,大闹了天宫,还自称齐天大圣。看枪!”孙猴子跃起,耳里掏出金箍棒,两人就打起来了。

打呀打呀,打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杨二郎也没打过孙猴子。看看天晚了,杨二郎说:“今天休战,明天我再来。”

杨二郎知道打不过孙猴子,心生一计,夜里就叫天兵天将搬石头,堵上水帘洞的洞口。他想:这回猴头跑不了啦。

谁知道,第二天孙猴子出来了。两人又打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杨二郎还是没打过孙猴子。杨二郎说:“停停,三天后咱再打。”

杨二郎回天宫,玉皇把他批评了一顿,说他没本事。杨二郎说:“明儿我再去,搬两座山堵他的洞口,准逮住他。”

杨二郎到了下界,跑很多地方,也没找到合适的山。这一天,他看到一座凤凰山,高兴了:这回行了。他背起凤凰山就走。走着走着,又遇到一座龙山,比凤凰山大多了。心想:凤凰山我要,龙山我也要,用两座山,看能堵上水帘洞洞口不。

杨二郎找一棵苘,剥了两根苘批子,捆上龙山和凤凰山,用苘秆子担起来就走。

走到一条小河边,有个老嬷嬷在洗衣裳。也该当杨二郎倒霉,老嬷嬷说:“哟,你真厉害,用苘秆子能担两座山!”老嬷嬷这么一说,好了,苘秆子“啪”声断了。杨二郎看看老嬷嬷,一腚坐下,光长出气。想再搬,那两座山落地上生了根,别想再搬动了。

2、龙山“妖精洞”的传说

龙山西麓有个九节洞,深不见底。传说里面住着妖精,洞里有一块奇石,用舌头舔一下,一天之内会不渴也不饿。二月二是古代龙山山会,妖精也下山赶会,头插鲜花不蔫不谢的就是妖精。

3、“灵山求雨”的传说

相传龙山上寺庙礼拜者众 ,故而香火很旺 ,比较灵异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适逢大旱 ,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到山上求雨 ,结果还真的下了大雨,人们都挨了淋。人们将其称为圣井龙湫祷雨。

求雨还是很有讲究的,要让老妈子领着18岁的未婚大闺女,大姑娘一人从井里提水,老妈妈还得喊:“18的大姐浇碾箕,老天旱的真着急,浇得浇,提的提, 恳求老天赐甘霖。”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1张图片
求雨
4、“灵山求灵药”的传说

过去,每年二月初二,这里都举办庙会、香火会。后来又纷纷传说龙山显灵了,有神水可以治百病,于是,从山下到山上全部挂了红顶。

一时,当地甚至徐淮一带的善男信女都往这里跑 ,求取灵丹妙药 ,当时山上可谓是人山人海,如同赶山会。甚至动用了公安机关维护秩序。

人们抱着心诚则灵的心理纷至沓来,那些哑巴、盲人、聋子都来了,那些有年纪的,行动不能自理的,也让儿女,背着,抬着也来水了,都想着沐浴老人家的恩泽。

5、无梁殿“狼吃道士饿死狼”的传说

听老人讲,在“无梁殿” 里曾发生“狼吃道士饿死狼”的故事 。

有一个道士夜间出屋方便 ,恶狼乘虚而入 ,道士返回后,用石条顶门而卧 ,恶狼饱餐道士后,出不去了,终因多日无人开门而饿死庙中 。

这为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

6、“龙山带帽,大雨要到”的谚语

龙山峰颠飘溢的白云,将龙山拦腰复盖,象戴了一顶硕大的彩云帽。云烟无意远离起伏的山峦,悠闲自得地积聚着、卷舒着,俯瞰欣赏着曾孕育它的层峦山冈之美色,了望着广无垠的大地,给人们传递着大雨欲来的信息。

当地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龙山出云,不用问神(指下雨)”;“龙山带帽,大雨要到”;“日出龙山云拉 ,不怕老天旱”。

四、龙山建筑群

龙山,相传上建有七十二名寺,三十六祭庙,石阶随山而建,通往各处。

从山顶至山脚,主要建筑有玉皇阁、高虚清月宫、关帝庙、南天门、十八盘、灵关庙、白衣阁、玄阳庙、娃娃殿、戏台石、妖精洞、两炮台、三道城墙、四寨门等,历代碑刻散落其中。

山上建筑风格远效泰山,近仿峄山,又独具特色,由于多次遭到破坏,现存庙宇楼阁已不多,其中玉皇殿保存较为完好,最负盛名。

五、龙山灵山寺

灵山寺,在龙山所有古建筑中最为宏大,建在高虚清微宫的右后方,由主庙和东西配殿组成,现已成废墟。

寺庙内石碾、水井、臼窝,证明曾有人在此长期居住。碾盘附近水井,人称圣井泉,水甘洌,虽旱不干,据说与东麓的龙湫和腹地的龙泉贯通,直达东海。

相传,大旱之年在圣井泉旁祈雨则应,身患病恙喝点泉水就能治愈,故意污染泉水,泉眼就会很快干涸,弄脏泉水的人在圣井旁忏悔祷告,泉水马上又复涌而出。

神话传说不足为怪,但在山顶之上还有山泉,就不得不令人称奇。解放后,龙湫建成马河水库,现在改名龙湖。滕州境内建有龙泉寺,县城至今还有龙泉塔存世。

六、龙山玉皇殿

玉皇殿,修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明代有位高僧云游至此,见山上景色秀美,环境幽雅,有仙风道骨之气,于是召集能工巧匠修建了全石的玉皇殿,并在此修练,后得道成仙。

