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金融是为谁服务的

金融是为谁服务的


文/马光远

马光远:金融是为谁服务的_第1张图片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及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难点,他直言不讳的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制度下,推行普惠金融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因为现有制度不支持。


董文标先生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认为,中国过去的金融制度都是国有企业服务的,金融制度体系的设置都围绕国有企业这样一个服务对象进行,金融工作会、中央经济工作会都是大国企参加的,所以制度主要是为国有企业制定的。这话100%正确,至少在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我们的金融制度完全是为国有企业服务。当然,改革开放前以及开放初期,我们的金融制度事实上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那个时候的金融和现在的金融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个时候金融的一系列定位事实上决定了中国金融制度的基因。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管制度如何变迁,这种基因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在金融制度的重构过程中,我们看到,无论是证券制度,保险制度,基金制度,还是商业银行制度的设计,仍然难以摆脱为国有企业,为大企业服务的基因。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金融制度也开始为非公经济中的“大企业”,也就是富人服务,但大量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主流金融体系的服务。这种基因不改变,金融要为中小企业,要为穷人服务,基本等于一句空话。中国的农民、中国的中小企业之所以难以获得中国主流金融体系的服务,根子在于金融制度的基因决定了,他的服务对象不可能主要针对这些中小微企业。改革开放近40年,几乎年年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但几乎没有太大的解决希望和空间,根子也在这里。这种制度设计的结果就是导致草根金融和民间金融在一个被严厉打击的环境中野蛮生长,成为中国中小微企业和民间融资的主要来源。中国8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是地下金融,而不是主流的金融体系。


所以,要在中国真正推行普惠金融,只有推翻现有的金融制度,重起炉灶,也就是董文标所言,必须进行制度上的革命。当然,在中国现有的语境下,推倒重来的可能几乎没有。可行的路径有两个:一是保持存量不动,通过开放金融管制,培育增量。这几年中国金融业最大的成就我认为不是存量的改革,而是增量的成长,大量的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尽管很多野蛮生长,但充满了力量。二是由门口的野蛮人来改变,比如马云。马云等互联网巨头掀起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一场对传统金融的革命,互联网金融一开始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这种基因和出身决定了,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金融。


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将金融视为一项基本的人权,这种视角非常耐人寻味。其实董文标所言的金融制度的革命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不过,董文标先生的话,也可以用于思考中国的创新战略问题,特别是对于当下致力于“创新创业”双引擎的中国而言,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创新不仅仅是当下中国经济的核心命题,也是全球都几位关注的话题。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洗牌中不成为牺牲品,唯一的路径就是痛下决心走创新之路,建设真正的创新国家。那么,创新的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是技术,文化,制度,还是环境?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


而要真正成为创新强国,除了在技术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在金融等制度环境方面构建一个真正激励创新的框架体系,使得中国的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而中小企业是任何一个创新大国最重要的创新之源。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一个技术变迁过程,更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笔者一直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积累了非常好的创新的元素和土壤,“微创新”无处不在,愿意创业的年轻人更是远远多于10多年前,实现技术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而关键是,我们能否为创新提供一种真正的激励和推动的金融制度框架。马光远:金融是为谁服务的_第2张图片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先前公布的50名获奖者中还有14名网友未提供地址

如果到下周一即3月28日还未提供地址者,

将重新抽取其他粉丝递补。

请尽快发送您的地址至本公众微信号。

【序列号+地址(邮编XXX)+手机号+姓名+微信号】

马光远:金融是为谁服务的_第3张图片

关注【光远看经济】· 离经济的真相更近

马光远:金融是为谁服务的_第4张图片

QQ群:476675651

原创文章版权归“光远看经济”所有

欢迎转载

请提前致电申请授权

18501010009

经典好文回顾: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光远:金融是为谁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