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来了邵凌霜:融资要敢于吃亏

据联合国报告,全球有一半人口,近30亿人生活在城市。其中,亚洲拥有超级城市16个,包括北京、上海。204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60亿。

城市太过拥挤,世界别无选择,将转向公共交通。这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是极大的机会。

以此作为实时公交APP车来了问世的背景,不难发现,为提升人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验及选择率而生的实时公交,它比专车租车快车等,更为人们所需。

在3月28日举行的全国发布会上,车来了CEO邵凌霜博士表示,历时3年发展,车来了已覆盖全国66个城市,用户4000万。在2016年,车来了还将完成100个城市覆盖及1亿量级用户的目标。而另据上周的一次公开演讲,邵凌霜博士就融资一事,表达观点:对创始人而言,比股权更重要的是话语权;早期寻找有企业经营背景的投资人,会更容易得到认可。


车来了邵凌霜:融资要敢于吃亏_第1张图片


车来了邵凌霜:融资要敢于吃亏

(文章源于车来了CEO邵凌霜博士4月10日公开演讲)


融资这件事,大家比较关注。这事,有许多的坑。首先,找钱永远非常难。这是客观事实,尤其在天使早期。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业务刚刚起跑的时候,只要大方向差不离、做同样事情的人很多。投资人一定会想挑一个最好的团队,或者第二团队。所以,不要被各种惊悚的数千万美金投资新闻所迷惑——能拿到钱一定是小概率事情。明白了这样的残酷现实,我们对(找钱)这事就能有更理性的心态,能尽可能把这件事准备好。


融资只是给了你一个氧气瓶


有人说,创业就是抱着炸弹在原始森林里奔跑。我觉得还不够确切,创业就像背着氧气瓶在深海迷宫里找出路。钱就是你的氧气瓶,氧气耗光前,一定找到出路通出去,要不然公司就挂了。


雷军以前跟我说,一般拿到钱,会按2年来规划。市场行情比较好的时候,有些投资人会比较激进: 会希望创业者按照9个月规划花钱进度。但对创业者而言,保证公司生存,按时给员工发工资,是最基本的事。我曾看到一些故事说,公司账上只有2、3个月的钱,每天晚上睡不好觉。我当时就说,我一定不会让车来了陷入这样的境地,我一定保证公司账上有18月的钱。如果账上的钱,不足以支持6个月,我肯定天天睡不着觉。


所以,不要相信按9个月规划之类的说法那种话,如果公司真到了快死的时候,谁能保证一定会来救你?公司每天在花钱,一个月烧5、600万,还剩12个月的时候,我一定会去融资或者做收入,一定不能到最后一刻。


很多公司融资成功后大肆庆祝。我觉得很奇怪,有什么值得庆祝的?这只代表你多了一个氧气瓶而已,并不代表你真正找到了一条出路。


钱多了,有可能真的是毒药


车来了运气还算好,早期投资机构见了5家10家,就有人投钱。但我也听说,有人见了30家,还没人愿意投。这种情况非常多。


而融资这件事,就是给你试错的空间。你一定想着,现在我要试一个方向,如果不行,赶紧掉头,换另外一个方向。这是拿到钱的时候,就应该已经规划好的。


很多公司,拿到钱之后,为什么还是死得快?钱多了,有可能真的是毒药。


为什么这么说?互联网创业,讲的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将一个事情专注地做到极致。本来1个月花100万,给你1个亿之后,开始招很多人,做很多业务。那么,你还能专注吗?不专注的时候,你还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吗?


很多公司都这样,融钱融得太容易。刚开始没多久,融了1000万美金,招很多人、管理跟不上,每天都是管理上的各种问题。然后分了很多事业部,这个事业部做这个,那个事业部做那个,创业者每天花很多时间在部门协调上,根本没办法沉心将核心业务产品做好。


有些发展得好的企业,往往是这轮融资成功的时候,上一轮的钱还在账上,这是一个健康完美的状态。当然,大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心态上绝对要避免铺摊子。


从不对赌


CEO一天的时间,应该怎么规划?陈春华教授讲的4件事儿,第一是支持生存条件的事,如关键资源、融资、见客户。第二与核心团队保持沟通,第三是跟进进度,也是CEO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大家设立目标,设立目标后还要看“做得怎么样、中间有什么问题了我帮你解决”,就是协调。


