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沈佐锐:农业信息技术发展需对农业领域进行细分

       8月25日,2017鸿山世界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评审工作在鸿山物联网小镇圆满结束。鸿山物联网小镇坐落于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于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正式发布建设规划。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该区下一阶段将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鸿山物联网小镇,积极承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物联网创新平台。

       本次大赛成功集聚了一大批物联网行业顶尖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团队,拉开了在无锡鸿山打造世界物联网小镇的序幕。大赛还创新性地举办了农业主题实景现场竞赛,开辟30亩“试验田”为参赛者提供真实的应用部署和运行环境,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实景现场物联网赛事,可谓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创举。

       在此大赛前夕,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大赛评审专家沈佐锐接受我们的采访。沈老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植保学院院长、校园网专家组组长,已为国家培养了36名博士、50名硕士和3名博士后。


专访沈佐锐:农业信息技术发展需对农业领域进行细分_第1张图片


       主持人:请沈老师和我们谈谈目前中国农业信息技术现状如何?

       答:要谈农业信息技术,我觉得应该从农业谈起,因为农业信息技术说起来其实是农业的配套技术,它跟其他的农业技术不太一样,是一种智能的展现。农业是一种复杂�体系,它是多维的:从产业类型上看,农业分成种植业、养殖业,养殖业又可以细分为畜牧、水产养殖;从产业方式来看,有陆地农业、设施农业;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分为产前、产中、产后几个阶段。产前包括土地的规划整理、农植的准备、水土的调查等等。产中即从种植一直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化肥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另外就是产后,收获之后的储存问题,甚至到加工、储运,最后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这是实际生活中都会涉及到的,是农业信息技术可以深入的领域。

       从农业的全局来看,信息技术远远没有实现全面的覆盖。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它似乎提供了一种所谓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它可能应用在农业的不同领域,甚至也提供一些可追溯的系统,但这实际上都只是提供一些工具,真正完整的解决方案还比较少见。另外也有在某一点进行深入研究的企业,比如说某一个果园怎么进行管理,某一种类的农产品如何种植等。所以说,目前中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情况是参差不齐的。

       信息技术很重要的特点,是它能解决信息不平衡的问题。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以后,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在手机上应用了,这就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多年来都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信息技术在硬件条件上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的指导。总体而言,农业信息技术的覆盖面已经到了比较广的程度,但远远还没有覆盖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研究的内容还很多。

       主持人:中国农业信息技术水平和其他国家有哪些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与国际的差距也有,但应该说我们也不落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它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相对齐全,但在某些具体方面可能还有差距。比如说河南的温室生产非常先进,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做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而像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应该说是社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做的很好。农业本身就有差距,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也是有差距的。

       主持人:您在国内所有省份做过农业信息技术或植保新技术的报告,有什么资讯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答:1982年我从比利时回来以后,就开始从事农业,主要是在植保技术领域的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上。可以说国内的发展很快,特别最近两个五年计划,国家也进入了“863”,大力扶持农业信息技术的攻关和研发。但农业确实是一个很大而且复杂的领域,所以信息技术要怎么发展,我的认为还应该进一步细分。

       原来是学生物物理的,对计算机也比较了解,同时我又是农大的,也就是说我能够把农业和计算机这两方面结合地比较好。按照我的理解,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上是这样两类人:一类就是农业专业领域里的老师或从业者,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清楚,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而获得一些研究成果;还有一类是站在计算机角度的,他们把计算机作为工具,想把技术应用到农业上来。

       我常开玩笑说:我们是站在地上的,你们是在天上飞的,你们飞在天上找项目做,我们在地上看天上飞的哪些适合我们来做。这两部分人都在推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后我们交流将越来越多,国家也有这方面的学术组织、行业协会。农业和信息技术结合得越来越好,这很有利于我们发展。

       主持人:植保是您的主要研究领域,能不能跟大家谈谈植保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植保属于农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最早的一个领域,因为植保包含病虫害的预报,预报就涉及到计算、数学。往往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哪里,植保领域的技术应用就跟进到哪里,这是我们的特点。

       植保信息技术中的测报相当于一个信息流的概念,首先是病虫害的农情的数据采集,第二是数据传输,第三是数据的管理、储存和应用,第四是预报。如今有了物联网手段,有了传感器、图像处理技术,我们能够把数据采集得更好。但传感器本身也需要发展,农业物联网中往往都是一些常用的传感器,没有突破。实际上,农业上使用的传感器更应该发展到对生理指标的取得。有些信息是自然界里存在的,怎么把这些信息变成人类能感知的,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如土壤本身含有氮和钾这些营养成分,但植物的根部无法直接吸收。植物在缺少氮或钾时会发出某种信号,微生物在接收到植物的这种生理信号后,再把土壤里已有的肥料转化出来。如果微生物能感知的这种需求信号,我们借用农业信息技术也能感知到,那才是真正的精准农业。

       而数据的管理指的就是大数据,农业信息技术的从业者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公司,应该要有一个很宽的视野。现在我看到很多农业信息公司,大多是在硬件上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但实际上怎么样用好这些数据才是最关键的。

       三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作报告,结尾我往往有这样一句话:现在信息技术走得比你们早,但最后仍然要找到你们。因为信息技术相当于给你们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工具,谁能在这上面演出还得靠你们来决定。你们这些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数据作用。

       主持人:作为本次鸿山世界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的评审,对本次参赛的方案有什么想法?

       答:我看了主办方提供的参赛方案文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实景,二是方案。实景方案里有36个项目,从文本上看,我比较欣赏的是能够沉下心来针对某一种作物或者某一个果园、一个区域,细节地来考虑和打造的方案。

       我特别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科学工作者来参与这件事,比我二三十年前孤军作战那时候要好得多。现在国家也立了项,参与的人越来越广泛,而且很多公司也在这方面不断地考虑,今后应该如何运作,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农业上附加的增值的一样东西,首先要把农业做好,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您对未来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有什么见解?

       答:从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讲,我觉得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首先应该跟农业产业结合,就像我一开始就讲的,农业信息技术是附加在农业上的一种技术体系,公司要发展首先要找到一个农业的赢利点。公司不是科研单位,要找到农业可以盈利的那个领域深耕。还有一点就是要把农业放宽,现在农业的概念也越来越宽泛了,最近又出现了旅游农业这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并且相互支撑,这样的发展模式就可能持久。我们要放宽思路,首先让农业“挣起钱来”,或者找一个盈利的农业去着手。另外要注意技术上的创新,产学结合,不光是农业的大学,还应该找一些与工业结合的。所以我很主张从事农业的信息技术人员除了要懂农业,还特别要跟真正做计算机的学者多接触,这样才能实现创新。

       除此之外,还有人才的培养——推动农业信息技术的两种人,一种是“站在地上找天上飞的”,一种是“天上飞的在找地上的项目”。农业信息技术需要综合性的人才,不管从哪个角度发展,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大赛官方网址:http://jswx.cmcconenet.com/hi

       大赛官方公众号:鸿山世界物联网大赛


专访沈佐锐:农业信息技术发展需对农业领域进行细分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访沈佐锐:农业信息技术发展需对农业领域进行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