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在宿迁的三年时光

焦裕禄在宿迁的三年时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因为生活困难,幼年时只读了几年书就辍学在家参加劳动。后又因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便逃到江苏省宿迁县,在宿迁约三年时光,其间给一家姓胡的地主当了两年长工,那年焦裕禄21岁。”

老家解放才推小车回乡

在宿豫区档案馆,有一段当年焦裕禄亲笔写的《党员历史自传》影印文字资料(原件存于河南省档案馆),上面写道:“1943年,我21岁,逃荒到宿迁县城东15里双茶棚村,在早已逃荒去的黄台村几家老百姓家住下……我给开饭铺张家担水,混几顿饭吃。后张家介绍我到城东15里叫二里的村一户叫胡泰荣的地主家当雇工。我在胡家当了两年雇工,第一年挣五斗粮食(每斗14斤),第二年挣一石五斗……1945年7月间,新四军北上,宿迁县解放了,人民政权建立了,工作人员不断召开会议,当听到我的家乡也解放了,我们一伙逃荒出来的几个老乡便一同推着小车回家了……”

焦裕禄在自述中写道,他到宿迁后起初是在双茶棚村干了一段时间,然后来到园上村打长工,即现在的宿豫区顺河镇雨露社区13组。在宿豫区雨露社区13组,至今还有一些健在的老人回忆道,作为这里的老居民,其长辈当时就住在胡泰荣家的隔壁,和焦裕禄见过数面。当年的胡家有3间主屋、两间东屋和3间过道,家境算是比较宽裕。他家还有30多亩田地。因为他只有3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干农活都是找人帮忙。因之前他雇佣的长工李景志随家人去了南京,家中正缺少人手,刚好从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逃难至此的焦裕禄经人介绍,就到他家当雇工。老人回忆,焦裕禄当年吃住在胡家院外路旁的牛棚里,农忙时给胡家干活,农闲时做些小生意。

与焦裕禄同龄的宿豫区顺河镇雨露社区13组一位退休教师胡诚远,曾经提起70多年前的往事,依然唏嘘不已。据他回忆,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3年,他家门前通往北面的大道上,每天都有从北方而来的逃难者。他们拖家带口,推着小轮车,艰难跋涉,在雨露庵门前喝茶歇息后,便会结伴继续向南逃难。

那时人们都喊他“老焦”

当年知晓焦裕禄来宿迁讨生活的老人还回忆道:提起地主,大家都认为是剥削阶级,其实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坏的也有,好的也不少。这些人也是通过平时省吃俭用购置田地的,大多数地主与雇佣长工之间也是非常友好的,希望长工干好活、多挣钱。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焦裕禄是四方脸、高高的个子、很精干的模样,但一直很瘦弱,加之先天生得显老,所以大伙都喊他“老焦”,当时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其与胡家关系非常好。

厚道、勤快是胡家人对雇工“老焦”的评价,话不多的他也很快融入了小乡村的生活。偶有交流,“老焦”会说“之所以流落至此,是因为老家打仗不太平,老乡都跑光了。”

据一些老人回忆,当初焦裕禄是和妻子举家带口逃难至此,胡家好心收留了他们。不仅让他有个落脚地点,而且还供他们吃。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做到这些,确实不简单,也不容易。胡家因为没有男丁,收留焦裕禄在家做雇工后,便准备认焦裕禄为干儿子,以便将来继承家产,所以后来不仅让焦裕禄认字,而且教他做生意,就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撑起这个家。焦裕禄在此生活的两年,不仅没有受难,而且受到方方面面的照顾。

  当年,焦裕禄在胡家当长工的二年多时间里,起初干的是担水、劈柴、打扫之类的力气活。后来,胡姓人家发现,这个长工不仅活儿干得卖力气,为人忠厚老实,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平时寡言少语,只是一个劲干活,从不偷懒耍滑,且人的模样长得端庄大方,于是胡家主人胡杰生渐渐地对焦裕禄有了好感,并予以重用。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专门负责给客人端茶倒水,从此,在胡家,焦裕禄便成为一位与主家形影相随的佣人。

胡杰生由于担负着商会副会长的社会职务,在当地也算个有头有脸的知名人士。于是,前来造访,对外接待,几乎是家常便饭的事。焦裕禄的角色也就必不可少了。

要说焦裕禄干活,那真是没的说,只要客人一到,他就会主动把茶烧好、砌好,然后端给客人。中间还不断上来添加,让主家不必操心。加之焦裕禄上过几年学,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在公开场合的行为举止非常规矩礼貌,从不多说一句话,于是,经常受到夸奖。胡家作为地方有头有面的人物,自然会经常出现在一些露脸的场合,加之他信佛,便经常前往前大庵烧香拜佛。

每到此时,他都把焦裕禄带在身边,作为随从和帮手。从此,焦裕禄经常陪伴胡杰生来前大庵,一起拜佛烧香。在前大庵,焦裕禄不但把服务主家的事儿做得完美,还主动为庙内和尚沏茶,帮助打扫寺里卫生,去外面担水。他的勤快、麻利、热情、忠厚,受到庙里和尚的一致看好。于是在那段时间里,焦裕禄与寺内和尚相处得非常亲近友好。连周围的乡邻都说,自从这位“老焦”来到寺院后,这庙里前前后后打扫卫生的,就多了一个不穿僧衣的清洁工。

在胡家,老焦添了个女儿

家乡解放,老焦一家离开宿迁

根据胡泰荣继子胡俊波的妻子张学美的讲述,跟“老焦”夫妇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丈母娘,但这已经是他们在胡家生下一个女儿之后的事情。

突然而至的老焦,走得也毫无征兆。“突然有一天,应该是日本鬼子投降那年,他们一家4口就说要走了。 ” 胡程远回忆说。 到后来才知道是他老家解放,流散在外的人相约一起回家了。

“老焦走时,我公公还变卖一头白色毛驴换了19 块洋钱给他做盘缠。 ”张学美回忆道。

20 多年后,宿迁人才知道老焦即焦裕禄

老焦走了,从此再无音信。在那些兵荒马乱之后又百废待兴的年代里,胡家人和园上村民们也渐渐忘记了这个过客,继续着各自柴米油盐或悲或喜的生活。

直到 20 多年后的一天,胡程远从老村长的口中再度听到了那个业已陌生的名字。 “老焦原来叫焦裕禄啊?”

1965年5月焦裕禄在兰考病逝两年后,长篇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社论 《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在全国掀起宣传焦裕禄的高潮。那个当年匆匆来又匆匆去的长工“老焦”,又一次成为园上村的谈资。不同的是,笑侃变作了对英雄楷模的仰视。这种仰视,无疑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焦裕禄在宿迁的三年时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裕禄在宿迁的三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