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你的万分之一,是他的百分之百

【文/一棵花白】

《十二公民》:你的万分之一,是他的百分之百_第1张图片

这应该是花白有限的观影史上看到最成功的中国翻拍电影。观影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违和感。以往中国翻拍国外的片子,即便再用心,但由于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难免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譬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即便更换了时代背景,但天朝在那个年代并不可能存在茨威格原著中风流倜傥男主角那样的人物,让以后的情节显得站不住脚。再譬如《危险关系》,完全不像中国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十二公民》除了前几分钟政法学院大学生补考,找家长来帮忙当陪审团这个设置有些不合常理之外,主要情节部分,可以说基本挑不出错。

电影主要呈现的是十二个不同职业不同阶级的家长围在一起,讨论一个二十出头的富二代,是否犯了弑生父之罪。这些家长必须达成意见全部一致,才能结束讨论。

在这场关于有罪无罪的辩论中,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故事都被展开来。一群毫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开始矛盾丛生,最后实现了某种默契与和谐,中间就隔着一场辩论。

首先必须赞美一下电影精准的选角,每一个演员都是实力派,你可能叫不上名字,但是你绝对看过他们的戏。这些演员把各自的角色诠释的精准到位。演员演技集体在线的电影,本身就差不到哪里去。

《十二公民》:你的万分之一,是他的百分之百_第2张图片

其次就是丰富的人物矛盾设置,北京人对河南人的偏见,群众对干爹干女儿的有色眼镜,父亲与叛逆儿子的矛盾,底层人对有钱人的仇富心理,这些矛盾吸引你继续看下去。

随着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一些看似固执或者让人讨厌的形象,揭开属于他们本身的心结,让人又忍不住心生同情。

比如干爹和干女儿其实是奔着结婚去的真爱。比如炮轰河南人的北京人是因为觉得河南人抢走了教育资源,害得他儿子以后要去当农民工。比如政法大学保安的梦想是考政法大学,考了两年没考上,只好当了保安

比如一直咄咄逼人,强调君臣父子孝道的出租车司机,其实是因为他儿子和他闹矛盾几个月不理他,所以坚持案件中的富二代杀了生父,是有罪的。而那个阴鸷的刘海遮脸的男人,曾被冤枉判了八年,关到一年半的时候,向他道歉说搞错了。

主线传递的思想,其实只有两句话,一句是由何冰说的:我们不能随便认定一个人有罪。另一句是蹲过冤狱的男人说的,你的万一,就是他的一万。

讨论富二代是否有罪这条主线无疑是清晰丰满的,尽管场景只是一间仓库,尽管推论和辩证只靠人物对话撑起来。它探讨了在一条年轻生命的面前,能否简单主观判断他有罪,舆论和证人的指向是否正确,能否简单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你认为证据确凿,觉得冤枉他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但在你看来的万分之一,却百分之百的能决定当事人生与死。

在丰满的主线前提下,拓展开的每个人物支线,阶级、职业的矛盾,才能显得井井有条,层层推进。北京人觉得河南人就一定有罪,底层人民觉得富二代一定有罪,大家一致觉得有钱人和干女儿一定有包养和被包养的关系。

《十二公民》:你的万分之一,是他的百分之百_第3张图片

当每个人的心结被解开,每个人对于社会的诉求被大家听见,被倾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陆续从“自我”“主观”跳出来,开始关注案件本身的疑点和证据的不可信之处,直到最终达成和解,站在个人之外,客观的去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罪。

不给他贴上富二代的标签,不给他套上杀死亲生父亲的道德审判,不谈河南人还是北京人,放下先入为主的偏见,仅仅把他当成一个二十出头的孩子看。这个结局无疑是圆满的,而引导着这一系列讨论的角色,他的职业在最后揭晓,检察官。

回归主旋律还能让人不吐槽伟光正假大空,足以见这部电影的成功。

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可能并不是全体公民的富裕,而是无论你的身份,职业是什么,无论你贫富还是贵贱,你的诉求都能够被大众听到,你的生命和权利,可以得到同样的尊重,可以得到同样公正而客观的评判。


国际惯例,纯属原创。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二公民》:你的万分之一,是他的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