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距离=速度×时间”引发的管理学思考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是蹭来的。下午旁听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这门课研究的一个大案例就是华为。

授课老师与华为交情颇深,他讲到,现在很多企业和领导者提出了一系列机会主义战略,例如弯道超越、变道超越、造道超越等,而华为不讲这些,始终像踏实勤恳的乌龟一样,在自己的轨道上默默爬行。

今天老师着重讲到了一个公式——“距离=速度×时间”。这是我们小学时就知道的公式。不过,这个公式绝不仅适用于数学或物理题的计算,在管理学领域它也同样具有说服力。

兔子的速度很快,可是它跑跑停停,真正花在路上的时间并不多;乌龟爬得很慢,但它贵在坚持,全程从未停歇。当乌龟已经完成比赛到达终点的时候,兔子还未跑完这段距离。

老师借此讲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我却联想到了个人的自我管理。大概是因为管理一家企业和管理一个人本质上是相通的吧,在专业课上所学的很多管理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到自我管理上。

可能没有人百分之百是兔子,也没有人完全与乌龟相符,但总有人起点高一些、天赋好一些,这些人的速度较快,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能跑出很远的距离。而有些人天赋稍逊、起点较低,倘如能专注地在自己的轨道上默默前进,也会超越那些天赋尚可但松散怠惰之人。

我自认为是起点较高的那一类,打小“速度”就比较快(与我周围的同学相比)。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走停停,始终没有全力以赴地奔跑,慢慢地,就被一开始在我后面的人超越了,以至于我现在虽看不清自己大概处于怎样的位置,但我深知,以我的资质,我本可以跑得更远,跑到更大的世界。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像这样不争不抢岁月静好也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但是更多时候,每当我羡慕甚至嫉妒那些活得多姿多彩、取得骄人成绩的同龄人,我会怨恨自己:我明明不比他们差,我本可以成为更厉害的人。如果总是岁月静好、韬光养晦,或许原本的光芒会逐渐黯淡下来。

假期读了《非暴力沟通》,深受触动的一点是:当你遭遇不顺、打算自责时,先收起你的埋怨和责备,因为这种自责、悔恨情绪的根源,是你的行为没有满足你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看看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采取行动去满足这些需要。现在的我开始减弱自责和懊悔的情绪,承认他人的优秀与奋进,静下心来问自己:我希望满足自己的什么需要?如果我希望获得成就感以及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我就需要做出像模像样的事来,通过持续地创造价值来让别人发现我的价值,从而赢得我所要的成就感、尊重和认可。


在分析华为的时候,老师提到,华为2011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当时排在第352位,之后华为在世界500强中的名次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到2018年已升至72名,很多华为早期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排在它前面的企业,如今已被它甩在身后。其实华为可能并没有想着要超过哪些企业,排到什么样的名次,但是在专注于提升研发、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华为的实力自然而然地提升,排名上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初中时的一次考试。进入初中的前两次大考,我都没有取得优秀的成绩,第一次班级14、年级56,第二次班级第10,年级42。与我相熟的很多同学名次都在我之前,有时候我会想,他们真的很厉害,怎么样才能考得过他们呢?第三次大考,我复习得很认真,临考前也感觉自己确实准备得比较充分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愧于心。那次考试,我很多门课都考了满分或者接近满分,总成绩全班第2,年级第6。那次考试带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明白了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无愧于心,取得满意的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些曾经以为不可超越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将他们超越了。

就像最近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在电影上映前主创团队并没有立下票房多少的豪言壮语,而是专注于打磨电影质量,将选择权交给观众。目前,《流浪地球》已经超过《红海行动》,坐在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名的宝座上。

制定明确的目标当然是好的,有野心对于自身也是褒义词,不过即使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即使不用过分关注距离,专注于过程,坚持将速度和时间都提升至最佳水平,距离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最后还想说的是,那些天生速度很快的兔子,那些奋斗不止的乌龟,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他和她,尊重他们的天赋与努力,以平常心看待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我们的心神、牵引我们的选择,而将他们作为激励我们的动力,作为一同前行的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距离=速度×时间”引发的管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