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

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_第1张图片


兴于地产败于P2P,戴志康曾自称东方索罗斯,如今看来更像滑铁卢下的拿破仑


文|刘健会

编辑|李惠聪


案自首往往需要比犯案更大的勇气,经济犯罪更是如此

从金融巨鳄到阶下囚,巨大的心理落差往往令当事人面临非常人能承受的人生落差。脑补商界强人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主动投案情境,岂是一声叹息所能概括。

梁启超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与“时势所造之英雄”,此时谁又能一时拎得清清白白?

而戴志康的商业故事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并不鲜见的一个剪影。


9月1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通报,2019年8月12日以来,陆续接到群众报案称,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证大公司”)旗下“捞财宝”平台及“证大财富”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警方遂受理开展调查。


8月29日,“证大公司”法定代表人戴志康携总经理戴某新等人,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根据法律程序,戴志康应已被收押至看守所,或已移交至检察机关。在投案三天前的8月26日,戴志康刚刚发出致捞财宝App用户的第二封信,明确表示“不甩锅、不跑路、不失联”,事实上戴志康确实做到了以上“三不”。而回看其麾下P2P产品“捞财宝”之名似乎正是对其本人最好的定义——“捞财”。


富岛捞财


“没有股票市场,就去创造一个股票市场。没有股份公司,就去创造股份公司。没有股票,就去自己创造股票。没有法规,我们就帮助政府设立法规。”戴志康的人生轨迹一直都在追逐着资本。


戴志康出身贫寒,在家中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四,在60年代家中有如此多的儿子生活压力不言而喻。其名字志康也体现出了父母对于未来的向往。时值1981年,戴志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国际金融专业,1985年升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五道口金融学院),可谓寒门贵子。1987年戴志康研究生毕业,进入了刚创刊的《金融时报》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俄罗斯的一位副部长,起点不可谓不高。但对于寒门出身的戴志康来说,这份工作并不让他满意。其对于赚钱的渴望并不是一个财经记者能满足的。


在做了几个月后“戴记者”离开了媒体行业,投身更容易赚钱的金融行业。80年代风起云涌,适逢商业发展黄金时代。对于戴记者这样的金融科班出身高材生来说无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_第2张图片


就在他毕业这一年中信实业银行(即中信银行)成立,中信银行可谓为对外而生,在其成立早期,公司主营国际金融业务,曾在成立后的6年中独家承销国外债券,也是首家在国外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创立伊始,银行正需要戴志康这样的国际金融专业人才。戴志康入职中信实业银行后便被委以重任,直接担任总行行长办公室秘书——从戴记者正式转型戴秘书。


或许是在中信银行的工作让他看到了未来的资本走向,也有人说他跟官员子弟合不来。六个月后,戴秘书辞职了,和两位中信的同事南下彼时的资本乐园——海南,创立“国际金融公司”,然而公司半年后无疾而终。戴志康的第一次富岛之旅失败了,多年后戴志康总结这段创业经验时认为公司失败关键原因就是“涉世太浅”。在海南折戟沉沙后的戴志康与两位同事分道扬镳,又回到了北京入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中国代表处,在这里安分的度过了一年。


1989年,戴志康的研究生同学、时任东英金融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董事长的张志平到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任行长,兼任海南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同学,邀请戴志康再赴海南出任海南证券公司办公室主任。


一起念过书的同学情谊还是可靠。在老同学关照下海南成为了戴志康生命中掘金的“富岛”。1992年,戴志康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并募集到了6000万元资金,用于股市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在6000万元中有一半戴来在杭州投资地产,其中包括蒋村的261亩农田与池塘开发“湖畔花园”项目,而后者正是是他下一站的起点。


1993年股灾之年,富岛基金也遭重创,但戴志康的人生却在逆袭。


1994年,戴志康创建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证大发展”)并任董事长,持股65.67%。两年后适逢爆发“327国债事件”,戴志康通过做空管金生的万国证券所持有的“327”国债一举翻身,在随后的几年中,戴志康通过“苏常柴”、“四川长虹”等数支股票越做越大。


随后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段长时间的低迷期,但戴志康已抽身而退转投房地产,成为了地产界内的“戴老板”。


“戴四先生”的文化理想


1998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开始显现上涨苗头。


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_第3张图片


正如文前所言,戴志康通过证大发展从富岛基金以3500万元购得湖畔花园项目是其发家的一个“关键环岛”。

湖畔花园项目特点是低层、低密度、高绿化,试问这样的房子谁不爱呢?

