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来到哥谭市首届不客观、不站队、有态度、没是非的“
小丑PK赛”。本次活动由“防杠精委员会”特约赞助,将深入贯彻“
理性探讨,拒绝无脑撕逼”的比赛精神,杜绝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
截至目前,[小丑]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了
10亿美元,位列DC电影票房榜的
第四位,距离第三的[蝙蝠侠:黑暗骑士]
(10.05亿美元)还差500万美元。实现超越,指日可待。
11年过去了,在这新老两代“小丑”交接的特殊历史节点,于民风淳朴的哥谭市举办本次“小丑PK赛”,意义非凡。
参加本次比赛的两位选手分别是
希斯·莱杰和
杰昆·菲尼克斯。
希斯·莱杰(左)& 杰昆·菲尼克斯(右)
诚如各位所见,现场来的观众分成了两个阵营:这边是“
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的老派团队,他们疯狂,兴奋,手举着“Why So Serious”的荧光牌;另一边是今年的生力军“
杰昆必夺奥斯卡影帝”团队,他们愤怒,激进,一言不合就跳起了舞。
在比赛正式开始前,我们先来听一些来自场外的声音:
美国之音
(Vox)表示: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具有“
精细的层次感”,他是更好的“小丑。”
Koimoi网站表示: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让我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员而感到遗憾,因此我要说的是,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比希斯·莱杰的更好,因为他更“
坏”。
Polygon网站也做了一个历代“小丑”的排名,希斯·莱杰排在了杰昆·菲尼克斯之前,他们表示:希斯·莱杰的表演太棒了,为此我原谅了所有万圣节cos成他那副模样上街的傻*们。
那么,话不多说,比赛开始。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你们所有。
▼
造型与服装
“小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
流行文化符号,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造型与服装。作为第一眼印象,既要有辨识度,也要足够吸引人。
对小丑妆的诠释,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采用的都是
彩绘。因为亚瑟的身份本就是一名商演小丑,所以他的妆容参照了现实中的经典小丑,除了红唇微笑外,还包括眼睛周围的蓝色三角和红鼻子,显得很滑稽。
希斯·莱杰的小丑更接近漫画中的小丑形象,他的脸永远是白色的,厚重的黑色眼影涂出了类似眼罩的效果 —— 那是
罗宾的标志
(罗宾是蝙蝠侠的搭档),也为这个角色赋予了更深刻的身份意义。
当然还有标志性的“
格拉斯哥微笑”
(Glasgow Grin,源自英国黑帮的一种酷刑,用利器沿两边嘴角到耳根划开,看起来像微笑的样子),用红色的妆容来掩盖疤痕,挤出扭曲的微笑,看上去只有恐怖,没有丝毫滑稽。且随着电影的进行,他的妆容逐渐染开,变得越来越脏,这也对应了小丑所追求的“
混乱”。
[蝙蝠侠:黑暗骑士]入围第81届奥斯卡最佳化妆奖提名 服装方面,亚瑟前前后后换了不少,暗合着他的心理和身份变化,最后出场时身着的是一套
红色西装,搭配黄色马甲,看上去宛若明亮的重生,也是电影[小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衣服。
而希斯·莱杰在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几乎没有换过衣服
(换过警服和护士服),沿用了漫画中的紫色外套,只是加长了,像是
紫色大衣,里面还是绿色马甲和紫色衬衫。这么设计是为了让他起来像是躲藏在大衣之下的一个疯子。
在造型与服装上,亚瑟有着实用主义的考量,是带有
功能性,而小丑则具有
象征意义,也更符合“小丑”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
换句话说,作为“小丑”,亚瑟的服装和妆容显然过于“
好看”了,反倒少了威胁性。 所以这一轮,
希斯·莱杰胜出。
出生和起源 这一轮的比赛或许不太公正,但我们总要搞清楚,“小丑是从哪里来的?”。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没有名字、没有指纹、没有DNA,他没有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证明,是一个谜。每当他问别人,“你知道我嘴上的疤是怎么来的吗?”,总是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很多时候,小丑他不是人,只是作为
人类的镜像出现,是哥谭市道德败坏的表现,是人们忽视社会契约时所发生的混乱本身。 而反观杰昆的亚瑟,我们对他几乎无所不知,[小丑] 记录下了他变为“小丑”的每一步。 亚瑟梦想成为一名脱口秀喜剧演员,身处堕落的哥谭市,在不断的打击中,他最终走向黑暗。当他对社会而言不再有任何价值时,他变成了一个报复社会的人。
亚瑟成为“小丑”不是天生的,正如他对莫瑞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一个孤僻的精神病患者遇到一个抛弃他的社会”导致的。
在那之前,亚瑟甚至有许多令人
同情的时刻:他会在公车上逗孩子发笑、他照顾着生病的母亲、他会勇敢登上开放麦舞台进行表演。 也正是这些让亚瑟看起来更加
真实,他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那种人。
