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何种模式组织整个教学互动环节,是培训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有相当多的资料提到了交互式教学,也有很多人采用促动式的培训,无论采用什么,都是从培训技术的角度出发来谈的。可是,在培训中,运用小组讨论,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阻力,尤其是对于初上讲台的内训师而言,这些更需要引起注意,例如:
①学员拘谨放不开
在没有专业培训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一般的企业培训,往往组织成了开会状态,上边人在讲,下边人在睡、在玩,就一个字——“困”!这一类的培训一般都把座位排成了剧场式,或者干脆就在会议室中围着会议桌进行,运气不好的时候,讲师还来个批斗风,学员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大家自然无法放得开。
②领导作风影响大
内训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组长很关键,但是否能选出一位好的组长,难度倒是不小。要担任组长,对于人员潜在技能还是有要求的,例如:善于记录和总结、能引导组员发言、有时间观念能控时等,这基本上都已经是一个较优秀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了。假如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一言堂”的领导作风,老大说了算,无论在讨论前讲师如何讲解理念和规则,组长难免也会受到这种领导作风的影响。
③聚焦能力偏弱
这是行动学习中经常强调的,诚然,这也和人员素质有一定关系,还和企业理念有关。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仅仅是善于发现问题,喜欢抠细节,而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方案均是泛泛而谈,那么必然缺乏聚焦能力。举个例子:XX检察员视察 ,发现人员技能不足,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强技能培训”——这就是不聚焦的表现——如何才能聚焦——那就请你告诉大家,具体这个技能培训如何加强,第一步,第二步要干什么……
如果内训师忽略以上几点隐形阻力的存在,就会导致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走场的教学设计,就算你连画图都教会了大家,high是high了,大伙儿是参与了,但本质内涵没说清楚,培训完最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那在实际运用小组讨论的时候,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
①明确理念:学员成长需要过程
小组讨论其实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它是建立在学员已经有一定经验基础上的,这种经验基础就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知识框架、管理经验、人与人的沟通技巧、以及文化的开放程度等。——成长需要过程,没有接触过开放式学习的学员,作为内训师,再强,也会面临我们刚才所讲的阻力。面对第一次接触的新学员,一定要淡定,要接纳,要有耐心,以后机会多着呢,他们会成长的……
②上升高度:把学习模式讲原因
内训,千万别急于讲课,别急于展现自我,要先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员接纳这一类培训模式,告诉大家为什么培训不是开会,为什么要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益处是什么,一点一滴讲清楚,并且要不断重复。这一方面,讲师要克服沟通和交流的屏障,提升学员参与感;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强调小组讨论也是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让组长和组员真正重视这一件事情。
③将小组讨论的步骤正确分解和引导
小组讨论有几个核心的步骤:讲师抛出问题——组长重复问题——成员独立思考——组长引导分享——记录总结,这几大步骤,讲师要一步一步进行,放慢速度,引导在场的组长和学员。要注意,讲师一定不能让学员跳过这些步骤,往往有组长一次就进入了讨论环节,连问题都没过大脑就进入讨论了,自然讨论不出实质性成果。
④过程中及时暂停纠正
内训师需要注意观察人员的表现,例如:是否按照流程进行、组长有没有引导动作、学员有没有放开、分享有没有积极、是开放式交流还是组长直接抄学员笔记等,这些都需要讲师在过程中不断的重复和强调规则,需要极度耐心,哪怕影响你整个课程的时间控制,也要停下来给学员再次讲解和纠正。——为了有效,关键时刻,还是暂停吧,切记!
⑤小组讨论结束要进行点评
除了总结学员分享的问题和答案,在小组讨论即将结束的时候,讲师需要对本次“小组讨论”的组织情况进行一个点评,以利于下一轮小组讨论的改进。讲师需要明确指出不足的地方,同时告诉学员,这些行为,和他们的日常管理有什么相关性,如何改进,才能更有利于未来的工作和能力提升。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如果你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得好,那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啦!
是的,确实那些亮得刺眼的版权课程,都有进行此方面的设计,但这里谈的是在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内训,这一场场小小的内训,往往你连ADDIE的时间都没有,运气好的能SAM一下,面对的又都是不同的人群,经常都是“第一次”。要知道,能上那些版权课程的都是企业精英了,但是普通员工,难道就只能享受开会?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企业文化培训,这下轮到你做这个培训,你能保证现场的人全程都不打瞌睡、不困倦、并且都能听懂并认可吗?一年有N场,每一场不同的人,你都能保证吗?……
那些高大上的教学设计,本质都是套路和技巧,但学员始终会关心一个问题,这场培训,与我相关吗?我能得到什么?能帮助到我的实际工作吗?——问得很实在!
无论什么类型的内训课程,知识、技能、态度等等,如何“接地气”是很关键的,必须将其转化为与工作和管理相关的具体方式方法,讲师如果没有把这些说清楚,没有将这些关键点交给学员,没有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的强调,整个课程的高度和深度就会不足,仅仅是停留在课件内容和知识层面的认知,而无法启迪思维,更不用谈管理行为的改变。
真诚的提一个建议:团队管理经验,对于内训师而言、职业讲师也罢,都至关重要,学员只偏好实战派,因为实战经验就代表了一切!如果没有,就别来折腾,毕竟这等于忽悠!
没当过中层,就千万不要谈中层管理!
不是回款高手,就别谈沟通!
学员有心,都会问倒你,没问,那是客气给面子!
现实虽然有点残酷,但作为内训师,上了培训这条道,千万不要沉溺于技术忘了本,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不是培训的救命稻草,因为教学内容如何和实际的管理行为结合起来,这个并不是能够百分百匹配在开发设计层面的,往往需要讲师在去场景化的课程中现场还原场景,没点管理经验,你觉得可以吗……
无论如何,培训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从一个专业人员到内训师已经是一个跨越,但这个跨越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既然如此,那在课程中认真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感受这个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