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水,你怎么看?

     桌上放着半杯水,你看到的是“半空”还是“半满”?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框架。

     什么是框架?它是选择如何看待一个情境的角度和背景。当你选择了一个框架,你同时选择了这个情境的“意义”,而你的选择将会对你之后的决定和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意义”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例如,当你选择了“半空”的意义,你看到的是杯中少了什么,你会想“可以给水杯加水了”;当你选择了“半满”的意义,你看到的是杯中拥有的部分,你会想“还有半杯水可以喝”。

《走进生命的教育——教练型班主任专业修炼》梁慧勤 著 P.086-087

意义换框法

         一个国王带着他最倚重的宰相出去打猎。国王打中了一头狮子,兴冲冲地跑了过去。谁知道狮子并没有死,突然奋起袭击。在侍卫的救护下,国王活了下来,但是小拇指被折断了。国王很伤心,可是宰相却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很愤怒,把宰相关了起来。一个月后,国王的伤好了,独自骑马出去玩。在丛林之中,突然来了一群野人,把他团团围住。原来野人们想在月圆之夜杀一个人祭神,国王很不幸地成为了他们的祭品。可当野人们准备杀死国王的时候,却发现国王的小拇指缺了——献给神的礼物怎么能有残缺呢?他们只好把国王放了。回到宫中,国王马上把宰相请来,说道:“我今天才领略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的意义。不过爱卿,我因为小指断掉逃过一劫,你却因此受了一个月的牢狱之灾,这要怎么说呢?”宰相笑了笑,说:“陛下,如果我不是在狱中,按以往的惯例肯定要陪您出行。野人们发现您无法作为祭品的时候,我不就成了祭品了吗?臣还要谢谢陛下的救命之恩呢!”

    李中莹老师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提到,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所以一件事情,可以有一种意义,也可以有很多种意义;可以有负面的意义,也可以有正面的意义。在上面的故事中,无论是国王失去了小拇指,还是宰相被关进狱中,就事情本身而言,它们并不具有正面或负面的意义,在国王的思想框架下,事情被赋予负面的意义;而聪明的宰相看到了负面事件的正面价值,所以能以轻松的心态应对。

       意义换框法就是致力于找出问题行为潜在的可能的正面意图,其目的包含两个方面:第一,行为背后积极的内在动机,比如学生上课说话可能是渴望被爱、被接纳和有价值。第二,考虑到更大的系统或行为所发生的情景下,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利益和价值,比如感觉同事很强势,说明他很有决断力;感觉领导说话绕弯,说明他思维很缜密。进行意义换框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问自己一些问题:

这件事对我而言有什么好处?

他这样做会得到些什么好处?

我能从这件事中找到什么有助于我的资源?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遇到太多不如意的事情,给我们带来太多的负面感受,如果能给事件换一个正面积极的意义或让其成为一个资源,我们眼中的世界会有怎样的不同?



半杯水,你怎么看?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文中小故事的宰相那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什么事情,当你赋予它正面的意义,你的心态就会不一样,进而你面对事情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会不一样。

       “意义换框法”就是尽可能在不如意的事情中找到正面的意义,寻找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内因,或者从更大的系统或更宽广的视角去考虑问题行为的正面利益和价值,而从中发现全新的机会和道路,指导自己随后的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来使用“意义换框法”,实现对心态的调节,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不妨对自己提几个问题,并找到答案:

①暂且不去想坏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抛开这些不好的感受,我能从这件事中发现什么可利用的资源呢?

③对对方而言,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6月底某天下午,我和妻子回到家,女儿布丁兴奋地手舞足蹈,向我们展示着她新学的舞蹈,我心里挂着自己TF1-1过级的片段选取,进屋后直奔书房,去我那一堆书里找片段去了,布丁兴奋完了之后,跑到我面前,拿着她的绘本往我身上爬,嘴里念念有词:“我爬,我爬,我爬到爸爸身上......”我心中有一丝不快,但是忍住了,继续翻手中的书,布丁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爬到我腿上坐着了,开心地打开自己的书,对着我喊道:“爸爸快看,爸爸看......”

      此时的我有点不耐烦了,嘴上敷衍着:“好,爸爸看。”但是眼睛还是在我的书堆里打转,想找一本符合心意的书,布丁还是不停地在我身上晃动,我正准备义正言辞地叫她不要干扰爸爸思考,让她出去找妈妈玩时,她也感应到我的不耐烦,低着头轻声地说着:“布丁想让爸爸陪布丁玩......”

      顿时,我醒悟过来,布丁根本不是为了来干扰我,她只是一天没见我了,需要我的关注和陪伴,所以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吸引我的注意力,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抱着她走向客厅,专心的和她一起看绘本。

       布丁的行为,在我的思想框架中,是在干扰我的思考,于是我出现了负面感受,而当我听到她的心声之后,心里的自我提问突然变成了:“她总是干扰我,对她来说好处是什么呢?哦!她需要爸爸的爱和陪伴”,当我进行意义换框之后,我的心态顿时没有了不耐烦,反而有点自责,没有好好陪伴女儿,只顾着自己的思考。布丁纠缠打扰我的行为就被赋予了积极正面的意义,也让我的行动发生了改变,决定专心的陪伴她。

      我和妻子经常交流学习心得,但是两人总是不欢而散,要么就是对方的学习内容自己不感兴趣,要么就是不愿意接受或不明白对方要阐述的内容,然后总是提一些问题,说一些观点和看法,但是说着说着,两人就不想交流下去了,在我心里经常会产生的负面感受是:“跟你说个新的感悟,你要么提不起兴趣,要么用质疑的语气问这问那的,我都不喜欢和你交流学习所得了!”

        如果我用意义换框法对自己提问,会是什么情境呢?我会问自己:“抛开这些让你不爽的,妻子的这种态度你可以得到什么可利用的资源或对你有什么好处?”

        接着我心理可能会想到:你的描述不够生动形象,也引发不了她的兴趣,那是你语言表达功力不够,不能抓住听众的心,所以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吸引力还要加强啊!面对她的质疑或疑惑,你回答不上来或者判定她就是在抬杠,其实是你自己对所学或者有感受的信息理解不深,她的质疑刚好促使你用更精辟的语言去解释这些,反而能促进你对知识点的理解。


        所以,如果我们用意义换框法自我提问,同一件事情当赋予它不同的框架,将会有不同的诠释和意义,那么这些不同的意义如果是转向正面的,那么会让我们的心态也转向正面的,随后我们的行动和决定都将是正面的积极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减少很多负面的感受和行动,让我们产生更多舒服的充满力量的想法,笑面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杯水,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