玉皇殿,三间宽大的石头宫殿,屹立在主峰上,是祭祀玉皇大帝的大殿。又称玉皇庙。大殿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建成,没有用一点其他材料,称为“无梁殿”。

相传玉皇庙最初建造时,曾经遇到困难,怎么也盖不上房顶,正好鲁班大师路过,巧加指点,用土屯积盖上石块才得以完工。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2张图片
玉皇庙

整个建筑前有云阶、南天门、关公殿、东西配殿、玉皇殿、藏经阁、道房等,还有石碾、水井、臼窝等生活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多数建筑倒塌,现仅存有玉皇殿。

玉皇殿为全石结构,即用花岗岩砌垒并雕 刻的硬山式建筑,座北朝南,东西长 8 米,南北宽 5 米,高 5.1 米,建筑面积 40 平方米。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3张图片
无梁殿

殿前有廊,两根八楞方柱分立两边,檐下有石刻雀替板,东西间为方形石窗,窗棂透雕圆钱图案,门楣上浮雕“云捧金阙”四字匾额。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4张图片
雕刻精美的石窗户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5张图片
殿前匾额的题字“云捧金阙”

殿顶刻制出形象逼真的瓦垄、瓦当和滴水。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6张图片
殿顶

殿内为弧券顶,明间正中拱券石上刻修建年代及人名:

“ 峕大明崇祯三年岁次庚午孟秋吉日,知邹县事贵阳黄应祥、募化总理信士时养蒙…创建”。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7张图片
拱券石刻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8张图片
拱券石刻拓片

殿内原有玉皇像龛,今已毁。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19张图片
玉皇像龛

殿后曾建有一座高塔,高约10 余米。现已毁,仅留有高约 1 米塔基。系弟子们纪念高僧而建,塔体为青砖石块砌成,塔基楼角巨石上刻有“高虚清月宫”5个大字。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0张图片
高虚清徵宫

玉皇殿前有块不大的平地,传说是仙家聚人静之时,邻近的村民常能听到优雅动听的歌舞声。

曾有一位老太太按耐不住,半夜上山听戏,陶醉其中,回来时竟在半山腰变成了石头人,就是今人所说的妈妈石。

楼角旁有一块石碑叫“隆古碑”,但已经断裂成几块,立碑的年代为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石碑经风雨侵蚀,现已字迹模糊,上面有“界河营守备张九华等所立”字样。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1张图片
隆古碑

殿东侧石壁上,有用刺刀刻“尘冢团”字样,是当年侵华日军占领龙山时留下的罪证;而“北岭会战”石刻则是大跃*进留下痕迹。

玉皇殿建筑集石构、石雕艺术于一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式样特点,是难得的明代石雕建筑物。

玉皇殿,1955 年被公布为“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七、龙山“老牛洞”

从娃娃殿到“高虚清徽宫”要通过“老牛洞”,洞是由几块巨石组成,人只能弯腰爬过去,洞内潮湿,有流水,夏季凉,冬天有零下十几度。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2张图片
老牛洞
八、龙山戏台

“高虚清徽宫”俗称戏台,每年阴历二月初二为庙会,唱三天戏,平时香客满寺,游客如织,殿在中间,供戏子们化妆,休息使用,殿门前就是大戏台,长约十余米,宽约五米,面积约五十平方米,很大的舞台,舞台下面的地势较平坦,场地很大,供游客,香客们观看大戏。门前有一对望天猴,仰俯在两边,喜迎观众。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3张图片
戏台
九、龙山南天门

通往龙山主峰昆仑顶的路上原来有完整的盘道,称为十八盘,直达南天门,颇为壮观。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4张图片
龙山南天门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5张图片
南天门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6张图片
盘道和残缺的门额“×天门”
十、龙山娃娃殿

娃娃殿又叫娘娘庙,位于主峰南坡,殿内供奉着王母娘娘佛阁,分前后两院,院内有十几座龟托碑,松柏树,地势平坦,庙东有山泉,常年流水不断,据说,有不怀孕的妇女,或想要娃娃的妇女,在娃娃殿烧香祭拜,很灵验现有基址尚存,已成废墟。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7张图片
娃娃殿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8张图片
挖出的碑座
十一、龙山奇石

