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吊死煤山后,前有李自成农民军,后有满清八旗,在两者之间镇守山海关的大明将领吴三桂,准备向李自成投降。
在向李自成投降的路上,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调转军队投降满清,从此甘作满清鹰犬,为满清征服大半个中国,深入缅甸擒杀南明永历帝,献媚满清。最后晚年再次反叛,一路攻城略地,占领半个中国。
反复无常、小人、人品太差、汉奸、卖国贼,吴三桂是坐实了。
我们总认为吴三桂避免成为卖国贼的选择,就是投降李自成。可真的是这样吗?
起初,吴三桂也打算投降李自成,把山海关交给李自成。
但是,李自成在京城对明朝降官的掠夺行为,让吴三桂改变了主意——投降李自成差不多是自寻死路。
如果投降李自成不是自寻死路,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却要投降满清呢?
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难道堂堂一个大明高级将领会为了一个小妾陈圆圆,而不顾京城父亲的性命?也不怕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我相信,这点利害关系谁轻谁重,吴三桂还是能掂量清的,毕竟“忠孝”对于古人是十二分的重要。
其实,考虑到阶级对立,即,属于统治阶级的吴三桂很难会向农民阶级李自成投降——这是阶级利益的矛盾决定的:百姓之所以“迎闯王”、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动力就是“打土豪、分粮田”、就是要抢夺统治阶级的财产,所以吴三桂投降李自成无疑是送死。
再者,即使吴三桂愿意向李自成投降,他手下的一大批同样属于统治阶级的副将会愿意投降?要知道,一个军队如果手下的副将一致反对主帅,那主帅也无可奈何。
毕竟,兄弟们跟着你混不是为了送死的,而是为了钱途和前途。所以吴三桂避免成为卖国贼的办法只有一条路:死掉。
吴三桂为了不死掉,只能引清兵入关。
别人苟且偷生只会被称为“亡国奴”,而吴三桂苟且偷生就中了“卖国贼”的大奖……
运气好的不是地方啊,三桂!
为了个人生存的不光彩行为,是我们所不齿的,但是如果把我们放在吴三桂当时的局面,估计能够做到为国殉节的寥寥,尤其是明朝末期这样一个腐朽烂透的王朝。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一定是汉奸、卖国贼。
吴三桂是被动的,在无数将领投降之后,在崇祯帝自杀之前,吴三桂还是忠心耿耿的大明将领。吴三桂也算是对腐朽的晚明尽力了。
所以,我不齿于吴三桂的卖国行为,但能够理解。
虽然从结果看,吴三桂是卖国贼,但卖国贼和卖国贼还是有区别的。吴三桂这个卖国贼和秦桧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秦桧是怎么回事呢?他自己的国家还有半个中国的领土,还有一批精忠报国的将领和文臣,却一心卖国求荣,非要把自己的国家整死,这是最可恶的卖国贼!
我为什么要拿吴三桂和秦桧对比呢?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是吴三桂,未必会比吴三桂做的更好;但是99%的人不会也不能像秦桧那样非要卖国求荣。
不能比吴三桂做的更好,不能做到100%的完美,应该受到批判,同时我能理解;但至少不要像秦桧、汪精卫之流那样无耻地卖国!
因为我估计会有人会认为,吴三桂和秦桧反正都是卖国贼,反正都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那不如彻彻底底地卖国,进而彻底否定爱国和民族气节——民族气节不是仅仅说说而已,如果不能比吴三桂做的更好,但至少不要做秦桧。
一切选择都是基于利益,个人的利益、阶级的利益,当然还有百姓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我不觉得利益是个贬义词,虽然它有很多弊端,但至少比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满口道德言的虚伪小人,更让人喜欢。
语言上的巨人和君子、行动上的矮子和小人,是很容易做的。
爱国和民族气节,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的,而是要真的去做,真的去做的人,就能理解吴三桂的无可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