总之就是,我们了解亚瑟,但是却对小丑一无所知。而当我们对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也就越能理解他的每一次行为和每一个动作,越能感同身受。亚瑟作为一个性格研究的范本,深刻地揭示了环境可能对个体带来的改变。 所以这一轮,
杰昆·菲尼克斯胜出,他有着先天优势。
笑声与声音 漫画是无声的,但仅从画面中,你也能感受到小丑发出的
笑声 —— 那是他变态身份的一个标志。 说到小丑的笑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
马克·哈米尔在动画中的配音。但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的笑声与此大相径庭,他们都试图让笑声摆脱情绪的表达,让笑声成为心理变化的基础,或是让人一听便毛骨悚然。
[蝙蝠侠大战幻影人](1993)
杰昆做到了,他把自己的笑声完全带入了亚瑟这个角色。完全不受控的笑声,突然开始,又戛然而止,你有时候也很难辨认出笑声之下的含义,只是被尖锐的声音牢牢吸引住,根本来不及思考,这令人心慌。
而希斯·莱杰的小丑,他对自己的笑声很有“自知之明”,绝不滥用,到该用的时候也绝不少用。因为他把笑声当作了
武器,一种挑衅的工具。有时低沉而不祥,有时高亢且清晰,有时还会假笑,他的笑声是从嘴里扭出来的。
这就是“小丑”的笑声,或是生理病状,或是笑里藏刀,但都与开心无关。 而
声音和笑声要单独分开,因为对“小丑”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分别在“小丑”的身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希斯·莱杰为小丑配音时,不管在何种场合,他的语气、语调、音量,都要保持前后一致的疯狂,始终表演得像个恶棍。
因为他
不会失控,没有东西会让他失控,他也不会有情感上的波动,唯一一次表露情绪是两艘游轮没有按他的计划爆炸,他感到有点沮丧。
希斯·莱杰在电影中的说话方式是一种类似于“
蛇吐信”的方式,也带有一点隐喻性 —— 在西方文化中蛇象征着诱惑,意指诱导犯罪,小丑坚信“疯狂就像地心引力,所需要的只是
轻轻一推”。
不同于希斯·莱杰,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亚瑟随时随地都处在
失控的边缘,所以他的声音是多变的,比如他会对着电视假装自己是在脱口秀现场,然后一人分饰两角色。而且他的情感也充满起伏,在讲笑话时显得文静而温柔,在暴怒时也会发出咆哮。
笑声与声音就像是小丑的
第二张脸,希斯·莱杰狂野,充满活力,杰昆·菲尼克斯丰富,有一种不可预知的能量,让人难以脱身。
所以这一轮,
杰昆·菲尼克斯胜出。
犯罪动机 在谈犯罪动机前,我们需要知道二位小丑分别对哥谭市做了什么? 希斯·莱杰的小丑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人物,他的整个犯罪活动都只为传达这么一个信息,“所谓的道德只不过是陈腔滥调罢了,一旦麻烦降临,人们就会
回归本性,自相残杀”。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我们看不到小丑和哥谭市有任何恩怨,他只是乐于看到人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不管是操纵两艘游轮互爆,还是把哈维·丹特和瑞秋分别关在不同的地方,小丑的行为像是对蝙蝠侠和哥谭市发出的一次次“
道德考验”。
阿尔弗雷德对小丑的评价是最准确的,“有些人只想看着世界燃烧”。他对物质和财富完全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威胁到他。他只是单纯的
混乱代理人,想要证明这个世界其实和他一样,是疯狂的。
“我只烧我的那一半” 他认为自己是英雄,在一个盲目崇拜秩序的社会中,坚定捍卫着无政府主义。尽管他是个疯子,但他很清醒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不存在任何被感化和归顺的可能。
亚瑟不是政治人物,他也未想过“看着世界燃烧”。亚瑟想要的只不过是真诚地让人们发笑,可在无意间引爆了哥谭市之后,亚瑟被错认为一个精神象征。
亚瑟对混乱一点也不感兴趣,哪怕这个混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即使有一群戴着小丑面具的人拥簇着他,对着他欢呼鼓掌,他也不认为这是一场胜利。 亚瑟只想得到他希望回馈的那些东西,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得到。他其实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小丑”,他需要
舞台和观众,所以把自己送上了哥谭市这个舞台,让所有哥谭民众成了观众。
不管是小丑还是亚瑟,他们的犯罪动机本质上都是
自恋者的错觉。区别在于他们一个
自大,一个
自卑,到最后只有混乱能够满足他们,因为混乱意味着
公平。
自卑和自大,你选哪个?这一轮,我选自卑的亚瑟,
杰昆·菲尼克斯胜出。
计划与破坏 作为DC的超级反派,“小丑”是不是该在哥谭市闹出点动静?在计划与破坏方面,两位小丑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子。 与其说亚瑟最后引起的是一场犯罪,不如说是一种自然演变的力量。从一开始,亚瑟就没有精心策划过任何活动。你看不到卧底又反卧底的周密布局,也没有动员一班人的集体犯罪,亚瑟只是自己
一个人在行动,多数时候是无意识的行动。
而希斯·莱杰的小丑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设置了多种犯罪场景,有银行抢劫案、渡轮实验、瑞秋和登特的双重绑架、炸毁医院等。他有强大的能力制造各种混乱,且乐此不疲。
希斯·莱杰的小丑的强大和震慑并不来自他手上的武器,他可以用手头的任何东西杀人,包括铅笔,或者操纵别人为他杀人。
他喜欢用刀,体会杀戮过程带来的快感。而亚瑟是依赖武器的,起码我们知道,没有那支枪,他不会迈出第一步。
在观众的视角里,希斯·莱杰的小丑,他是如此
莫测,他任何的动作、表情、声音都意味着危险;而亚瑟的犯罪行为是
