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北京同仁堂的传说

故事|北京同仁堂的传说_第1张图片
北京同仁堂(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北京同仁堂的由来,还得从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初年讲起。

康熙皇帝上位不久,就莫名其妙地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 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所有的用药。

这天,心情郁闷的康熙,为了尽快治好怪病,又不大张旗鼓去惊扰京城的百姓,决定独自出宫微服夜游去暗访名医。

康熙走出皇宫,不一会儿,就来到离紫禁城不远的一条街上。突然,他发现街旁不显眼处,有一个小药铺。 此时,虽已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隐隐听到从药铺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康熙目睹耳闻着这一切,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 真正的医术高手,看来还是在民间啊! 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为何不到那里看看?

想到这里,康熙竟然鬼使神差般迈开双腿,疾步来到已关门闭户的小药铺门前,情不自禁地伸出右手,握成拳状,将食指和中指弯成弓状,倒扣“笃笃”地轻轻地敲着门。

康熙边敲边有礼貌地问:“有人在家吗?”

只听见屋里顿时念念有词声停了下来,回应了一声:“门外的客官有事吗?门未拉上闩,请进吧。”

于是,“吱呀”一声响,康熙轻轻地推开门,双腿迈进门槛后,又反身轻轻地关好门。当康熙回过头来看时,只见一个约摸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小木凳上,捧着一本书就着烛光聚精会神地夜读呢。

康熙猜想:此人应该是小药铺的主人吧。于是问:你就是小药铺的郎中先生吗?

“鄙人正是!”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连忙放下手中的书,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请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微笑着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 只因我最近得一怪病,浑身奇痒无比,遍体起红斑点子。 不知是何原因?延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不知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

郎中望着年轻英俊、倜傥且礼貌有加的康熙,胸有成竹地说:“好哇,请你脱去上衣,先让我看一看吧。”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仔细看了一眼他的背项,并用手指在红色斑点上按了按,然后示意康熙将上衣穿上。

郎中示意康熙坐在柜前的小椅上,并安慰说: “阁下不必担心,你身上的红斑点子,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大病。可能 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 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惊谔地瞪大了眼睛,心里暗想:真是奇了怪了,他怎么知道我的饮食习惯呢?于是,抬起头来,望着郎中,不放心地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有把握地说:“不难。只要按照我的吩咐用些药就会好的。” 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敞口陶瓷罐子,放在柜台上,接着铺开一个布包袱,然后双手捧起 罐子,将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的样子。

康熙望着堆成小山丘似的药,不觉一愣,大惑不解地问:“郎中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哈哈笑道: “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 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 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 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用, 难道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

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捻捻下巴上几根稀疏的胡子,笑吟吟地说: “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若是 治不好病,我决不会收你半分文。”郎中边谈边将这堆药一捧捧地弄在布包袱里。

康熙听了此话,才放心地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 说完,康熙就接过郎中已包好的这些药,匆匆依原路返回。

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 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再骚痒难忍,再细看全身上下,居然 再也找不到红斑点子了,竟然神奇般地消失得不见一点痕迹。

真是无痒一身轻。康熙见令人烦恼的骚痒,不到三天,就彻底治愈了,感到十分高兴。

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笑容可掬的样子,便知他的病痊愈了。于是,郎中故意说: “阁下今天莫非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连忙应声道:“正是呢。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 “阁下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 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轩昂,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 “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 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 多次名落孙山,如今无脸面见家乡父老,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 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听了郎中这番话,劝勉他,说道: “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 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 “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 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 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 “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 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 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 “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 空有凌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 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 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 “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 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 “刚才我只是一句玩笑话,你切莫当真哦。 再说,建大药堂并非易事,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 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还远着哩。”

康熙委婉地说:“眼下不妨试试。” 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儿。”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 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 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 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睛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若木鸡,直愣愣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这时,太监走到赵桂堂跟前,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笑着说: “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 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

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 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 真后悔当初自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呢。

康熙真是一言九鼎。下一道圣旨,京城那些能工巧匠就忙个不停。没过多久,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

药铺装修完毕,只见药铺的大门顶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木匾,上面雕刻着“同仁堂”三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九月初九这天,赵桂堂被敲锣打鼓的吹鼓手簇拥着,欢天喜地搬进新居。

九月十九这天是开张大吉的好日子,赵桂堂选择这天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门外鼓乐喧天,鞭炮噼噼啪啪响过不停。

在这热闹时刻,赵桂堂做梦也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康熙走下八抬大轿,一手甩开身边的卫士,大踏步走到赵桂堂面前,拉着他的手,半认真半开玩笑似地笑着说: “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 你仍得分文不收呀。”

此后不久,北京城“同仁堂”大药房的大名,像长了翅膀飞出了京城。

这是一个关于北京同仁堂由来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正心就正;人善心亦善。这样正心正善之人,一定会有福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北京同仁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