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

今天为大家分享《万历十五年》中的三个典型人物:海瑞、戚继光、李贽的起伏命运。

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_第1张图片

历史上以刚正不阿形象著称的海瑞

海瑞在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因为他严厉而巧妙地拒绝了官员滥用驿站进行奢侈接待,他在淳安名声为人所知。他第二次为天下人所知,是1565年11月。他向醉心于青词神仙的嘉靖皇帝上书,指责皇帝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嘉靖皇帝将海瑞逮捕到东厂关押。一直关到旧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他才被释放。

对海瑞的人士安排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的难题。一方面他的道德品质和声望,已经为整个帝国所公认;但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吹毛求疵、非常不好相处的人。于是朝廷安排他去南京担任了一个闲职。对于这样的任命,海瑞当然非常不满。两年后他再次上书皇帝,明里要求朝廷罢免自己,实际上海瑞通过请辞的手段,想给主管人事的官员施加压力。

这一年夏天,他被委派为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拐点。他上任后铁腕整治江南土地兼并问题。即便对自己有救命和提拔之恩的徐阶,也丝毫不手软。对徐阶的处理彻底得罪了官员阶层,丝毫不顾人情只知一味蛮干的海瑞,很快被弹劾。

在赋闲回家多年后,海瑞再次被启用。这次他向皇帝提出,要恢复太祖朱元璋当年的严刑峻法。这一建议立即在整个官场造成了恐慌,闹得一发不可收拾。万历皇帝亲自出来调停,依然让他回南京担任闲职。之后海瑞曾多次提交辞呈但都被驳回,最终死于万历十五年。

一代名将戚继光的失败

明朝从洪武时期开始坚持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官的社会地位比武将高,武将的汗马功劳被看做“匹夫之勇”,不值一提。同时,当时的朝廷对于军事并不重视。明代的野战军的战斗力几乎和农村的民兵差不多。

倭寇入侵东南沿海之后,暴露了明代军制的落后。沿海经济富庶地区被倭寇骚扰,威胁到整个王朝的经济基础。在情急之下,朝廷允许戚继光另外在农村招募雇佣兵,来代替名存实亡的义务兵。

戚继光给这些雇佣兵的奖赏非常高,但是带兵也非常严格。他还改进了军队的战法,排出注重团队合作的“鸳鸯阵”,取代原先好勇斗狠的单兵格斗。这些军事改革措施,确保了戚家军多次打败倭寇的进犯,取得了保卫东南沿海的胜利。

戚继光的军事整顿,受到了朝廷非常优厚的财政接济,可其他防区却依然沿用原来那套军事补给体制。戚继光的防区和其他防区待遇不平等,这就惹来了非常多的非议和矛盾。在张居正被清算之后,戚继光被作为张居正的同党,也惨遭清算。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的惨死

李贽是明代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史学家。他的性格比较特立独行、充满个性,因此为当时很多世俗的眼光所不容。对于当时占据思想界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李贽大胆而勇敢地发起了挑战,提出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不同见解。

李贽明确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句话在现代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李贽还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有私欲,所以一味压抑个人欲望是不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商业交易,这是合乎天理的。这种思想其实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商业兴起所带来的思潮,在当时非常时髦。李贽还大声呼吁,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革故鼎新”。比如对传统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等,他都痛加批判。

李贽的这些思想,与当时主流儒家传统道德直接冲突,特别是与明朝官方主流要求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严重违背。很快,李贽的思想被统治者视为歪理邪说,并惹恼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同行。万历三十年,万历皇帝将他捉拿治罪,把他的著作一律销毁。不久李贽在狱中用剃刀割喉自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