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刚从巴巴多斯归国的重庆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张双菊就给领导和家人发短信报了个平安。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援外。这三次援外,她交出的答卷是完成手术麻醉6000余例,零差错事故。
首进巴新
2002年,在获悉国家委派重庆市组建医疗队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消息后,张双菊第一个报名。
有人告诉她,那里“穿衣靠块布,吃饭靠棵树,发展靠援助”,且一去就两年,影响自身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要慎重!可她仍然与9名队员组成第一批中国(重庆)援外医疗队,飞赴巴新。
2002年11月13日,到巴新第一天,天还没亮,习惯早起的张双菊抬起左手,看看手腕上的表,6:00。因为承担了繁重的会计事务,这个点,她必须起床。天在事务盘算中渐渐亮了,简单的早餐后,张双菊和队友们出门了。
上班的专车,是加固的。玻璃窗所在的地方必须有一层铁丝网,那是为了防护随时可能发生的抢劫。进入车内,张双菊立即脱下身上的白大褂,迅速撑开,悬挂在车窗处。这样做既是因为可以遮掩视线,不让车内的女士暴露在匪徒的视线里,也是因为白大褂是他们无阻的“通行证”。面对800多个部落形成的文化冲突、落后文明和动荡治安,这已是巴新政府最好的礼遇。
她一再鼓励自己:肩负祖国使命,必须勇敢!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保卫队友!全程心弦紧绷,张双菊裹着一身“寒气”到达,套上白大褂还未到上班的时候。然而等候室里静候手术的患者已经排满。
她急步走到一位24岁的年轻孕妇马娅身边,俯下身子,凝神观察。这是一位突然昏迷、半身瘫痪的女孩。张双菊和队友们果断地接诊了马娅。她向马娅母亲询问情况,确定麻醉方案。手术时,张双菊双眼紧盯着麻醉机上的监测仪,严密地观察着她的生命体征,每隔5分钟就记录一次血压,还不时注意手术台上的情况:有无出血、出血量的多少、颅内压是否合适、组织器官的氧供需是否平衡……
虽受莫港总院条件所限,动脉血气分析无法开展,但张双菊凭借在国内经历的上万例次血气分析积累的经验,她游刃有余地盲调着呼吸参数。
巴新800多种部落语言,医疗队实施手术是个大问题。所以,马娅一台2小时的手术,足足进行了5个小时。结束手术,已是下午两点。
简单午餐后,没有午休,张双菊便匆匆赶向了手术室的另一台手术。做完当天最后一台手术,回答完学生们的问题,随访完病人,张双菊呼叫专车回驻地。这是张双菊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第一天。随后的两年里,她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
二进巴新
2010年11月,张双菊选择二进巴新,随第五批中国(重庆)援外医疗队,继续两年的“全封闭”生活。“在巴新,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不在宿舍,张双菊就一定在医院诊治病人。
2011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张双菊正在筹备第二天的新春佳节,突然接到紧急求援电话:一名华人青年因切割的玻璃突然断裂,切入左前臂,伤势严重。
清创后,手术医生们不禁倒吸一口气,伤情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估计:腕横纹上约3厘米处的掌侧动脉、神经及所有屈肌腱断裂,直达骨骼,大量鲜血正不断喷涌,伤员已经出现休克前驱症状。在巴新救治这样的伤员,对麻醉技术是极大挑战。
张双菊配合主刀大夫,开始了双管喉罩加左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术中,张双菊等中国医生对患者永不言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莫港总医院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他们主动伸出援手:一位大夫送来了自己的手术显微镜;护士长主动为伤员安排了最好的病房;几名护士翻遍全院,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术后必需药品。
手术从下午2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近11点才结束,患者成功获救。听说张双菊实施的双管喉罩术及神经阻滞术,可支撑大于10小时的肢体手术,当地大夫都要来学学。因为费用少、易操作、好掌握、易管理,这种技术便在巴新逐渐推广开来。
此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张双菊和队员们放弃假期,到医院查看同胞恢复情况,协调急需的抗生素和抗凝药。
在巴新,麻醉科日均六七十台手术是常有之事。她说:“我们的每一天,基本见不到太阳,但是每一场手术的成功,都是温暖心里的阳光。”
2013年8月16日,张双菊作为全国卫生援外先进个人代表,在北京,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当夜,张双菊一夜无眠。她回想起习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卫生援外工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完成好党和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
三进巴新
2016年12月12日,张双菊再出发,医疗援助巴巴多斯半年。这是她第三次援外。亦是中国首次医疗援助巴巴多斯。
初到这里,医疗队就坐了“冷板凳”。当地最好的医院——伊丽莎白女王医院非常怀疑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技术。提出医疗队需3个月后才能开展手术。
“不能等!”张双菊用休息、病例讨论等时间展现中国实力,努力“拉活”。空闲时,张双菊还给当地医生讲课,普及中国医学。张双菊的授课及麻醉实力出现蝴蝶效应。中国医疗队得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认可,“3个月”的禁令被提前解除。
2016年12月26日,张双菊助力开展了在巴巴多斯的第一例手术——腰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2017年5月29日,在张双菊协助队友,成功完成巴巴多斯医疗史上的“第一”例颈椎肿瘤手术。
……
半年里,医疗队实施的7例该国医疗史上的首例手术。张双菊也收获了诸多赞誉。
可张双菊却说:“我一直很普通,有时‘猪坚强’,有时‘玻璃心’。”
文/陈英
编辑/杨颖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