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的人垮了】“语言后发生学实验”与“超文本阅读冒险”的对话

“语言后发生学实验”与“超文本阅读冒险”的对话

文|威格(诗人)


W:

“来自星球上的”LK无疑是“鲁亢文学奖”目前唯一的,无参照者可以比肩其成就的获奖者。这“唯一性”和“封闭性”几乎使热爱他的读者陷入“幽闭型语言”的阅读窒息。

二十世纪前半期索绪尓所称的“语言”属于“第一次认知革命”,然而古典学者始终未能解释语言潜能。他们在两种立场之间摆荡——“句子是一种精致的词组类型,属于言语,而非语言”与“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在词组的领域中,在语言(集体使用)事实与言语(个体自由)事实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我们的阅读模式中,似乎更适应站在前一种立场。

直到五十年代乔姆斯基所称的“第二次认知革命”,他认为语言与心智研究的创新想法承袭了哲学的学术传统。也就是正常的语言潜能涵盖了无界的领域:每一位“说话者”在正常的语言使用情况下,可以创造以及了解无数数量的语言表达。

语言的“第二次的认知革命”我把它妄称为“语言后发生学”。那么,LK的“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是否可以算是一种写作的“语言后发生学实验”呢?

L:

“我没办法去斟酌在告诉你的话中用什么词汇,才能让你更容易接受。我直接说了:叔叔,我在给你守灵。你死了。”

“它像一个刚出狱的‘犯影’,几乎是无处可去,虽然好像找到自己的家,却空无一人,也没有钥匙。”

“我在脑子里将它们逼着去找出字典,在字典里过了一遍,大概的意思有了:怎么这样静啊,上面给的信息不是这样的,吼个没完,我才容易一一下手,不易传染恐惧。”

W:

有个说法根深蒂固了:“劳动创造语言”。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祖先因为劳作而腾不出双手来做出手势互相沟通交流,于是就“咿咿呀呀”相互乱叫。他们万万没想到发明的“劳动号子”竟然被后人用来写小说(我猜想他们之前已经容忍了“诗歌”的出现,毕竟“诗歌”很适合“勾引异性”,这对劳动后的娱乐和繁衍后代是有好处的),而且小说竟然还发展成为一门“文学艺术”。这恐怕是“语言前发生学”始料不及的。

既然是一门艺术,它必然要有“自己言说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它必然超出了“历史的限度”,从而以一种“后历史的样式继续存在下去”。因此也必然并非简单地重复“同一种声音”,从而赋予它以发展的崭新意义。

那么,在“语言后发生学实验”中,“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是否叙事重点就是要在揭示现实本质的问题上运行语言的趣味和心理知觉?

L:

“我无法描述这个过程,就跟我无法描述去无夜之夜的那个过程是同样的,我们就知道脚底抹油,然后就到了。而脚底抹油这个动作非常简单,是人都会,就是把脚板抬起来,在上面抹上一层油,放下,开始走,就到了。”

“一只蚊子不一定认为它下一刻就死于你的掌击。它躲得十分漂亮,还翻滚了几圈,‘哧溜’一下飞没影了。它不缠着你除非吸到你的血,但这不一定是它的目的,而是它的躯体上的特殊结构使然:以吸血为主。它的主观愿望可能只想纠缠在你的耳朵能听到‘嗡嗡’声的地方,盘旋不去,间或停在你的肉上。它就是要吵你,烦你,戏弄你。可是,它的躯体发出‘吸血’的指令,它按表抄数,但吸足之后它就飞不动,而使你免于打扰。它躲到阴潮之处休息,或干点别的什么,比如‘无性生子’。说不定它一直为此懊恼,它要用声音摧毁你、灵魂以及对生活的一点信心,可是它的折磨之术可施用的时间太短;没多少折磨,你就缓过神似的,肌肉放松了,相信自己能睡着。”

W:

呵呵~微信上有人说也许是自己文化修养不够,也许是作者的写法有独到之处,没看懂。

小说创作当然要有“独到之处”,那么,“看小说”要如何“看懂”我不太懂。这真的跟常识范畴的“文化修养”有关系?

当我们读到明确的语言符号时,带给我们明确的指向意义——“故事”,它让我们一目了然,但是,假如一部小说的语言符号过于清晰,它所叙述的“故事”反而狭窄,甚至真正的意义与感觉性会停止,从某种角度上讲,“故事”有时在制造一种假象,而这种假象常常让我们进入“过于明白”的误区。

“语言后发生学实验”的艺术叙事模式无疑对“文化修养”产生了巨大的颠覆,其中最根本的颠覆就在于对“读懂主义”的反驳和遗弃。显然“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在此被视(“视”非“读”)为一种具有“异质性”的小说,它在“超文本阅读冒险”当中得以呈现。

“异质性”的小说与这个世界的“符号(语言)”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它的“功能”可以视为一部“制造效用”的机器,阅读者需要一次“转身”,转向“读者自身”,而不是面对“说书者”“听故事”。也因此是一次“超文本阅读冒险”,它也许是线条和颜色,也许是影子和声响,也许什么也不是......世界本就是一破碎的混沌,全体或者整体不可能被“唯一”的语言所圆满。

那么,如果读者误入一间“幽室”游行,“房东”有没有义务给他钥匙?

