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招就要开始了。
那些创业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创业公司,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秋招战场突围呢?有一种说法,相对于春招、秋招双管齐下,对这类公司来说,毕其功于秋招一役,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近期,我们投后服务团队邀请大街网为已投企业做了一次校招分享会——如何招到优秀的95后?如何打造深入人心的雇主品牌?如何通过社交二度人脉影响那些你想影响的人?这些问题,都有答案。
以下是经整理编辑的部分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招聘平台上,招聘方无非抛职位或下载简历,再就是买广告。但一般而言,买广告这件事对中小型公司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旁边是英特尔、IBM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强吸引力的。
所以一方面要主动吸引学生投简历,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找到市场上最活跃的人群,再由这些人激发二度人脉,由此带动我们的雇主品牌传播?
对于985、211高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可选择的路径更多,包括继续深造、就业、创业。建议企业招聘研究生,因为他们就业意向明确。如果招本科生,难度会非常大,这些学生有更多选择。
今年,一些外资企业不再做招聘效果为导向的考核,因为学生对他们的认知和理解正逐年下降,所以他们现在不断打造雇主品牌,这是他们的一个痛点,跟我们不一样。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现在国内的民营企业、创业公司、2C的公司正大量吸引这些同学,他们去参加头部创新企业宣讲会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很多外资企业,这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如何选择招聘时间和学校?
在座绝大多数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根据我们分析的数据可看到,此类企业争抢985学生的比例是最高的,占到了54%。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大型公司校招的目标少,因为培训成本太高;但是开发类岗位需要极快上手,要真有本事和能力,所以985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讲就更抢手一些。
来看看春招和秋招的情况。其实,只选择做春招的企业,在IT类里的比例是最小的,为什么?因为到春季的时候,再想招开发类、互联网的好学生招不到了,第一茬顶尖的学生是在什么时候就被招走了呢?基本上就在9月15号左右,在开学这段时间就已经被定走了,阿里、百度、华为等公司都是9月15号截止网申。
所以春招极少有开发类、互联网、游戏类的公司去抢,大家绝大多数都是卯足了劲去抢9月、10月这批学生,这是一个特点。
对创业公司来讲,本身招聘体量没那么大,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择校?要看几点:
我们以往是不是在这个学校做过宣讲会?或者我们创始人、CTO他们是不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或者有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什么协会、担任什么荣誉职位?就校群关系和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而言,这些都很有帮助。
比如北大每年第一场宣讲会一定留给新东方,北大副校长会亲自参加,这就是因为洪哥的校群关系很好,不用请供应商去做。
选择最Top的学校,因为我们要招最顶尖的学生。有的企业说我们不一定非要Top学校,那要看什么?看专业。也许这个学校知名度没有那么大,但是专业很强。
看求职意向,看学生的求职意愿度高不高。比如我们想招本科生,去北航就不合适,因为北航的本科生再去深造的几率太大了。
科技类公司必去的学校是这几个:
北航
北航的学生是被认为性价比最高的。
哈工大
哈工大号称是AI中国的摇篮,它的AI实验室也是全国第一个建的;而且哈工大的同学一般从哈尔滨南下,不管北京、深圳,还是上海,这所学校的学生是所有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必抢的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
毕业生往珠三角、长三角去的会多一些,一般先去深圳、上海、杭州,然后是到北京就业。
清华大学
一般企业都要去清华的,跟学校和老师建立长期联系,学生当然是很优秀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招聘体量最大。
★排序根据大街网数据统计
除此,那些公司一跑10场会、30场会的,还会去哪些学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不怕死的”要去哪儿呢?北京的企业去上海交大、复旦、浙大,这几所学校的学生是最高冷的,也是最难招的,他们的学生更倾向留在当地。
还有一类是冷门学校,所谓冷门就是大家一般不去。绝大多数科技类企业第一选择是去清华、北航,之后是北邮,为什么呢?因为去北航以后,北理工的同学可能会听。所以相对而言,北理工、北科大校园里的宣讲会少一些。如果我们要做好的宣讲会、小型沙龙,跟这些院系的同学有深度交流,在北京来讲的话北理工和北科大是性价比较高的学校。
另外一个就是大连理工大学,因为当地没有特别多的高新技术类公司,大连理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校,技术类、开发类的专业非常好。
95后究竟是怎样一群年轻人?
我们不是IBM、不是谷歌,学生对我们的品牌认知还不够;另一方面,我们随时面临BAT的竞争。
如何让学生对我们产生好感?这个好感如何迅速转化成他的求职意向?