可预判的,当他带着枪走上莫瑞的脱口秀时,你知道他会开枪。 所以这一轮,也叫“超级反派”的犯罪能力之争,
希斯·莱杰胜出。
人物和表演 出演“小丑”这个角色,对演员来说就是一次“
磨难
”,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当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用疯魔般的表演,为“小丑”赋予了神话色彩的同时,场外的他们也没少遭罪。 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前,希斯·莱杰为了找到这个角色的感觉,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整整
一个月,从汤姆·威茨的音乐,库布里克的[发条橙],以及蝙蝠侠系列漫画中寻找灵感。
也有种说法称,正是出演这个角色带来的心理创伤,间接导致了希斯·莱杰的死亡 同样的,杰昆·菲尼克斯为这个角色减掉了
50磅的体重,算是一种饮食失调。他瘦到能清晰看到上半身的骨架,这种自虐式的减重也让杰昆的脾气变得比较暴躁,他在片场会对摄影师发火,有时不得不提前离开片场。
最终,希斯·莱杰得到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
最佳男配角奖,他用自己鸭子般的肢体语言,完美演绎了一个鲁莽怪诞的疯子,一个威胁和恐怖的混合体,在电影里完全抢走了蝙蝠侠的风头,也让观众第一次愿意承认,希斯·莱杰这就是“小丑”这个角色的本体。
而时隔11年后,杰昆·菲尼克斯又带来一个全新的“小丑”,他用一种
卓别林式的身体语言,在一支支舞蹈中,展示了恶之花从萌芽到绽放的全过程。
同时身为“小丑”,使人“
发笑”是他们与与生俱来的使命。希斯·莱杰的小丑,你永远猜不到他下一秒会做些什么,带来的是一种战栗后的
假笑;而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他说着不好笑的段子,带来的是一种无奈的
苦笑。
就其角色本身而言,希斯·莱杰的小丑是
依附于蝙蝠侠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和强硬的对抗,就像他在牢房里对蝙蝠侠说的,“你的存在让我觉得人生完整”。
而亚瑟是一个全面而丰满的人,因为他是电影中的
唯一主角,有充足的时间从头开始塑造这个角色。蝙蝠侠不是他的敌人,他的敌人是哥谭市,这也使得他的性格范围更广,可塑性更强。
所以这一轮,立场不同,各自出彩,
平局。
电影 脱离电影而单独评价其中的人物是片面的,还要看他们在各自电影中对剧情推进和主题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蝙蝠侠:黑暗骑士]与[小丑]在叙事上的共同点是,都在强调“
两面性”。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人是具有两面性的,小丑和蝙蝠侠就像哈维·丹特时常用来做决定的那枚硬币,前者为“恶”,后者为“善”。 没有小丑制造的混乱,也就无需蝙蝠侠出面维持正义,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对方存在的意义,小丑之于蝙蝠侠,就如同罗宾的作用。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两种观念的对峙下,蝙蝠侠最终坚定了自己的身份 —— 默默守护光明的黑暗骑士,而“小丑”可以说是帮助蝙蝠侠认清这一事实的
幕后推手。 [小丑]中的两面性体现在一个身体里并存的
两股力量 —— 亚瑟与小丑。外部的环境使得两者交替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枪响的那一刻,亚瑟退散,小丑开始接管。虽然也很精彩,但在格局和深度上,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差距还是不小。
其次,[蝙蝠侠:黑暗骑士]是一部“离漫画很远,离现实很近”的电影,而[小丑]就显得比较摇摆,一方面,电影用八十年代的纽约为原型设计了哥谭市,想要和现实离得近一点,可是在某些重大转折点上,又不得回归只会在漫画中出现的情节。
而且在剧作上,[小丑]对于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有着明显的借鉴。[蝙蝠侠:黑暗骑士]在情节和主题上都要复杂得多。 所以这一轮,
[蝙蝠侠:黑暗骑士]胜出。
▼
综上,根据两位选手的得分情况可知,本次“小丑PK赛”的结果就是 ——
平局。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Why so serious?”
其实举办本次比赛无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样的比较如果非要分出个胜负的话,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存在输家,且赢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
影迷。
虽说比赛是“玩票”性质的,但该走的流程还得走完。最后照例来到鸣谢环节:
首先感谢哥谭市,感谢它孕育了“小丑”这个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其次感谢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出色的表演,这是影迷们的福分;
最后,当然要感谢伟大的电影,因为只有当“小丑”出现在电影中时,我们才会为之欢呼。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小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站在其中任何一方的,对吧?
好的,本次比赛到此结束,有缘下次再见。
如果还有下一个“小丑”出现的话。
▼
影迷互动
你更喜欢谁的小丑?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