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

这是新世相的第829篇文章





这是放假的第 5 天。


还有 2 天就要开工了,你准备好出发了吗?


我在朋友圈问了这个问题,回答里有两种人。


一种是“对故乡的爱不超过 3 天”的人:回家之前归心似箭,回家三天,就待不住了。


同事 Cassie 回家第一天就发了个朋友圈:


“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_第1张图片


——卸下北上广 Cassie、Vivian、Mandy 的人设回家当小花、二妞、婷妹,是一件特别舒服的事情。


但当了几天就有点待不住了。


Cassie 很快又在群里跟同事吐槽:


“二舅坐在我旁边就开始问,啥时候结婚?女孩子为什么工作要这么拼?女人不应该这样……”


这样的时刻你会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你的家,但这不是你的生活。


31 岁的朋友@王欣 则说,28 岁以后每次回家,都有一场硬仗要打。


从到家第一天起,就能感受到父母“恨嫁”的目光。


被架着去相亲,仅大年初三一天,她就见了五个相亲对象,“比连着见一周的客户还累”。


在深圳,她有房,有好工作,有让人羡慕的生活,她觉得自己过得挺精彩。


“用一年辛苦经营的自信和幸福感,回家只需一天就能被击垮”。


心太累了,以至于一想到马上返深上班,回到一个人的小窝,她就有一种轻松感。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你是什么时候选择回到家乡”,只有 75个回答。


而另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决定再也不回家乡”,却有 5872个回答。


——成长大多数时候都意味着,你必须去别处寻找属于你的生活。




但还有另一种人:并不是被迫离家,而是早早就决定要离开了温柔的老家。


因为他们对一个更大的世界怀有某种“乡愁”——


并不出生在这里,却对这里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应该在这里用力展开。


去年这个时候我问过你们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去大城市的第一天吗?


有个读者记得很清楚是在 2013 年 11 月,他 22 岁,刚到北京激动万分:“我终于能自己挣钱了!”


他爸本来要他在老家当司机,但他说:“我是要当作家的人啊,怎么能在十八线小县城开车呢?所以跑来北京做文案策划,天天写,加班也愿意。”


有次加班到凌晨 3 点撑不住了,上司居然带着他开了一辆甲壳虫去三环高架桥飙车。110 迈,车里震耳欲聋放着《活着》。


他说风刮在脸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活得很带劲儿。


5 年过去,现在的他并没有当上作家,但已经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离自己的理想近了一点点,也有了谋生之计。


这些加起来,是一种精神上的理解和满足:


“北京就是这样的地方,给你的不甘平庸一个头破血流的机会,试过了,不管是否平凡依旧,你都不会有遗憾。”


离家在外的人大抵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最开始,家是起点,慢慢变成一个定期回航的港湾,最后成为一个偶尔歇息的驿站。


就像贾樟柯曾在电影《山河故人》里说的: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


“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_第2张图片


故乡的家能提供给你的满足是有限的,寻找新的心安之处,其实也是寻找更完整的自己的过程。




所以,我希望这个时候,你已经准备好启程。


因为整个 2019 都在等着你,期待着你出发,去你的城市继续大步流星地开启属于你的生活。


我曾经给你们推荐过一篇文章,叫《市井雄心》。


文中说,每个城市都在向外散发着不同的讯息,吸引不同特质的人前来安家。


有的地方告诉你,来这里你能得到幸福。有的地方,让人听见嗡嗡作响的雄心。


同事小象,大四时曾站在松花江边立誓:“要去大城市,要进大公司,要在凌晨两点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加班,哪怕被老板骂哭也要咬牙坚持。”


所以她一毕业就来了北京,坚持到现在,成为了我们的“爆款王”。


如果你此刻开始感到踌躇,害怕未知,就想想你第一次出发时雄心满满的样子——


读者@浩哥 说:“下定决心放弃老家的事业编,接受外企 offer 去广州,想要看见自己一飞冲天的样子。


读者@Jerry 说:“一个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想到凯撒的那句‘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_第3张图片