以上一共3件事,还有件事情就是:远期重要但现在不紧急的事,比如融资,每隔一两个月都要想一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以12个月规划来算,至少要提前6个月开始着手。每轮投资人不一样,其次人和人之间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接触,增进信任。如果准备提前6个月去融资,可能需要提前9个月去接触投资人。


大家也知道,融资多半是CEO的事。因为你最懂业务,最知道公司,所以这个责任,没法交出去。在这过程中,往往有大量承诺,甚至有公司,会拿钱与资方对赌。我不支持对赌,虽然一般来讲公司不会输掉对赌。你和投资人互相博弈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决策的事情,这些是无法逃掉的责任。有些公司说,招个CFO来解决这事,恐怕很难。



车来了邵凌霜:融资要敢于吃亏_第2张图片


有企业家背景的投资人才靠谱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真正具有真知灼见的投资人非常少。那么,什么是靠谱的投资人?对天使而言,最好是有企业家背景的投资人,比如雷军,行业大佬,自身有非常丰厚的企业经营经验。成熟的有经验的投资人,他知道在什么阶段问什么问题。举个例子,我去找雷军,他就说两句话:一个是需求挺强的,刚需;第二个,谈到了盈利模式,他说那么早,跳过。因为对工具类产品而言,在早期需要获取大量用户的时候,谈盈利模式,毫无意义。这就是成熟的有企业背景的投资人。


而不靠谱的投资人,会经常为了问倒你而问倒你,他会不停说问题,说到你没办法接下去话。比如他会问,你的产品和墨迹天气有什么区别?墨迹天气用户量挺大,还是很难赚到钱,你们怎么赚钱?其实,差别大了去了。


这里还有个陷阱,二把手也有酱油男。有很多人,曾经是某某公司高管,大公司上市后出现很多这样的人,有钱,也做很多投资,觉得自己企业经营经验丰富。其实并不一样。对于“创业者”,有个定义,真正背负企业存活下去责任的,才算是创业者。就算一个再成功的公司,其中的高管,如果没有真实感受过公司生死存亡时刻,他很难理解创业者。


所以,要警惕一点,不要认为某某公司出来的高管,就一定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就是最好的投资人。再说一遍,真正最好的投资人,应该是有真正在一线经营企业经验的企业家。


把投资人当作磨刀石


还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叫做把投资人当作磨刀石。这句话,是周鸿祎讲的。去见投资人,到底为什么?总体而言,去见投资人,能获得不少帮助,尤其有观点的投资人,他的投资经验丰富,见到的创始人比较多,或者他亲身投资参与一个企业时间较长,他往往能预知一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帮助你事业提升。


那么,回过头来,去见投资人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往往是通过他们反馈的信息,细想早前我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到底有哪些漏洞?也就是说,把投资人当作磨刀石。


每次和他们的交流碰撞,都是创业者给自己构建思考模型的时候。比如在一开始,对于车来了未来构想,我并不是很清晰。反复交流中,一步一步将对未来的构思,磨得更清晰。


还有很重要一点,保持良好开放的心态。有时,我会和创业朋友去见投资人,或者和投资朋友去见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创业兄弟有时非常defensive。保持开放的心态非常重要,你去见投资人,是把他当磨刀石,不是和他辩论赛。不会因为你是最佳辩手,就有人投资你。创业者也应该去听取投资人的意见。比如早期,他们问我车来了赚不赚钱,我说还早着呢,你看全国有那么多城市(未覆盖)。如果有真正喜欢你项目的投资人,自己会去脑补场景,有时会比我们想的更好。


也就是说,他们是来帮你补不足的,不是来与你辩论的。我见到有些人,只要提到某些事情,就会表现出“我的事情就是那样”,然而,我也并没有见他办成什么事情。


另一方面,蓝港王峰也说过:“如果你是一位创业者,人家把你问倒的话,说明你还没有想透。”对互联网领域创业者来说,大家烧钱比较严重,最终需要通过垄断形成超额贸易,形成垄断性利润。没有第三家,生存不下去,就要进行合并,这就意味你要打败所有竞争对手。既然需要打败竞争对手,就必须想得很透。如果你每天24小时思考公司的业务问题,比所有人都想的透,那么,怎么会被投资人问倒?