L:

“乔安娜是游行者之一。她在手掌上展开地图,神色自若。”

“房东是谁,职业,姓名,如果是党员,党龄多长?抄过党章没有?房东是猫,多变,来雨季的话身上会有艳丽的斑点,其他不详。那猫有政治倾向吗?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愿闻其详。老板说房东也就是有些钱的猫,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干吗呢?你要了解那么多,你谁啊! ”

“他们知道要去的地方早就没了,那个地方的方向,就是空虚和无聊的方向;他们变成‘瞎走哲学’的活广告,又无分文的入袋,他们不愿意被利用,相互点燃,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成为灰烬也就意味着他们已自然地归属垃圾的一分子,而且是最底层的垃圾,重新开始另一段的人生。”

“待走路的人耗尽精力,有可能还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的方向。”

W:

我妄图定义的“超文本阅读冒险”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阅读LK的“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前必须有观摩过“拼椅子影像”的经验。有了这层经验,读者就摆脱了“看书”的束缚了——“将语言拽出常轨”。它能发射出影像、声响甚至气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不是在“语言”之外存在。而是在“语言”的外部存在。

LK的“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在抽象(幽闭型心理)和具象(现实)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停止的点,在这个“中间”抽象和具象的感觉似是而非,相互走失,这些图形的碎片链接了一个“感觉的存在”,并把这种存在一面有限化一面无限化。这是矛盾的、也是集合的、人机合一的、观念的、无厘头的,它可能是“一切”,也可能只是精心设计的一段“流量”。

贝多芬音乐强调声音之间的“沉默”(贝的第七交响乐声音表层就被无数的休止符撕裂)。但我认为这种“沉默”并不是形成“空洞”,而恰恰是填满了声音表达的“空洞”。

那么,“结巴”和“饶舌”是不是也是为了填满“幽闭型心理”的“空洞”?

L:

“当然不是,她是乔安娜。”

“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车非常多。”

“记者边后退边抢拍。啪、啪、啪、啪、啪。”

“乔安娜推开了她。推,推,推,推出框外。”

“这位曾经贪恋过俗世的万千变化的人,在她钻进影子的套子之前,利用一段悠长的犹豫和想象,做了她还想做的一件事。她给你写了一张明信片,投入街边的邮筒。如她一向的做法,收信的地址还是她自己。”

W:

还有一个问题:从“语言后发生学实验”方面看,“异质性”小说的职能对于我们现代人是否是“将来”的事?……另一方面,“超文本阅读冒险”是否应该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哦,这是两个问题)?

L:

“如果我们不是去思考今天的小说,绝对的创造,那就别去碰它,写你的故事去吧。”

“呜呼哀哉。但它,只是我们这样认为,它本身又是怎么看的。它有的一切,我们未曾体验。我们是否可以来一次,变为影子,变为没有特定人形和物形的影子;就是影子,然后开始影子的朝朝暮暮。影子的人生。”

“我们瞧东瞧西的,几乎所有的人手里都拿着手电筒,也有几个人举着蜡烛;那个叫舞台的地方,围着一圈蜡烛,舞台上头斜悬着十几支手电筒。光是够了,就是比较单调。”

W:

有意思的是,LK把他的这一类小说统归于他的一个名词档案:“新说部”。

“部”字,形声。字从咅(pǒu),从邑,咅亦声。“咅”本意为“拥护或反对”,即其本义具有正反二义。从咅之字究竟应用咅的正义还是反义,需看具体定义。例如“剖”指分开,“培”指聚拢,其实,在理论上“培”也把可以指“把泥土扒拉开”。

那么,细读或者精读LK的各个类型的“文本”是否需要一本类似于《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或者《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指南手册(这个要求恐怕要高乎“文化修养”),在LK“混乱”的“密室”里清理出一条“逃脱”路线?比如:“新”是“说部”的“新路”?

L:

加一新字乃借用:①明 钟惺《致谭友夏书》:“奇俊辨博,自是文之一种,以施之书牍题跋语林说部,当是本色。”②清 江藩《经解入门·解经不尚新奇》:“十三经皆先圣遗言,意义醇厚,岂有如后世子部、说部之书,徒快一时口舌哉。”③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五:“我国的说部之中,有名的还有《水浒传》、《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清洁工的消失方式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拿别的东西,一棵似树非树,一块凸出于墙面的戴雷神面具的砖来试,但无效。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已经暗爽到了。”

“咳嗽两声,给自己打的暗号:所有在头上的不灭之声去死啊去死。”

W:

LK的“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并不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亢体文本”是谦虚的,LK依然在他的语言魔法世界里尝试着令人敬畏的高傲。在他漫山遍野的抽象状态中,LK用谦卑的善良意志努力摆脱语言的积重和重新建构起一种“误解”。就像卡夫卡的读者们需要付出想象的努力,“因为他的故事不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而是由促成典型的人类失败的因素构建而成,它们初看上去好像是对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的胡乱而幽默的夸张,或者像一种不可避免的逻辑的疯狂。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看成实际上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的报告,而是困惑本身的原型,这种夸张的印象就会完全消失。(汉娜.阿伦特论卡夫卡)”。

五十年后的守灵夜,“那些遭受了我们这种体验,被我们这种害怕所困扰……为每一声敲门声而战栗的,不能够直视的事情。”还在继续。死亡还没有完全死亡,“叔叔”正在醒来……

L: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问:那眼白怎么办?你猜叔叔人家怎么答的?其实没人回答。我看了几眼你的女上司,想像不出她年轻时的身材和长相,我垂头丧气,我问‘那眼白怎么办’也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我现在就有些调整不过来,在暗中呆了有点久,还有就是我觉得我们快没话讲了。”

“所有的解释都牵强附会。绝对是。”

W:

哈哈!“叔叔,醒醒,天亮了。哈哈哈,开个玩笑先。”

L:

“变回蝴蝶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梦想,却与我无干。”

注:“『  』”里的内容皆来自LK的“幽闭型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系列中的“截句”。

2016.7.12 


【寫小說的人垮了】“语言后发生学实验”与“超文本阅读冒险”的对话_第1张图片
我还能写小说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寫小說的人垮了】“语言后发生学实验”与“超文本阅读冒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