但不用我说,你可能也见过雄心熄灭的样子。


Cassie 的一个朋友,毕业时和 5 个同学一起闯到北京,挤在一间小出租屋里,上厕所要去外面的公用卫生间,“冬天冻得屁股都要掉了”。


他们一起找工作,改简历海投到凌晨 4 点,突然决定一起去天安门看升旗,就这么嘻嘻哈哈地去了。太阳升起来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特别有期望。


五年过去了,5 个人里有 3 个离开了北京,回老家工作、结婚,剩下的两个留在北京,一个是因为不想结婚,一个是想要自己创业。


——北京这样的城市,会逼走一些人,也会成全一些人。这个过程中,来来去去都是成就,它让你渐渐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比起事业,有人更在意家庭幸福。


他们择一城而居时,看重的是这个地方有没有一盏专为自己亮起的灯火。


读者@Anna Chen 说,决定来上海打拼那天是她 22 岁生日,和男朋友坐高铁凌晨抵达。为了让她吃一口寿面,男友拖着箱子在北新泾找了好久。


“当时觉得没有他,我不会在这个城市多待一分钟。”


“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_第4张图片


俩人一个做外贸,一个在银行,都很辛苦。


第二年,Anna 想回河南老家。男友说,没混出名堂,没脸回去,再坚持一下。


第三年,他们结婚了。


Anna 至今还记得,为了省下物流费,她蹬着自行车,将比自己还高的婚纱照背到了新家。


第五年,Anna经历了怀孕,生子。自始至终都待在上海,没有回老家休产假。


因为在她心里,这里就是自己家了。


反而老家河南的生活,她已经很难适应,和父母饮食、生活习惯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回家就像是住进了一间熟悉的宾馆”。


随着生活轨迹的变化,我们的工作、雄心、个人价值,我们的爱情、家庭、人生规划都会转移到“别处”。


我们在这里积攒了成就感的时刻,难忘的经历,所有开心、难过、心动、愤怒……


哪怕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承载了我们大部分回忆和未来期许的地方,不是家又是什么呢?




离开故乡的时刻,常常被描述成一件让人觉得伤感的事情。但我很开心,在你们的留言里,看到更多的是坚定和安心:


要走啦,一辆车带了六只鸭子,四只鸡,都是活的。还有一只杀了的羊,几百个鸭蛋,还有一千多块钱的牛肉,三大罐腌制好的萝卜干……感觉能量已备足,迫不及待开始再战一年。@xx


晚上 11 点多到,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便利店的门还会开着,里面的关东煮依然咕嘟咕嘟。@Vast sky


回到上海,房东阿姨留了门,还有暖暖的粥,挂在外面的衣服也帮我收了回来。@洒脱姑娘


回到深圳的家里,第一时间冲去阳台看花是否活着。还好,它们生机盎然。@Nika


也许潜意识里,我们已经将奋斗的他乡当作了吾乡,所以“回到”才会被自然而频繁地说出口。


那些在原来的家里感到疏离,却在别处找到归属感的人,看到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的这段话,都会深有同感:


有时候,他会偶然造访某个地方,却神秘地感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这里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家园。


尽管周边的环境他从未见过,尽管当地的居民他素未谋面,他却愿意安顿下来,仿佛这些都是他生来便已熟知的。


在这里他的心终于找到了安宁。


——因为在别人眼里的漂泊,在你眼里是回归。


还有两天,就要从老家,回到你自己的城市去了。


我祝你良日启程,满怀信心。




家在哪里?这或许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


只有对内心诚实,才会明白,不管是否出生在这里,只要理解自己,就是家。


碧桂园联手金投赏,以“家圆,团圆,碧桂园”为命题,举办了第三届创意比稿大赛。


与五个优秀创意机构/个人合作,从不同视角观察、讲述家文化,共诞生五支视频。


其中动画短片《飞翔的屋顶》表达了人们对“家”的思考与追寻。片中主人公飞跃千山万水,经历各种风雨,不放弃对家的找寻,最终梦想成真。



寻找家的过程是一道由否定、迷茫、希望、信念和喜悦构成的复杂曲线,但不论走多远,你总会找到归属感,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图片来源: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山河故人》、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_第5张图片



晚祷时刻:


你还记不记得自己来到大城市打拼的第一天,有什么故事?


不管启程去哪,都要踌躇满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年初三见5个相亲对象,比见客户还累”:回家很爽,但爽不过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