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风流与梅郎

先生心血来潮练了幅书法,我看了隐隐觉得诗句似乎跟《琅琊榜》里的江左梅郎梅长苏有所关联,遂查找资料研究,得以成文。

江左风流与梅郎_第1张图片
徐熙杏花与赵昌四季芍药

这两首诗的作者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元符三年,王晋叔时任岭南监司,苏轼为他题画诗共五首,即《跋王晋叔所藏画五首》。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题材、内容、思想、格调等,有所感而创作的诗歌。或即兴,或酝酿,或自题,或他题,或题画内,或题画外。题画诗是联系诗歌与绘画两门艺术的纽带。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其中两首,见下文第一、第二首。

第一首:《跋王晋叔所藏画五首·徐熙杏花》

江左风流王谢家,

尽携书画到天涯。

却因梅雨丹青暗,

洗出徐熙落墨花。

解读:

江左的王谢两家出风流名士,书画双绝,墨宝遍布天涯。南方年年梅雨时节,字画因为受潮而变得黯淡,却正好可以和徐熙的落墨画相媲美。

注释:

1、江左,即长江以东。古代左为东,右为西。

2、王谢家,指东晋时期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两大名门望族,代表人物是王导和谢安。王导是东晋开国的元勋,谢安是保卫东晋的功臣。在他们的时代,把持朝政皆达十数年之久,以至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谢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东晋时代的政治命运皆在这两大世家的影响之下。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但在政治上影响了整个时代,还在文化上影响了整个东晋以后的历史,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谢灵运、谢眺的山水诗,都是我国文化史上令后人仰视的高峰。

王导,字茂弘,琅玡临沂(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支持琅琊王司马睿当上了皇帝,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入侵,又辅佐过司马睿之后的二代皇帝,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不夸张的讲没有琅琊王氏的支持,恐怕也就没有东晋偏安江南的历史。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古代朝廷徵召人作官的命令),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承担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四十为官,东山再起,坐镇指挥赢得了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在军事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这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统治。

3、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江宁(今南京)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徐熙的画有两种风格,即铺殿花和落墨花。

我承认,初看到这首诗有“江左”,有“梅”,我好奇是否与《琅琊榜》的“江左梅郎”有关,所以才研究了这首诗。结论是,虽然诗中王家的背景出现了“琅琊”,但显然与“江左梅郎”无关。《琅琊榜》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梅长苏的人物原型,可能是南朝的道家人物陶弘景。

江左风流与梅郎_第2张图片
江左梅郎
江左风流与梅郎_第3张图片
陶弘景

南朝的陶弘景,中年以后,在朝廷是没有什么具体官职的,一直隐居在茅山当道士。据《南史》记载,金陵城里的梁武帝,隔三差五地把军政经济大事送到茅山递给陶弘景,甚至亲自前往,“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陶弘景因此被誉为“山中宰相”。这一点跟梅长苏是可以重叠的。

再说颜值,《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非常帅,玉树临风。魏晋南北朝恰好是个美男子扎堆出现的时代,代表人物是潘安。陶弘景也是颜值很高的男子,看《梁书》的记录,陶弘景长成这样:“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把这个外貌描写移到梅长苏身上去,是不是没有违和感?

麒麟才子梅长苏样样都精通,身居“琅琊榜”首。陶弘景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如果暂时有哪一点不通,他会很惭愧,“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他从养生到炼丹、医药学、音乐、历法都有专著,而且他精通武学,著有武器方面的著作《古今刀剑录》。史书记载他“便马善射”。

第二首:《跋王晋叔所藏画五首·赵昌四季芍药》

倚竹佳人翠袖长,

天寒犹著薄罗裳。

扬州近日红千叶,

自是风流时世妆。

解读:

美人舞动长长的衣袖倚竹而立,天气寒冷她们还穿着薄薄的衣裳。近日扬州开遍了红色的芍药,就像姑娘们飘锦逸彩的流行时妆,自有一番风流景象。

诗人看到赵昌的芍药而联想到扬州芍药盛开的情景,通体采用拟人手法。

注释:

1、赵昌:字昌之,宋时剑南人,有名的花卉画家,尤工蔬菜草虫。

2、千叶:代指芍药。芍药有千叶红花、千叶黄花、千叶紫花、千叶白花、千叶桃花等繁多品种。

3、风流:才华出众。

4、时世妆:当今流行时妆。

第三首:《跋王晋叔所藏画五首·踯躅》

枫林翠壁楚江边,

踯躅千层不忍看。

开卷例知归路近,

剑南樵叟为施丹。

解读:

此诗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略带哀伤的人文情趣。苏轼心中失落之时,当然不少,但他有智慧摆脱。虽然难抑家乡之思,致使他对踯躅花“不忍看”,但诗的最后一句,他交代了作画的人,还有点感谢之意,而没有沉浸在思乡之中。他又“背负青天”、“依托大地”而释然了。这才是真正的旷达,是一种更高的情趣。

注释:

踯躅:一般是形容慢慢地走,徘徊不前,同踟躇。这里的踯躅是指杜鹃花,花中西施。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金达莱、山鹃。

第四首:《跋王晋叔所藏画五首·山茶》

游蜂掠尽粉丝黄,

落蕊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

年来杀菽有飞霜。

解读:

游来游去的蜂儿采遍金黄的粉丝,飘落的花蕊就染上了蜜露的香味。等到下一季春风吹来花还有几枝,年年秋天都会有冰冻草木的飞霜。

注释:

1、菽,念shū,草的意思。

2、茶花,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珍品、花中娇客”之称。它艳若桃花而不妖,大如牡丹而不骄,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古往今来多少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称颂它的诗词曲赋。

第五首:《王晋叔所藏画跋尾五首·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解读:

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第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第二句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三、四句大意是: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

该首诗查到另一个版本(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甚感疑惑,尚未知哪个是权威。

江左风流与梅郎_第4张图片
菊花

原本只想了解两首诗,却发现了题画诗五首,禁不住一并摘录下来,欣赏古诗词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左风流与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