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发现那个不自知的自己

终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第三季的《花儿与少年》。说实话,这一季的《花少》无论是旅行地点的选择,还是团队人员的搭配上,都较第二季有不少的改进与突破,让我这个以看类似节目单纯只是为了放空大脑为宗旨的人,都有不少收获,特别是精神层面的反思,最想分享的一点正如标题所述——旅行,发现那个不自知自己

从来没发现自己竟是那样的不勇敢

当看到最后一集柏霖很勇敢也很坦然地向井宝说,我是一个很急躁,不太会照顾他人感受的人的时候,让我回想起第二季《花少》的许晴,回想起曾经各种不勇敢的自己。
第二季《花少》的最后,许晴那种近乎崩溃的样子,那种坐在热闹的人群中却觉得自己很抽离的样子,借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那种样子,自己感同身受。因为这种感同身受,让我额外多关注了大家对许晴的评论。很多人都说她作,说她公主病,但有一个评论我觉得最为贴切,“面对一个无法融入的集体或者团队,他们最大的成功与喜悦才是你最大的刺痛。”
曾几何时,参加一个Party,一次K歌,一次饭局,明明前一秒还大叫着要再来一杯,后一秒就不想再继续了,看着他们坐在那边笑着,闹着,侃着你平时最感兴趣的话题,而你却一丁点都提不起兴致,觉得怎么都参与不进去。以前单纯地觉得这种状态下的自己,只是敏感、神经质,后来能够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才发现那时的自己有多么的不勇敢。
因为很多时候,产生那种抽离感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自己在这个团队中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无法让别人体会到自己的作用,或者说无法起到自己认为应该起到的作用。或许只是自己的好闺蜜和其他人多说了两句,而自己将其无限放大为自己的好闺蜜再也不是只依赖自己了,甚至另有新欢了,觉得她们的笑声无比刺耳;又或许是旅行团队中有件事情明明是自己最拿手的,却让别人抢了先机解决了,让自己感到无用武之地。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因为自卑,因为自己不够强大,因为自己所谓的在乎,而以这种逃避的方式折磨自己,否定别人,也更加否定自己。

从来没发现自己竟是那样的不成熟

第三季的《花少》其实并不像第二季那样有那么直接的情感冲击,但却在最后一集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被江江感谢祐祐、若昀感谢井宝的两番话击中脑门。江江感谢祐祐,是因为她觉得祐祐一直是团队中默默付出的那个人,若昀感谢井宝,是因为他觉得井宝考虑他人比考虑自己多。而我因此受到启发,是因为在我回顾了自己几次的团队旅行中,我发现原来自己这样不成熟,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从来没有替他人考虑过,却还因这种不自知而理直气壮地责怪他人。
就像,2012年我和4位小伙伴一起去法国留学,从一开始5个人住在一间房间里面,最后变成2、2、1搭伙,就是因为我和另一位女生,特别是我认为和另外3个人性格不合,实在无法在一起生活,最后索性分开来住。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很多都是小事,比如出去玩我认为准时出发很重要,而他们会比较不在意;又如玩的时候我觉得不要偏离计划行程太多,而他们认为随性就好。
旅行中的这些小事,其实折射出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态度。平时,我可能更习惯于计划性,说好几点出发就要几点出发,说好今天做哪些事情就要做哪些事情。而这种所谓处女座的强迫症,会让我自觉不自觉地也希望身边的人跟我步调一致,希望他们也能准时,也能按照计划行事,不然我会觉得很混乱,很焦虑。但是我从来没有从他们的性格和感受出发去思考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们是不对的,却从来没想过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这与那的问题。导致自己总是不能享受与他人一起旅行的时光,而是陷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那样的纠结之中。
多年后的今天,我才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行为,也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成熟的表现应该是成为团队中的润滑剂,能够使很多尖锐冲突的东西变得平滑和谐,同时也能包容很多不一样的存在。

第一次敢于正视自己这些不足,敢于如此解剖自己,也真的希望通过解剖自己,能够让自己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柏霖在节目中说过,只有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会变的越来越强大,也才会真正享受旅行。
人生不仅仅充满旅行,本身也是一场旅行,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旅行中发现那个不自知的自己,不管好坏,都能够接纳他,并不断帮助他成为更好更强的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发现那个不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