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记

南京游记_第1张图片
盛开的罂粟花
行程:
第一天:南京工业大学
第二天:总统府,南京图书馆,南师范,夫子庙
第三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一、地铁是城市的温度计

南京游记_第2张图片
地铁2号线

在规划旅行路线时,我发现,南京城内的多个景点间地铁车程一般为25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其中又以60分钟的路程居多。第2、3、10号线基本上将我想要去的地方都串起来了,在经历了若干个来回的1小时后,我对这个城市交通脉络的认识便更进一步。

在这里,地铁不需要排队(尽管车轨线旁明确写着文明排队),上下的电梯也不会分快慢两行行人,青岛似乎也是如此。同时,我注意到,生活在南京的人们会在一定的有序中迈入前行的列车,上车后的他们的脸上普遍洋溢着“稳稳”的触手可及的幸福,这一点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就可以见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京也是出美女帅哥的地方,女生是皮肤白皙、窈窕淑女、小家碧玉的感觉,男生是南方人经典的那种暖男透出的委婉范儿。我每去一个城市都要到当地的大学去看看,我觉得,每个大学都有其独特的“性格”,比如,此行中,南京工业大学是南京男孩儿的气质,而南师大又是南京女孩儿的典范,从那茂密的树林和到处盛开的鲜花就可看出其委婉背后藏着柔情。我想,无论是人还是树木,或许都是这湿润的气候滋养出来的。


南京游记_第3张图片
一个南京女孩的典范

南京游记_第4张图片
一个南京女孩的典范

二、古城下雨天

说来也巧,今日游览的景点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去处,它们均与逝者有关,却也都是名垂千古的大人物。

南京游记_第5张图片
中山陵

第一站是中山陵,抵达中山陵时我已经是大汗淋漓,闷热的天气昭示着一场暴风雨在酝酿。我拾级而上,带着一颗敬畏之心瞻仰着孙总理的坐像。我站在金光闪闪的“民族、民生、民权”的大厦之前,眺望着远方,在纷纷扰扰中捕捉着由于敬畏而带来的宁静,这种宁静是可以令一个人升华其人格、明确其志向的。


南京游记_第6张图片
明太祖之墓与山融为一体

下一站是明孝陵——我的“上祖”长眠的地方,明孝陵与中山陵虽然相毗邻,距离较近,但天地混沌,空气更加闷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怕遭遇恶劣天气,我的步伐比其他大多数行人都显急切。

南京游记_第7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

在明孝陵里,我看到了朱元璋的画像,看到了孝陵宫,更看到了他的陵墓,这片陵墓已经与山峦丛林融为一体,又该如何拜谒?直接向大山拜谒吧!当我看到山上写的“此山是明太祖之墓”时,言行举止、思考、心情都瞬间肃穆起来。抵达孝陵后,一场暴雨突降,天地呈现一片白茫茫的混沌,我们被困在了孝陵,在黑漆漆的泛着霉味的灵宫中,我呆呆地看着郁郁葱葱的那座山,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刻的心情,每次面对伟大的古人和前人,我都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俯首以拜。我在笔记中记下一段看起来风趣幽默实则寓意深刻的话——“公元2018年5月1日,朱泓璋拜谒上祖朱元璋陵寝(明孝陵),适逢暴雨,困守宫中……”,这段话颇有些野史的感觉。

雨停了,我第一次见到雨后的南京。

南京游记_第8张图片
雨后的南京

回去的路上,走在苍翠欲滴的林间,徜徉在小路上,嗅到一种芳香却不可名状,清风徐徐使得热意全无,那种踏实和安逸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初到南京,我并不适应这种炎热的气候,天生怕热,手心脚底都是汗。可是这场暴雨改变了我的看法。

古城的底蕴不在光鲜亮丽的今人,而在于那树影斑驳,在于那破损的石阶。有的城市活在时代的身后并与时代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而有的城市则汲汲于未来,在时代身后亦步亦趋,活在过去令人宁静舒心,未尝不可,活在未来令人意气风发,也无可厚非。时代前进的张力有多大,它对一个城市的期待就有多大,这种期待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活节奏的快慢、发展格局的大小以及幸福感的高低。

不过,发展越快、整体水平越高的城市越需要秩序和规则,比如排队上车、快慢行人在电梯上要分两行,许多新事物的建立和形成是基于发展、基于未来而非基于过往,总之,这都是外来拼搏者参与制定的游戏规则。也正因为如此,在这种过度强调游戏规则的城市里,人也更显焦虑,因为在这里,你必须要努力或者尝试活在未来,只有这样才可能感受到甚至是抓住时代的脉搏。
南京游记_第9张图片
东吴大帝——孙权


南京游记_第10张图片
无名鹰派

不过,我觉得,焦虑在战斗的岁月里是有意义的,而且,我也愿意相信焦虑是短暂、反复的,就像是钟摆的一端,一旦摆向另一端就是幸福。

此行,此景,此情!

2018年5月1日晚离开南京前坦诚执笔于南京火车站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