车来了本身是个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问题的工具,对工具来讲,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使用时长。这个早期我们没做好,解决不了时长问题,有投资人的确提出过。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我们就去想怎样解决,之后加进去“上车”,每天有10万人点进来,之后还加入了互动元素。


话语权比股权更重要


融资这件事,孙陶然说,创业者信息不对称,总是要吃亏的,因为人家比你见得多。前不久有个哥们找我,说赶紧再融一轮,不要太高,比上轮高一点就好,你们发展还不错,最近资本情况不好,美元基金都不太出手,你还不抓紧时间?


我的回答是,哥们,别忽悠我,就我所知,谁谁谁的基金募了很大一笔钱。美元基金虽然现在出手较少,但募钱还是容易。美国二级市场虽然不太好,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给美元基金钱。我就知道一个基金,募到的资金是他常规基金5倍。就是手上钱多了5倍,同样还是那么多人。相当于说,保持以前工作量,他一个人投的项目,要比以前大5倍。


如果我不知道这个信息,就要被忽悠。如果欠缺经验,你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绝对不对称。关于资本的玩法,他们比你懂太多太多。但是,不要怕吃亏,而且你能吃多大一个亏?多出让5%股份和多出让10%,最后对你来说,有那么重要吗?马云现在不是号称只有两个点的股份?这对他来说,有根本性影响吗?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


当年雷总投车来了,我们也有其他offer,条件也比较好,但我们最后做出了明智选择。融资这件事,要敢于吃亏,尤其是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什么不重要?股权不重要。什么事重要?话语权绝对重要。就是说,投资人拿走了股份,那么其他事就不要掺和,你让我快速决策,不要什么事都要给你汇报,公司花个10万块钱要找你批一下。这件事情,一定要争取。


车来了邵凌霜:融资要敢于吃亏_第3张图片


只要不是致命问题,绝大多事情可以扭转


其次,只要不是致命问题,绝大多事情可以扭转。这是什么意思?最近一次融资,碰到一个挺大的事。新进来的投资人,想要多些股份,我们拿不出。只能去和人商量,比如最早的股东,他们还有些股份,但不愿意出让,都说我相信你们,支持你,我们要挺到底。我说的是,哥们,现在情况不是这样子,如果说我不拿这笔钱,未来发展有很多问题。


给大家说这件事的用意是,只要不是致命的事情,都有办法扭转,不管股东也好,投资人也好,最终想要的是将公司发展好。只要不是创始人自己想要谋求私利,总有办法解决问题。实在搞不定,还可以请投资人出面斡旋。


回到刚才,第一要敢吃亏,吃点亏不要紧,只要公司持续发展,这些事都可以解决。想想公司在发展,未来有很大空间,大家心里就平衡了。归根到底,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2015年初,车来了有个机会,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做选择。如果拿人民币,对方基金背景,希望尽快上三板。如果拿美元,就没有这个要求。反复权衡,到底怎么选择?从现在行情来看,人民币相对容易。越到后面,人民币越来越容易,因为国内基金越来越多。最近一些较大的投资案例,往往有国家队背景。但当时,我还是选择了美元基金,拿了宽带的钱。


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在于当时的情况。我们没有去做收入,没有明确变现模式,所以更看重投资人必须理解我们,理解我们没有收入,支持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往下发展。虽然在国内,车来了有一定影响力,上三板后拿钱可能容易些,但在关键的发展节点,如果我将精力都放在上三板这件事上,非常困难。


到现在为止,人民币基金对车来了这件事的理解,还是要比美元基金落后,尤其是对纯互联网的项目。所以,给大家一个建议,尽可能选择成熟投资机构。如果他对这件事没有经验,有可能会短视,比如要求尽快变现,要求赶快做收入,安排上市。因为不理解,所以恐慌,会让你杀鸡取卵。


如果要选择一个对你这件事不熟悉、没经验的投资人,那么就一定不要给他太多话语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车来了邵凌霜:融资要敢于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