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科幻迷对这个日子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22年前的这一天,人类迎来了“审判日”,天网率领的机器人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而22年后,《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发布了一支全新预告。
和以往一样,这支预告也放出了不少大招:
惊心动魄的逃杀;
新形态的终结者;
必不可少的火爆枪战和惊险飙车;
从未缺席的施瓦辛格与时隔近30年才首度回归的莎拉·康纳;
以及那段仅仅是前奏就让人满身鸡皮疙瘩的经典BGM——
看完预告,再次认定:
这部电影绝对是今年秋季档一道值得期待的硬菜。
当然,期待之余,也有怀疑。
《终结者》是电影史上最经典、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系列之一。但在这些荣耀背后,它更直观的意义,就是当年给作为影迷的我们,带来的那种震撼,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种震撼,不仅来自冷酷的风格和火爆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超前的故事内核。
想想在90年代,电脑还没普及,人们还不知道手机是何物的时代,这样一套充满寓言性和颠覆性的电影所带来的冲击。
凭借对人机关系的探讨与反思,这个系列无论是在当时还是放至现在,都堪称神作。
1991年问世的《终结者2》可以说是整个系列的最高峰。
目前为止,它在豆瓣上仍然保持着8.6的高分,好于96%的科幻片。
在这之后,系列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无论是续集、外传还是重启,每一部作品都在原有的世界观设定基础上试图寻求突破,但最终的结果,却都让人感到失望。
原本的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烂,这也是我们对《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的怀疑:
它会不会又一次让人失望?
它能不能打破狗尾续貂的魔咒?
让影迷放心,甚至于激动的是,这部电影与那些不尽人意的前作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詹姆斯·卡梅隆回归了!!!
是的,《终结者》系列的版权再一次回到了卡神的手里,而他也再一次得以以主创的身份,参与到创作当中了。
这一次,詹姆斯·卡梅隆不再只是挂名,而是身兼制片人和编剧,深入前期创作,也参与了剧本和故事的构思讨论。
用卡神自己的话来说:
这部电影,才是《终结者2》的正统续集。
而影片的故事,也将承接着第二部的结尾,继续展开。
筹拍初期,卡神先是请来了《死侍》导演蒂姆·米勒,随后又立下一个flag:
如果施瓦辛格不回归,那么他也不会加盟影片。
——片方和施瓦辛格本人,当然也满足了这个要求。
紧接着,就到了莎拉·康纳——对于一部正统续集来说,原班人马能否回归,也至关重要。
为此,卡神给饰演莎拉·康纳、同时也是他前妻的琳达·汉密尔顿,打了四次电话。
前三通对方没有接到也没有回复,他打到第三通的时候赶紧解释说,“我是来找你谈工作的”,这才收到了琳达的回复。
尽管“四顾茅庐”,琳达在接到邀请后,还是考虑了好几周,最后才决定回归。
除了施瓦辛格和汉密尔顿两位老将,卡神还送给老粉丝一个更大的惊喜:
《终结者2》里饰演约翰·康纳的爱德华·福隆也将会再次出演这个角色。
总之,为了搭起一个令人满意的主创班子,卡神真的亲力亲为地费了不少力气。
而通过影片最新的预告可以发现,卡梅隆的回归,也带来了《终结者》系列的“原汁原味”。
《终结者》前两部,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压迫和紧张感。
这,得益于影片的核心情节:机器对人类的「猎杀」。
正是因为人机双方的力量悬殊,才让故事更加刺激,更加惊悚,也更加牵动人心。
而后来的三部续作,在尝试突破原作的过程中,却也都多少偏离了这一主题。
从《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预告来看,影片又再度拾起了「猎杀」的老路。虽然具体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遵循了“强大的终结者追杀一名看似普通、实则关键的人类”的基本情节模式。
预告里,终结者的强大随处可见:
一句“我们根本打不过它,除了逃,我们别无选择”,更意味着,新的终结者恐怖到你无法和它无法正面对刚:
随之而来的,也是在前两部中似曾相识的绝望。
终结者的步步紧逼,人类的无处可逃,每一次的狭路相逢都让人手心冒汗。
而最后那场无法避免、你死我活的终极大战,也被赋予了更大的悬念:
人类在被动逃亡的过程中,能否战胜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可怖对手,又能否改变自己的黑暗命运?