龙山千岩竞秀,奇石参差多。钟鼓石、风动石、轿车石、磨盘石、老虎石、老鸹石……每块奇石都是一段故事。

钟鼓石,在十八盘西面,拿石块敲击,有的地方会发出钟声,有的地方发出鼓声,二十年前被山下的时沟村开山采石的炸毁。

风动石,重达几十吨,在山风的吹动下, “咯吱”、“咯吱”……巨石响声亘古不绝,但至今没有滚落下来。

轿车石,安放在龙背之上,有几块巨石崩裂组成,从远处看就像马拉着古式轿车向西南驶去。

据老人讲,以前轿车石的轿顶、车身、车夫、纲绳、三匹马都栩栩如生。“马拉金箱,穷了邹县,富了金乡”,这个传说流传至今。据说山民最初见到轿车石时,看到满车装得都是金银,就问车夫:“到哪去?”车夫回答:“去金乡!”所以,在农耕时代,济宁专区金乡、鱼台最富足。

在“改天换地”年代,不但古建筑难以幸免,而且奇石也难逃厄运。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29张图片
龙头石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0张图片
龟回首石-1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1张图片
龟回首石-2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2张图片
龟回首石-3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3张图片
脚趾头石-1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4张图片
脚趾头石-2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5张图片
海豹石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6张图片
雄狮怒吼石
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_第37张图片
眼镜蛇石
十二、龙山三道寨墙与战火

龙山自古多兵祸。龙山以南直到徐州,再无天险可守,龙山一带是山东南部行军布阵的重要节点。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当地百姓“跑反”(避战乱)、躲“马子”(土匪),龙山就成了避难所。

龙山山腰至山顶由外向里有三层石砌围墙,分别叫一寨墙、二寨墙、三寨墙。每层高约 1 米,长几十米,墙内有石砌房屋等建筑遗迹,相传是以前山寇占山为王的山寨。

山腰的这三道寨墙,传说就是长毛子(太平天国)时期的避难山寨。

解放前,土匪刘黑七 (原名刘桂堂)1934 年由河南窜到山东,盘踞在香城镇的龙山和谷山一带。

刘 黑七手下有 300 多号人马,到处抢杀掠夺,后来到龙山地区欺压百姓。人们躲藏 到龙山,借山寨墙保护,以白龙、白虎两门大炮御敌,刘黑七多次攻山不成功。

后来,刘黑七派其手下装扮成老百姓,混进龙山,向两个大炮里面灌上水,夜晚 打开寨门,里应外合攻下龙山,并长期盘踞于此。

1948年8月,邹县地方武装配合兖州、济南战役,展开龙山剿匪战,消灭了刘黑七的部队。

1938年3月,著名的台儿庄大战的序幕在此拉开。英勇的川军将士们在此浴血奋战,川军第22集团军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守滕县,127师师长陈离率部在香城、界河、龙山一线设防,龙山因地势险要而成为北线迎击矶谷师团濑谷支队的前沿战场。

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力战殉国,数千人死难;龙山保卫战中,陈离腿部受重伤,伤亡四五千人。但两处保卫战迟滞了日军的行动,为台儿庄战役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奠定了大战胜利的基础。

当年老人们躲避战火的经历、帮助部队掩埋川军尸体的深刻记忆,倾倒的寨墙都可以作证,龙山经过了战火的洗礼。现在参加过龙山战役的台湾老兵还打听龙山,前几年从台湾来信中 ,还深情地写道 :“自龙山一役后,再未返乡” 。

十三、龙山诗词

清代文人黄锺便在《龙山游记》中,为龙泉寺留下千古名句:

满袖清风和白云,
乌翻霜叶带余雯。
欲寻方丈同僧话,
谢屐虽穿情倍殷。

松皆有节垂青盖,
僧尽无心到白头。

乾隆年间,内阁大学士刘墉(刘罗锅),专程来龙山脚下的村庄为恩师贺寿时,携恩师同登龙山,并赋咏道:

南望微湖怀夜月,
北瞻龙岭仰晴云。”

故前人登峰巅,眺沧海,俾睨天下,留有诗凭曰:

峰高红日近,
洞阔白云深。

登临几欲攀磷去,
惟待风雷响碧空。

明朝御史仁至运使、邑人张守蒙赞圣井龙湫祷雨即灵的诗:

晓日峰头紫翠重,
那知山畔即龙宫。
云横疑是乘春出,
石吼真成带雨逢。
不数南阳多道隐,
旧传东海有神翁。
登临几欲攀鳞去,
唯待风雷响碧空。

兰田知县侯维藩赞圣井龙湫祷雨即灵的诗:

谁凿灵池奠此方,
一泓寒碧隐阿香。
石眼幽通云窦阔,
源头遥接海门长。
零壤先布公田雨,
涓滴还苏万井望。
寂寂神功浑忘却,
几回击壤歌虞唐

邑人杜世敏赞圣井龙湫祷雨即灵的诗:

一泓寒碧注山塘,
灵异常闻济此帮。
傍岸倒涵垂柳色,
潆波清带落花香。
若沉犀火应无底,
试控骊珠似有光。
余润乘云敷田野,
软红新绿竞年芳。

注:

1、撰写内容来源于个人收集的文献,属学术探究范畴。
2、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版权,请联系撤掉。
3、版权属于时进军个人,转载需注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迹 | 钟灵毓秀之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