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

“平民的贵族精神”代表——老舍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1张图片 人民艺术家老舍出身于满族旗人家庭。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1899年生下老舍,1900年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守卫北京、为国捐躯。而 老舍的作品里总能体现这样的一种情怀:平民的贵族精神。 《四世同堂》里那句“未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包含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父亲的缅怀。 《茶馆》里的“常四爷“,虽出身于满清旗人,但行侠仗义,认为满清统治不好就该亡国。”常四爷“在茶馆里聊天曾因一句”我看大清国是要完呐”做了一年多的牢,出狱后“加入了义和团跟洋人干了一仗,真痛快;咱旗人就要自食其力“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2张图片 (郑荣饰演的常四爷) “平民的贵族精神”是一种爱国的,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高贵精神。 “贵族的平民精神”代表——奕誴 爱新觉罗·奕誴(1831年-1889年),道光帝五子,受封 惇勤亲王。
这位王爷不摆王爷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能跟不相识的人聊得很热闹。冬天也往往会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吃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因此,惇王最知道民间的疾苦,常为百姓请命行善政,被称为贤王。 由于他正直、直爽,慈禧太后也非常忌惮这位王爷。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3张图片 (奕誴的绘画作品,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贵族的平民精神”是身处既得利益阶层但乐于与平民接触,能够了解民间的疾苦、接地气,并为民间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者精神相结合的代表——
谭嗣同与大刀王五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4张图片 谭嗣同与大刀王五,一个出身官宦世家,一个出身贫寒;一个维新改良的代表人物,一个则是武林高手。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结识后一见如故,成为了忘年交(大刀王五比谭嗣同大10岁)。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离,慷慨赴死(年仅33岁),把隨身佩带的“凤矩”宝剑赠送给王五,并希望王五能继承他的改良事业。谭嗣同被害后,大刀王五冒险将谭嗣同收尸。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5张图片 之后的大刀王五总是想方设法营救光绪皇帝,但均未成功。两年后,大刀王五协同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作战,却被清军抓捕,尔后被八国联军杀害,死时56岁。 大刀王五死后,首级被挂在城门上无法收尸,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安葬了大刀王五。 如何产生这两种精神 1、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因此贵族精神并不是一定属于贵族或者既得利益者,平民也会有。当然既然叫贵族精神,贵族和既得利益者理应具备,平民才有可能具备。 2、平民精神 平民精神是愿意了解民间疾苦,并能够尽自己力量作一些实事的精神。平民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对于贵族或既得利益者来说,平民精神有助于回馈社会,让社会更稳定;对于身处民间的平民来说,可以更多的关心一些比自己更差一些人群生活状态,比如城市农民工之类的。 3、具备这两种精神的条件 (1)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 不管是平民还是既得利益者都过得幸福,自己幸福了才有可能关心其他阶层的人。 (2)以道德为行为准绳,而不是法律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6张图片 北京人文地理
(订阅号)
展示北京文化 品味人文生活 云道游
(服务号)
自助导游、古迹地图
找古迹就上云道游 深度文化旅游的工具 “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民的贵族精神”与“贵族的平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