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侠客岛与《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出品
这是经济Ke的第80篇文章
“4.4元的话,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行不行?”
这两天,一段“灵魂砍价”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的砍价金句落地于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医保价格谈判现场,而锱铢必较、分毫必争的双方,则分别是国家医保局组建的医保专家团和药企的谈判代表。
这场“圈粉无数”的谈判是我国建立医疗保险制度3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对战”:
150个谈判药品中,共有97个药品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达60.7%,其中包括22个抗癌药,7个罕见病用药,14个糖尿病、乙肝、丙肝、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用药,4个儿童用药。
浙江省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许伟是参与这次谈判的医保专家之一,在全网热传的视频里,“砍”出最后一刀的“灵魂砍价手”正是他。
全网热传的“灵魂砍价”一幕
一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本次医保谈判采用了“双盲”抽签模式。企业和医保专家通过抽签来确定当日被分配的谈判房间,直到迈入房间后,专家打开密封的信封,才能知晓当日当场要谈判的价格和医保底价。
“报价有两次,如果两次达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那就自己出局”,视频里,参与谈判的专家一开始就开诚布公、明确了“游戏规则”:
双方采用比价磋商的方式,国家医保局先确定医保支付预期价,由企业报价两次,两次报价均超过预期价15%的药品将会出局。
没有错,玩的就是心理上的博弈——一方面,企业不知道医保局的支付预期价,对于报价要慎之又慎;另一边呢,医保专家既不能透露自己手中的“底牌”,又要尽可能去引导企业报出符合预期的价格。
“在我们预期的价格上浮动15%,是一个我们可以坐下来谈的基础,只有谈到符合我们预期的价格,双方才能正式签约”,“砍价手”许伟处长表示,在谈判之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做了大量的功课,比如在全国范围内抽取药物经济学和医保管理方面的权威骨干,建立药物经济学组与基金测算组,分组平行测算,制定药品底价。
此外,在拿到要谈判的所有药品名录后,医保专家们也会结合这些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需求性和其他国家的售价做预期准备。
总之,临床上对药品的需求、患者对药价的期待、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接受程度,所有的考量,通通都凝聚成医保专家口中的灵魂金句:“还是有差距”、“有一定差距”、“有很大差距”、“有相当大的差距”、“你要不要出去再申请一下?”
而对于企业来说,是否能给到合适的价格也是一件“压力山大”的事情。据许伟透露,在谈判过程中,企业代表频繁跟上级“煲电话粥”请示,尽管规定谈判时间是半小时,但是在神仙砍价现场,超时才是常态。
当然了,价格谈不拢、败兴而归的也时有出现,医保局的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共有53个药品没能谈判成功,其中还包括4个续约药品。
在许伟看来,“谈崩了”的主要原因有二:先是预估的底价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在中国的定价无疑会对药品的全球定价造成影响;再就是药企没有做足功课,对整个形势、价格的预判和测算不到位。
“个别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不长,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市场潜力,前期市场调研准备不足,还总拿韩国、中国台湾一些很小的市场来做对比,造成了谈判失败”,许伟说。
二
“中国有多少人口?现在是我们一个国家在和你谈判,再给你一次机会”,视频火起来后,许伟口中的这句话赢来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医保专家手中最大的筹码。许伟表示,在谈判中,他不止一次劝说对方,中国的市场巨大,如果进入医保市场,药品销量会出现巨大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下降,一定要给出最低价格。
“以前是一个省一个省的分别去谈价格,一个省的体量毕竟要小一些,很多药企更多采取赠药的方式来给予优惠,而不是直接降价。但这次的谈判中,我们是代表了整个中国的市场,掌握了谈判的话语权。”
许伟还透露,此次谈判引入了国际通行的保密做法,企业如果提出要求,官方将承诺不对社会公开成交价格,让企业更加放心地给出全球最低价。
面对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无论医保局的“灵魂砍价”多么让药企“肉痛”,他们还是“极度清醒”,想方设法要进入医保局的砍价名单。
2019年,中金公司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提供的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数据,统计了美罗华、赫赛汀、安维汀和诺和力四个明星单品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虽然四种药物进医保后降价幅度分别为29%、65%、62%和43%,但因为销量的增长,四个品种2018年实际销售金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3%、48%、74%和120%。
“随着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无论是创新药的审批周期,还是医保准入周期,都已经大幅缩短,此次进入医保名录的药品,明年1月1日患者就可以买到,也意味着药企可以更快地实现回报。”
许伟告诉经济Ke,国家在设计整个谈判流程的时候,将很多因素都纳入了考虑,比如企业对回报率的担忧、老百姓如何能更快更便宜用到药,这样才能让企业在谈判中给出最大优惠。
用他的话描述,在确定进入医保名录后,一些企业可以说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当然不排除其中有被砍价“砍哭”了的),足见中国市场对于这些药企的重要性。
“以价换量”是医保价格谈判的总方针,核心目的就是推动药价大幅下降。近年来围绕药价,国家各部门推进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用量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以及创新药物的医保价格谈判。而价格谈判的目的也绝对不复杂——让老百姓用好药,用得起药。
据初步估算,本次新增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60.7%,如果按照50%的实际报销比例计算,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的自付比例将降至原来的5%;续约的27个药品降幅为26.4%,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将同步下降。
以免疫治疗药物修美乐为例(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该药品从2012年开始,连续7年位居全球销售额榜单首位,江湖人称“药王”。
以两周一支的用量计算,每一支修美乐价格在7600元以上,患者每年需花费近20万左右。经过此次谈判,其成功以低价进入医保药品准入名单,最后价格为1290元。
因为价格高,修美乐此前在中国患者中的使用率不到1%;进入医保后,患者可能花上不到原价5%的钱,就能用上修美乐。
三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5月挂牌以来,一共与药企进行了三次重大谈判。每次谈判都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第一次谈判是发生在2018年9月的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最终17种药品谈判成功,2018年10月正式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平均降幅达56.7%。
第二次谈判是在2018年12月,内容为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招标采购谈判。最终,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
而本次进行的第三次谈判,也即2019年国家医保准入药品谈判,最终有97个药品被纳入目录乙类药品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谈判成功的药品多为近年来新上市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药品,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药结核、风湿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等10余个临床治疗领域。
其中,倍受关注的PD-1类肿瘤免疫治疗药、能治疗丙肝的口服药等首次进入目录;肺癌、直肠癌、乳腺癌等有了更多靶向和化疗药选择;
波生坦、麦格司他等药品的谈判成功,使肺动脉高压、C型尼曼匹克病等罕见病患者摆脱目录内无药可治的困境;糖尿病、乙肝、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炎等患者有了更多优质新药可供选择。
许伟表示,此次医保谈判体现了我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深化改革的成果,尤其是在新药的谈判上,随着新药的审评审批速度加快,此次谈判成功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
更多的新药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能更好地满足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的药品需求。
至于此次没能进入目录的药品,国家医保的大门也仍然对他们敞开: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医保局将综合考虑临床需求、医保承受能力以及企业降价意愿,进行再度谈判的工作。
也就是说,未来会有更多的药品,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到达患者的手上。
文/张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编辑/点苍居士
想发现身边跟你一起阅读这篇文章的岛友吗,来侠客岛小程序试试定位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