《终结者》1和2拥有的窒息感,也来自于詹姆斯·卡梅隆对动作场面的完美调度与惊悚情节的极致呈现。
特别是《终结者2》中的飞车镜头,堪称教科书般的追逐戏份,即使放到现在也足以秒杀一众商业大片。
卡梅隆也毫不避讳呈现机器人的血腥和残暴,《终结者2》里就多次出现了终结者的利刃直穿人类头部的恐怖画面。
《终结者》故事的内核,是冰冷与生猛的:
终结者过滤了一切感情与人性,对他人的血腥暴虐,才能凸显出机器的无情;
而人类在毫无情感可言的虐杀链条里,也被激发出了本能而原始的兽性与求生欲。
《终结者》后三部续作,虽然不输动作戏份,可是大多是无休止的枪战追车,以及机器之间硬碰硬的粗暴互搏,缺少了最初的那种凶猛、狠戾、冷酷彻骨的惊悚感。
而到了这部续作,我们可以在它的预告里看到与原作相似的残酷:
新型的终结者不再过度依赖机枪弹药,它本身就是令人畏惧的强大武器,执行猎杀任务中,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同样,它的双手能够像T1000一样,随意化作尖锐的利刃,在预告其中一幕,毫不犹豫地刺穿凡人的肉身——
温热身体喷溅出猩红的鲜血,与闪着冷光的金属之间的强烈反差,就构成了一种触目惊心、来势汹汹、具像且实体化的暴力与恐怖。
事实上,《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在原版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同时,也一直努力呈现出系列原有的魅力,回归故事原本的基调。
正如詹姆斯·卡梅隆说的,“这部电影粗粝、迅猛、紧张、刺激——找回了系列最初的‘调调’”。
作为《终结者》系列的续作,预告里也少不了致敬前作的彩蛋:
冰冷的末日世界,滚落下的头骨,似乎下一秒钟,一只金属脚就会将其踩碎;
麦肯兹·戴维斯手持散弹枪的英姿,让人联想到了第二部中的T800;
而这一次手提重型机关枪的,换成了女战士莎拉·康纳;
还有她说完那句经典的“I’ll be back”,引爆炸弹后头也不回的劲头,简直酷到没朋友。
而这才是我们记忆中的,身为一代女性icon的莎拉·康纳啊!
一直以来,詹姆斯·卡梅隆都善于塑造强大的女性。他也说过,在大银幕上,五六十岁还所向披靡的人不少,可是还差一位女性——莎拉·康纳的回归,就打破了这种空白。
这在一定意义上,的确颠覆了好莱坞动作女性的固有形象,甚至打破了动作明星的版图。
确实啊,施瓦辛格和史泰龙顶着70岁的“高龄”,仍然以打星的身份活跃在银幕上,为什么琳达·汉密尔顿这样坚韧、强大的女性不可以呢?
影片对《终结者》系列的另一大突破在于,女性在电影里的比重,也得到了提升。
麦肯兹·戴维斯塑造的保护者,是女性的形象;而娜塔利娅·雷耶斯饰演的被保护者,同样也是一位女性;。
就这样,《终结者》系列的剧照或宣传照上,第一次出现了三位女性主角并肩而立的画面。
而娜塔利娅·雷耶斯和麦肯兹·戴维斯的角色,也象征着着莎拉·康纳的不同维度:
前者是第一部中被保护的莎拉,而后者是第二部里强化后的莎拉。
麦肯兹·戴维斯饰演的格蕾丝,也是预告中相对更出彩的角色,担当者类似T800的功能。
不过,她不是机器人,而是肉身与机器合成的强化人。
蒂姆·米勒提到过,格蕾丝这个人物的起源也是影片尝试挖掘的重点,而这也是影片非常重要的一个看点。
我们知道,角色刻画和人物弧光,是《终结者2》得以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个冰冷的机器因为人类而拥有了情感,而一个对机器存在偏见和恐惧的人类也在并肩作战中,卸下了心防。
机器一定是冰冷无情的吗?人心一定是温暖善良的吗?
这是《终结者》系列在探讨人与技术关系之外,另一层科幻哲思。
如果一部关于拯救人性的电影系列,缺乏对人性真实的探讨和真挚的刻画,那么这些影片只会是徒有其表却毫无灵魂的空洞作品。
这也是系列后三部所面临的困境:它们虽然都做过类似的尝试,可是却都存在着人物心理转变太过突兀,也缺乏立体可信的性格呈现的问题。
在《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的预告里,我们可以看到格蕾丝在机械地执行命令与出自情感地保护人类之间的挣扎,也能看到莎拉·康纳对机器人怀疑、憎恨与妥协、互助之间的挣扎。
而这种内心挣扎所带来的与人性相关的辩证性思考,才是《终结者》这一科幻系列最核心的精神奥义。
这支新预告,在带来更多看点之外,也引出了更多的悬念:
《终结者2》里莎拉阻止了审判日的到来,为什么又会出现新的终结者?
遭到追杀的女孩又是谁,她是未来反抗军的统领,还是和莎拉一样,是未来领导者的母亲?
而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的出现,同样带来很多疑问:
身为机器人,他为什么会变老,影片会延续《终结者5》给出的解释——机器人拥有的人类表皮也会随着年岁而变老——吗?
T800对莎拉说的那句“你相信命运吗”,似乎暗示着这台机器人和莎拉早就认识,甚至很有可能就是《终结者2》中那台已经“终结”的机器人;
那么他与莎拉·康纳经过并肩作战后,为何仍然剑拔弩张?
所有的疑惑,还得等到电影上映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我也相信,影片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
毕竟,永远坚持创新,永远让人猜不透,永远制造惊喜,才是我们熟悉的詹姆斯·卡梅隆啊!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意味着一场革新,一次壮举。而这部新作,不止是对初版的延续与继承,也开启了系列全新三部曲的版图。
是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无疑是部承上启下的电影,它将构筑新的世界观,新的时间线,创造新的角色,新的故事。
而我们却始终期待,它能够带来系列最初的震撼与感动。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