先来看95后毕业生的几个特点:
敢追最热的风口,并且敏感、专业。
主要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获得相应信息。
敢为自己喜爱的产品、品牌工作。这点特别明显,我们给B站、快手做校园招聘的时候就发现这事儿特别简单,学生对此耳熟能详。
敢于向行业领袖发声。现在的学生,尤其技术类的,行业决定了我们招的是一群最专业的人。技术类公司做校园招聘看起来好像很干巴,但其实讲的是专业的东西,如果能跟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战斗欲望去跟大咖、大牛PK,就非常有效果,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可能也是创业,或者做一些技术类的开发。
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发现95后选择企业时最看重这几点:
薪酬福利
学计算机开发的学生都知道,进大型互联网公司、AI公司就是薪酬高,所以薪酬福利是他们比对的重点。
个人成长和行业发展前景
他们希望有多种方式跟雇主交流、沟通,特点鲜明:就像前面说的,敢于跟行业领袖、技术大牛PK、交流。所以,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宣讲会,我们不建议做大,就30人、50人,精准找到这些人群进行技术类的引导和沟通。
企业负责什么呢?负责展示职业发展规划、企业平台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怎样的未来。
雇主品牌
前面提到过,现在很多企业都很注重雇主品牌。无论什么平台都无所谓,建一个招聘的官方微信也行,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让这个平台成为雇主品牌的一个长效阵地,而不是简单地在官网上发点信息或答疑,没有人维护。
有了阵地以后,接下来就是传播。这里面最没效的是什么?是BBS,以及海报。现在还有很多企业喜欢在学校里挂些海报,那些海报就是给自己的老板看的。老板刚走,另外一个供应商过来挂了别人家的海报,因为下一个老板要来了。
另外,很多供应商如果看到一个金主爸爸,都会说买点广告,广告最省事、最暴利。但对创业公司来讲,广告是最没有效果的。
比如某一页广告,右边有英特尔、左边有网易,我们现在挂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名字的创业公司,它的吸引度显然不够。
此外,有一类学生喜欢海投,把所有的广告都点了,每个都投,连他自己都记不住,这样我们反而收了一堆无效简历,浪费时间。
以上都是看起来像是传播了,但只是我们自己眼睛里的传播,就像如果大家加了我好友以后,你们会发现我会转发合作企业的校招信息,那只是你们看到了,其实我身边没有300、500个学生,谁都看不到。所以这种属于大家自己嗨一下、玩一下而已。
所以,就传播资源的精准度而言,首先要找对人,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人。
比如某些企业,不找供应商,自己独立做校招,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搞定了院系老师,这个非常重要。
某企业在三、四年前开始大力做雇主品牌,每次做校招便找3-4家供应商,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去见老师,每个供应商可能术业有专攻,认识的老师也不一样。这样下来,这些老师就成为企业自己的信息了。后来,他们便开始去供应商化,从系统搭建到宣传、宣讲全部自己做。宣讲会带回结果后,可以通过暑期实习生、大赛、校园俱乐部再去做深度影响。
总结起来就是,要想找到核心的、最顶尖的优势人群,不在于量,而在于精准地找到对的人,去持续有效地触达学生和老师。
怎么做宣讲会?
就秋招来说,先在9月份发声、宣传,10月中下旬迅速收网。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怎么做宣讲会?我们看到一些同行,可能上来就是上百人、上千人的宣讲会,很炫,在体育场或者大教室里面。其实对我们而言,真正有效的是这些方式:
我认为与我们最匹配的是Open Day,因为绝大多数创新型企业最好的优势就是团队文化。尤其是技术类公司,现场可以演示很多东西,我们最划算的方法是什么呢?精准地去影响这些目标学生,给他一个邀请函,什么时间段你愿意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当然,首先要清楚这个活动对他的吸引力来自哪里?
第一,他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人脉网;
第二,他在学校里面听宣讲会没有什么感觉,投个简历就完了,现在我有一个机会接触新鲜东西,他是有好奇心的。
沙龙专场。沙龙专场是怎么样的呢?目的就是利用1小时或1.5小时的沟通时间彻底打动他们,基于要传递的优势、信息,跟他们进行共鸣式的沟通,而不是宣讲。
做沙龙专场有一个特点,跟老师有接触机会。因为做Open Day是很难把老师请出来的,但是到学校里就有机会把老师请到。
面试会。面试会其实是RPO(招聘流程外包)的一种变形。给学生一个直接的结果保障,就是当天出结论。这种方式会有一定的学生感兴趣,但是相对来讲,它的关键点在于企业品牌的热度。
▲ 分享会现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