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年过八旬,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者。他在投资界的成功吸引了不少的崇拜者与研究者,巴菲特自己也并不介意与他人分享他的经验和感受。其中,最为著名也是受到很多人认同的便是他的“价值投资”的观点(另一个更本质的观点其实早就被绝大部分人忽略了,下面会提到)。当然,在这一笼罩在无数光环之下的观点背后是一些关键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才成就了如今的巴菲特。当下一个功利主义泛滥的地区,人人都想学习想做巴菲特,太搞笑了吧。
读一切可读之物,这个,当下有几个人能做到?
巴菲特不仅是“股神”,更是一个阅读“高手”。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天要花费五到六个小时阅读企业年报、日报、杂志和其它书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强大的阅读能力,巴菲特怎能获取大量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信息,并依此做出谨慎的投资判断。
2008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在被问到: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时。巴菲特的回答也很简洁:读一切可读之物。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每个人而言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自我人格修炼的过程。林语堂在《论读书》中提出: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
也有人认为读书能给人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所谓情怀是指对世界的美好和丑恶的理解能力。理解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并有志于改变其中的丑恶,善于发扬自己的美好,这就是胸怀。气质是志向、梦想、知识和经验的集合。而情怀、胸怀和气质则是把事情长远做好的关键所在。
巴菲特身上所体现出的情怀、胸怀和气质最终转化为他的远见卓识和强烈的人格魅力。即使是比尔·盖茨也被巴菲特所深深吸引。在盖茨所写的《巴菲特智慧的50年》一文中,称巴菲特不仅是朋友,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导师。
当然,读书并不一定就能带来巴菲特的成就,但要想取得如巴菲特般的成就,不读书是绝不可能的。
很少有人能经受住眼前利益的诱惑,不是吗?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并没有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方法,甚至可以说很多只是基本的常识。然而,世间却很少有人能如巴菲特般在投资界如此的成功。
巴菲特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而不是炒股。价值投资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看重的是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价值投资能够帮助投资者最大限度地避免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从而达到财富增长的目的。炒股则恰恰相反,注重短期利益,虽然可能暴富,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最终可能血本无归。这其中的道理很多投资者都清楚,可要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不炒股却绝非易事。
VC也一样,谁心里不第一想的就是对方不超过几年的财务预期呢?
人类天生便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着本能的恐惧,价值投资却又是注重长远的投资收益,但没有人能够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与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炒股或赶紧投资成为大多数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巴菲特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巴菲特虽然有着巨额财富,可他坚持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同时,巴菲特还坚持不看大盘,这样情绪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少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看似不难,但作为一名投资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是难于上青天。
在巴菲特的投资戒律中,有一条就是不熟不买。即巴菲特从来不买自己不了解的行业的公司的股票。例如,巴菲特由于并不了解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无论互联网行业发展多么迅速,互联网公司市值多么高,巴菲特都没有在互联网公司上投过一分钱。
对原则和底线的坚持是巴菲特投资成功的重要法门,但却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只此一条便已注定了99%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成为一下个巴菲特。
其实,有没有原则和底线,什么是原则和底线,这从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千百年来。
财富不是最重要,幸福最重要,有谁真的这么想?
在坐拥数百亿美元财富的富豪中,巴菲特可能是最为低调的一个。他的住所如今依然是那栋位于奥马哈的灰色小楼。房子从外表看来与周边的相比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连大门和围墙都没有。
这栋房屋是巴菲特于1958年购入的,自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巴菲特始终居住其中。巴菲特将他的住房称为是人生中的最佳投资,在这里,他收获了半个世纪的美好回忆。购房是为了生活,如果将其变为投资,在巴菲特看来势必将会带来生活的负担。
“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我花更多的钱就变得更快乐。更多的财富和收入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越这个极限,更多的消费将与幸福负相关。”巴菲特说道。与很多富豪财富多多益善的观念相比,巴菲特的观念可谓与众不同。他清醒地认识到,财富在一定界限内时能够为人生带来欢乐,可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财富就不再能制造欢乐,而成为了烦恼的源头。巴菲特谈到:“除了健康外,我最珍视的资产是有趣的、风采各异的老朋友。”
在全球富豪中,巴菲特对于慈善的热情却非一般人可比。巴菲特曾公开宣布将捐掉自己99%的资产。他说,“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然而,剩下的99%的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和福祉产生莫大影响。”
由此可见,在巴菲特看来,财富只有给更多的人分享才能实现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价值。有人分析认为,包括巴菲特在内的欧美富人所以热衷于慈善,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使然(信仰是你明明知道不可能搞清楚但却坚信的东西,牛顿称之为上帝或真理,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会有动力的)。
有更多人分析认为,另一方面是因为做慈善可以合法避税。无语了。
巴菲特不是神,是人,他说了多次“模仿我投资是个大错误”
巴菲特被誉为“股神”,他在投资界的成功不仅为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聚集了大批的追随者,其中有一些人简单模仿巴菲特的投资,认为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致富。但巴菲特对此种追随者的投资方式指出:“我想,他们不管是模仿我,还是其他10%名字总是出现在媒体上的人,其实都是个错误。”
尽管巴菲特是目前全球最为成功的投资者,然而,他也并非是百战百胜。2015年IBM股价下跌就使得巴菲特的投资浮亏高达26亿美元,在此之前,巴菲特也还有投资失败的经历。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愈加紧密,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也随之逐渐增加。市场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盲目的投资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巴菲特对那些模仿别人的投资者提出,“真正优秀的策略就是一生始终坚持买进股票,不过分担心后者在某个特定月或者年当中的涨跌”。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在巴菲特看来,与其盲目模仿他人投资,还不如坚持长期投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这些简单的道理在大多数人上小学开始就听老师听家长说过多次了。老师说上学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听起来很可笑,所以一辈子没搞懂,也没想。
郁闷啊!
结语
三观=成功观。巴菲特对成功的定义是当你到了八九十岁的时候有多少人爱你,其实他在多种场合明确表达了多次,N次,很悬乎。有没有人注意到就不知道了。这和爱因斯坦描述其世界观时所说的一样,但我们大多都只记得的是爱因斯坦发明了一个相对论。
巴菲特用数十年的时间向世人展示了他对于财富是什么,财富从何处来,又该向何处去的理解。他不仅是一位投资家,而是一个对道德律和星空有思考的人。
(文/博通)
来源:互联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