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师季羡林的人生态度(一)

学术大师季羡林的人生态度(一)_第1张图片

最近在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读完有很多感悟,其中很多想法值得思考。学术大师季羡林在书中畅谈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及他对很多方面的看法。让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提炼几处观点,好好学习这位耄耋老人如此通透的人生态度。

关于“世态炎凉”:

季羡林形容自己的生命历程是一波三折,好运与多舛结合,几度倒下,又几度爬起来。他经历了“十年浩劫”,从牛棚放出来后,变成了一个“不可接触者”,过去对他低头哈腰毕恭毕敬的人,那时却对他视而不见,连话都不敢和他说。而后一切雨过天晴,从前的门可罗雀又变成了宾客盈门,这样从天堂到地狱,地狱又回到天堂的经历,季羡林可谓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也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但是他并不记恨这一切。

世态炎凉,古今如此。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关于“走运与倒霉”:

古有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季羡林在书中谈到,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如此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震古烁今的杰作。了解这些之后,能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

关于“做人与处世”: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季羡林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会因小失大。

关于“成功”:

季羡林在书中总结了一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每个人的天资不同,天资由天决定的,你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你能做的也有限;勤奋这一项则完全由你决定,必须在这一项上下狠功夫。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做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关于“毁誉”: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赏,不愿听到诋毁。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你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理解与认同。对于这一点你应该坦然。

正如季羡林在书中所说: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关于“爱情”:

关于爱情的看法,季老也是十分耿直。

如果一个人不决心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但是千万别浪费过多时间,终日卿卿我我,闹得神魂颠倒,处心积虑,不时闹点小别扭,学习不好,工作难成,最终还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两个人必须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这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搞点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关于“老年”:

人往往到了老年,却不愿承认自己老。不服老的老人太多了。

季羡林在书中用了大量篇幅谈“老年”这个话题,尤其是他总结的老年十忌,尤为经典。

季老在书中谈到:在人类前进的极长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代人都只是一条链子上的一个环。拿接力赛举例,每一代人都是从前一代人手中接过接力棒,跑完了一棒,再把棒递给后一代人。这就是人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这一棒的任务。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我并没有觉得老年有什么不好”,老年的下一步就是死,这毫无疑问。然而中国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死,也可以说,任何人的下一步都是死。

“应尽便须尽,何必独多虑!”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术大师季羡林的人生态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