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大家都不陌生。
这本风靡全球的绘本揽获了各大权威奖项:
凯迪克银奖、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日本绘本奖读者奖等一系列大奖……
但同时这也是一本充满争议,褒贬不一的绘本,被评价为「一本能激起男孩共鸣、妈妈心跳的绘本」。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封面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扮成超人在床上随心所欲的跳来跳去、把鱼缸当成大海,自己扮成海盗、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家长都会皱眉头,边读边教育自家孩子
「噢,你看看大卫这些行为,不可以学他哦!」。
曾经就有朋友很疑惑地问我:
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孩子百看不厌……
没有什么干货,都是捣蛋行为,孩子跟大卫学坏了怎么办?
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一本「教孩子变坏」的书,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孩子百读不厌。
孩子眼中 VS 爸妈眼中
截然不同的大卫
如果这本绘本没有大人讲,让孩子自己看,那么这一定是孩子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
孩子看的只是图画,在大卫捣蛋时读到了「快乐」,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开心又释怀。
抠鼻屎
在妈妈的眼里——太难看了,不能抠,鼻子会被抠坏!
在孩子的眼里——哈哈哈!抠一抠,挖一下,好玩又舒服~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洗澡
在妈妈眼里——天呐,乱七八糟,浪费水!!!
在孩子眼里——太好玩了,冲啊!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光屁股出门
在妈妈眼里——太羞耻了!
在孩子眼里——你抓不住我!哈哈,快看那屁股!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玩餐具
在妈妈眼里——吵死了!制造噪音!
在孩子眼里——真有趣,我演奏的音乐好听吗~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大卫的那些不可以,全都是孩子想做却不敢做的行为。
在妈妈眼里,这本书就是一套反面教材,可以让孩子看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可以!不准!不行!
孩子看了有共鸣,妈妈看了有共鸣,但是——妈妈和孩子之间没有共鸣。
表面上,孩子爱看,妈妈爱讲,两个人共读时却始终不能同频。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这本书让孩子爱不释手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在大卫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大卫身上,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和自己一样有点调皮、有点贪吃、有点不按常理出牌!
原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中规中矩的好孩子。
太好了!原来,有人和我一样!!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大卫的种种行为,看似调皮捣蛋,实则带给孩子的力量、自由、认同。
找到同类的感觉,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归属感。
不说「不可以」,怎么才「可以」?
有的家长会说,你说的我都懂,但是孩子会不会真的按照书里的情节去做学去做呢?
那岂不是在「一步一步地教坏孩子吗」?
其实,这和书本无关,和我们怎么和孩子共读有关。
比如当大卫站在高高的椅子上,试图伸手去够一个饼干桶。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大部分家长的讲法是怎样的?
——「看,大卫趁妈妈不在的时候,站在椅子上,去偷吃饼干,多危险啊!你说,大卫这样做,对不对?万一摔下来,那得磕得头破血流,我们一定不可以学他!」
我们不如将错就错,跟孩子一起跳坑里,试一试呗。
问问孩子,「大卫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怎样?」「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做会更好?」……
与其喋喋不休地限制孩子哪些事情不可以,还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样做。
再比如,当大卫一身泥巴脏兮兮地走进家里。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大部分的家长第一反应肯定跟大卫妈妈一样,高声尖叫——
「天啊!大卫,不可以!」
但如果我们换个方式——
「咦,大卫这一身好像洗了个泥巴澡,瞧他头上的泥巴都长小草了!如果不洗掉,可能小草可以长成大树耶!你想不想身上长满小花小草啊?」(顺势在孩子头上假装种朵小花)
相信我,孩子肯定会笑得前仰后合,然后高声大喊——
「我才不要呢!那样脏死了!」
从孩子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不可以」,会比我们唠叨一千遍更有效果。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读懂了大卫,你才读懂了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马力十足的小身板天生就要探索和创造,而代价很可能就是破坏秩序。
一句句的「不可以」并没有制止孩子不良行为,反而给了他们不断挑战秩序的兴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从无意到故意,用捣乱来争夺权利,用行动来表达——「我可以」!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家长看不过眼,用更强硬的手段镇压,但却只能带来孩子更激烈的反抗,或者变着花样的逃避责任,逮着机会就作妖,一再挑战你的忍耐度。
火气在酝酿,火山快要爆发,一场鸡飞狗跳的恶战一点即燃。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啪——
花瓶在战争中破碎,看着一地的碎片,孩子和大人愣住了。
孩子满脸泪痕,强忍着抽泣。
妈妈停住河东狮吼的大嗓门。
双方,开始回过神来。
「我做了这么多不可以的事,她会不会不爱我了?」
静止的空气中,隐藏着一个恐惧的声音。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我对着他又吼又叫,他会不会很受伤?」
怒气过后,心底浮起一个懊悔的声音。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故事来到了最后一页。
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的大卫,嘴角扬起了笑意,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瞬间化解了前面所有的眼泪和委屈。
一个温暖的怀抱,胜过千言万语。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无论这一天中,我们跟孩子有过多少争执,多少误会,多少战争。
此刻,在夜晚温和的灯光下,在柔情似水的拥抱中,都将归于平静,重归于好。
最后这一笔简直是画龙点睛,堪称全书精华。
爱不仅是妈妈的语言,敞开的怀抱,还是对孩子的理解,是对错误的温柔以待。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大人的尊重和理解,他们也会乐于为这份爱而遵守约定。
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当你看到大卫光着屁股就跑出家门的时候,是不是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呢?
当你看到大卫打扮成超人不想睡觉的时候,是不是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呢?
当你看到大卫坐在墙角一脸内疚的样子时,是不是有些心疼这个小孩呢?
即使是长大成人的我们,在看到大卫的时候也深深的被这个小人儿吸引了,更何况是孩子呢?
图片来源:《大卫,上学去》内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