当时湖畔花园销售异常火爆。杭州本地的商业巨头马云在当年也自购一套用于创业,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马云创立的公司注册地都在湖畔花园,信风水的戴志康说:“湖畔花园是马云的福地。”马云是否信风水不得而知,但马云喜欢戴志康的房子。

戴志康在首战告捷后开始在地产领域频繁发力。

参照湖畔花 园的设 计理念的莲花港家园也大获成功。在杭州小试牛刀后房地产开发商戴老板进军上海。 1998年到2001年,戴志康在上海浦东低价购入2000多亩土地。 2000年后,上海启动土地招牌挂交易规则,持有大量土地的上海滩戴老板正式成为地产界巨头。

戴志康通过早年拿地
的优势围绕着上海面积最大的公园世纪公园打造了一个“证大城”。其住宅联洋社区,销售也如同杭州一样火爆。因其开发的住宅走的是精品路子,且设计合理质量过硬, 很快打响了名声。


作为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戴志康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周转也有自己的敏锐度,早在2003年便借壳“四海互联网”将其房地产板块在港上市,并更名为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简称“证大地产”)。通过其多年在资本市场的经验保证了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


上市后的戴志康脱下了西装换上了对襟褂子,开始做“儒商”。


戴志康生于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此地出过中国著名实业家——张謇。戴志康称张謇是其要终生学习的偶像和楷模。戴志康和张謇一样在家中排行老四,张謇被当地人尊称一声“张四先生”,可能戴志康也想要家乡人称他一声“戴四先生”!


穿上褂子的“戴四先生”生不逢时不能做“张四先生”一样的救国实业家。但可以做“张四先生”一样的江苏儒商。

2005年上海九间堂别墅开盘,“三开三进、谓之九间”尽显其褂子中的儒商气质。九间堂项目成为了顶级中式别墅,众多富豪争相购买,戴志康在杭州的老客户马云彼时刚拿到雅虎的融资,手头宽裕马上自购一套。

而正是九间堂的成功导致了其文化理想迅速膨胀。2007年,戴志康最引以为傲的商业综合体证大喜玛拉雅中心破土动工,公司请到数位全球知名设计师进行设计。喜玛拉雅中心寄托着戴志康的个人情怀,而证大的发展方向也因他的偏好开始转向。

承袭证大地产以往风格,喜马拉雅中心走精品路线,集五星级酒店、商业地产、顶级美术馆、大型剧场、高档办公楼与一身。其大型剧场“大观舞台”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指定开幕式场所。

戴志康重金打造美术馆,先后购得《文征明山水手卷》、龚徐悲鸿《醒狮图》、李可染《韶山》等名家作品,花费十亿元以上。

喜马拉雅美术馆一年维护费用高达3000万元,每年引进的高级别展览开支也在5000万元以上,而美术馆营收能力有限并不能做到收支平衡。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戴志康曾说:“我从没想要放弃美术馆,只要公司不倒闭,美术馆就一直开着。”

诚然,喜马拉雅中心可能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其在商业上无疑是失败了。曾有人批评其设计广场不像广场,通道不像通道,展厅不像展厅,设计布局不适合商业运营。根据最新披露信息,喜马拉雅中心商铺建筑面积2.3万平米,租金0.55亿元。喜马拉雅中心并未实现戴志康本人早先鸿愿,盈利水平一直令人堪忧。

有人说,戴志康为了打造他的文化地产精神地标“喜马拉雅中心”不仅花费了30亿元资金,还耗费了从1998年拿地到2010年完工——超过十年的商业机遇

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_第4张图片


“戴四先生”自己认为:“喜玛拉雅中心99%的定位都不用改。唯一不足的1%是运营团队,因为他们能力有限,第一批招商的业态撑不起这么一个‘形而上’的商业”。


大败局?


