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6.7%,与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的增速持平。
对于这一增速,纽约时报网用委婉的口气说:“在经济学中,这样稳定的增速很值得注意——人们通常也不会相信。”
该报道还说,经济学家常常把目光放在官方数字之外,寻找其他方法来衡量中国经济。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肯定会比去年慢,而去年已经是25年来最为低迷的一年。
在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引擎,中国经济也因此是全球各地中央银行、经济学家、投资者和企业高管关注的大事。他们的主要疑问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况能有多糟?
纽约时报网预测了以下三种情况:
报道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通过4万亿刺激,对缓解世界各地遭受的危机冲击起到了帮助作用,但也产生了大量新债务。批评者认为,它只会推迟中国自己品尝苦果的时间。
眼下,中国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信用,专家纷纷对此发出警告。
上个月,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公布了新数据,估算中国未偿还信贷与其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已经刷新纪录,远远高于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历史水平。
一部分问题在于“影子融资”的快速增长,比如理财产品或其他形式的非传统贷款,这已经成为了一系列重大欺诈案件的焦点。在本月的一份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说,影子贷款的平均数接近于中国小型银行的资本缓冲的300%。
鉴于这样的债务骤增,IMF一名官员本月发出了中国有可能爆发金融“灾难”的警告。
对于在金融灾难这种情况,纽约时报网说,真的认为这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人并不多。
该报道援引旧金山的铭基亚洲的投资策略师安迪·罗思曼的话说,“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仍然很低。”
罗思曼等人指出,中国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力很强。它控制着本国大型银行以及借款最多的大公司,对流出本国的资金数量进行了限制,还一直掌控着人民币的价值。
那么,中国能不能一直用刺激的方式来应对经济放缓呢?
纽约时报网提出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债务负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重得多——无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相对于经济总量而言。
与此同时,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保增长的努力近期也面临着另一个挑战:政府支出的效果越来越差。
该报道称,今年到目前为止,在政府支出和房地产投资回暖的帮助下,中国保持了经济增长目标,但楼市泡沫膨胀的风险也加剧了。
“国家投资的再现有助于在短期内维持经济增长,房地产投资今年的小幅反弹也起到了这个作用。”报道援引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R·拉迪的话表示。
但他也说,“国家投资的生产率很低,所以用这个方式来维持增长的效率非常低下。”
文章还提到,中国债务高企、消费无力、缺乏为解决经济问题做出艰难选择的政治意愿,导致经济学家越来越爱拿它与另一个亚洲大国日本进行类比。
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日本在1990年代也面临着巨大的银行债务、股市泡沫破裂,还有很多行业产能过剩。日本领导人不愿意做出会导致工厂关门、公司倒闭的艰难选择,而是容忍了多年的经济停滞。结果导致了“失落的十年”,尽管日本的很多问题如今仍然存在。
当然,中国不是日本,它向上流动的庞大人口,也和日本更富裕但老龄化日渐严重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看到了类似的可能性。
“大量债务,并且是不良债务,并不会给你造成危机,”北京的经济研究公司佳富龙洲的常务董事葛艺豪如此跟纽约时报说道。
“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时间范围上,这种债务扩张远远超出了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情况,”曾在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担任中国银行业分析师的Autonomous Research合伙人朱夏莲(Charlene Chu)说。
“我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本的结果应该是中国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