喜马拉雅中心的黯淡或许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戴志强接下来更为激进的商业动作。

2010年2月1日,上海外滩8-1地块公开拍卖,其位置注定了这是一块地王甚至是有着极度高风险的土地“王中王”。急于翻盘的戴志康对这块地王志在必得。他甚至一度规划好了这块外滩地王的未来——更大的喜马拉雅中心。

随后志在必得的戴志康准备斥资百亿将其拿下。当时整个证大系的银行存款与净资产总额相加也不到30亿,新记者杂志在2013年7月刊的一篇报道中就有过提及:戴志康只拿得出来大约10亿元,还有接近36亿元土地款缺口和3.6亿元的土地契税及分期利息。其中,利息支出相当于每天往黄浦江里扔10辆宝马。如果宽限期满还不能缴款,这块地就有被收回风险。


行走于剃刀边缘的戴志康急红了眼。

在拍地7个月后,戴志康与复星总裁汪群斌、范伟密会北京昆仑饭店深谈至凌晨2点。戴志康决定将外滩地王项目公司股权转手给海之门公司。复星国际借此占据50%股份。戴志康则为35%,绿城占10%,磐石投资占5%。戴志康与绿城、磐石组合为一致行动人,总计持有50%股份。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戴志康与其昔日旧将宋卫平联手将剩余50%的股权出售给SOHO中国潘石屹。一时引发了绿城、证大地产、SOHO中国、复星的收购战。

而资本市场惯常操作的“一致行动人”、“驱鲨条款”、“白衣骑士”、“毒丸计划”等策略在这一股权收购战中被频频祭出,多方资本博弈长达三年之久,并对簿公堂。最后SOHO中国、证大地产及绿城中国败诉。自此证大地产一蹶不振,在随后的两年中亦碌碌无为。

2015年2月,戴志康以总价12.507亿港元将自己和女儿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42.03%股份,出售给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资附属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相当于每股售价0.2港元,比每股净资产净值打了对折。

“我们不留恋现今房地产上的这点涨幅,投资在其他领域涨幅肯定高于房地产,这一点没有什么遗憾。证大本来就不是房地产公司,将来也不是。对我而言,房地产只是我的‘客串’,是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而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完成了。”戴志康这席话如今看来别有一番滋味。

退出房地产后,戴志康回到了金融行业,主营互联网金融。最早布局小额贷款业务,由于产业限制等政策原因小贷业务直接夭折。随后戴志康进军了知名雷区P2P,从证大e贷网(2017年停止运营)再到令其身陷囹圄的捞财宝,这位昔日的东方索罗斯似乎走到了尽头。

游走资本市场,撞上红线即是成王败寇。

9月5日,在戴志康任轮值主席的上海新沪商联合会,正式向上海市工商联递交书面请求,请求保释戴志康。该联合会会员企业中出现了令人熟悉的名字如上文中提到的复星集团。

“拯救大兵戴志康”似乎提上了日程,或是多年来惺惺相惜的情谊,又或是戴志康吃不惯公检法的牢饭。

企业家入狱或受挫并不是一个终点。因为前有褚时健,史玉柱,孙宏斌等大亨东山再起又成传奇大佬的故事,而承诺“不甩锅、不跑路、不失联”,亲自去公安局自首的戴志康,其命运的抛物线又趋向何方?

微信名:地产杂志

微信ID:dichanzazhi

传承中国房地产首席专业期刊《地产》杂志近20年的新闻格物精神,聚焦行业公司发展,追踪市场,洞悉资本,权威发布。


不卑不亢,不浮不躁。理性讲述商业故事,冷眼旁观企业之变,精准记录行业变迁。纸媒隐去的时代,精神薪火代际相承。理性深度观察中国房地产, “地产杂志”不应错过。

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_第5张图片

想了解更多?

赶紧扫码关注我们

地产杂志新媒体爆料请加微信↓↓↓↓

lihuicong2005;xuxin10;PreservedRoses



你可能感兴趣的:(戴志康的地产大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