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ython一种动态类型,解释性的语言,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Python运行慢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万物皆对象的特性,就是导致其运行慢的一个原因,这篇文章就是想聊聊这里面的一些细节。
慢的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Python比Fortran和C语言慢。
动态类型
Pythn是动态类型而不是静态类型的,这意味着,在程序执行时,解释器并不知道变量的类型。下图可以用来说明C变量和Python变量的区别
对C语言来说,编译器在声明变量的时候就知道其类型了;对Python来说,程序执行时只知道一个变量是某种Python对象。
对于下面的C代码
int a = 1;
int b = 2;
int c = a + b;
编译器始终知道a
和b
是整型,在执行相加运算时,流程如下:
- 把
赋值给1 a
- 把
赋值给2 b
- 调用
binary_add
(a, b) - 把结果赋值给
c
实现同样功能的Python代码如下
a = 1
b = 2
c = a + b
解释器只知道1
和2
是对象,但是并不知道这个对象的类型。所以解释器必须检查每个变量的PyObject_HEAD
才能知道变量类型,然后执行对应的相加操作,最后要创建一个新的Python对象来保存返回值,大致流程如下:
-
把
1
赋值给a
- 设置
a->PyObject_HEAD->typecode
为整型 - 设置
a->val = 1
- 设置
-
把
2
赋值给b
- 设置
a->PyObject_HEAD->typecode
为整型 - 设置
b->val = 2
- 设置
-
调用
binary_add
(a, b) -
a->PyObject_HEAD
获取类型编码 -
a
是一个整型;值为a->val
-
b->PyObject_HEAD
获取类型编码 -
b
是一个整型,值为b->val
- 调用
binary_add
(a->val, b->val) - 结果为整型,存在
result
中
-
-
创建对象
c
- 设
c->PyObject_HEAD->typecode
为整型 - 设置
c->val
为result
- 设
动态类型意味着任何操作都会涉及更多的步骤。这是Python对数值操作比C语言慢的主要原因
Python是解释型语言
上面介绍了解释型代码和编译型代码的一个区别。智能的编译器可以提前预见并优化重复或不需要的操作,这会带来性能的提升。编译器是一个大的话题,这里不会展开。
Python的对象模型会带来低效的内存访问
和C语言的整数对比时,我们指出了Python多了额外一层信息。现在来看看数组的情况。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标准库中提供的List
对象;而在C语言中我们会使用基于缓冲区的数组。
最简单的NumPy数组是围绕C数据构建的Python对象,也就是说它有一个指向连续数据缓存区的指针。而Python的list具有指向连续的指针缓冲区的指针,这些指针每个都指向一个Python对象,结合上面的例子,这些Python对象是一个整数对象。这个结构像下面这样
很容易看出,如果你正在执行按顺序逐步完成数据的操作,numpy的内存布局比Python的内存布局更为高效,无论是存储成本还是访问的时间成本。
为什么使用Python
鉴于Python天生的低效率,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Python呢?种种理由大致可以归结为:动态类型使得Python比C更容易使用。Python非常的灵活和宽容,这种灵活性可以有效地利用开发时间,并且在那些确实需要C和Fortran优化的场合,Python可以轻松链接到已编译的库中。这也是Python在科学社区的使用率不断增长的原因。
一探究竟
上面已经提到了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下面我们用Python的一些工具来做一些验证。
下面的实验使用到了python, ipython, numpy,版本信息如下:
- python:3.6.5
- 1.13.3
In [1]: import sys
In [2]: import numpy
In [3]: sys.version[:5]
Out[3]: '3.6.5'
In [4]: numpy.__version__
Out[4]: '1.13.3'
本次实验使用机器64位的机器,如果是32位的机器话,下面提到的一些struct可能会有所不同。
整数
Python的整数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In [5]: x = 42
In [6]: print(x)
42
接口的简单性掩盖了底层的复杂。在之前的内容里有提到过Python整数的内存布局。现在我们使用Python内置的ctypes
模块来自省整数类型,前提是需要知道在C API中Python整数类型的定义。
在CPython中,变量x
存储在一个名为_longobject的struct中,源码见Include/longintrepr.h
struct _longobject {
PyObject_VAR_HEAD
digit ob_digit[1];
}
其中PyObject_VAR_HEAD
是一个宏,在Include/object.h中定义的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
PyObject ob_base;
Py_ssize_t ob_size;
} PyVarObject;
其中PyObject
在Include/object.h中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object {
_PyObject_HEAD_EXTRA
Py_ssize_t ob_refcnt;
struct _typeobject *ob_type;
}
其中_PyObject_HEAD_EXTRA
是一个在Python版本中通常不使用的宏。
将上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构
struct _longobject {
long ob_refcnt;
PyTypeObject *ob_type;
size_t ob_size;
long ob_digit[1];
}
这里面ob_refcnt
变量是对象的引用计数,ob_type
是指向包含该对象所有类型信息和方法定义的结构的指针,ob_digit
保存实际的数值。
有了上面的知识,可以开始使用ctypes
模块来观察时间的对象结构并提取上面的信息。
现在来用Python定义一个C的struct
In [7]: import ctypes
In [9]: class IntStruct(ctypes.Structure):
...: _fields_ = [
...: ("ob_refcnt", ctypes.c_long),
...: ("ob_type", ctypes.c_void_p),
...: ("ob_size", ctypes.c_ulong),
...: ("ob_digit", ctypes.c_long)
...: ]
...:
...: def __repr__(self):
...: return (
...: "IntStruct(ob_digit)={self.ob_digit}, refcount={self.ob_refcnt}"
...: ).format(self=self)
...:
现在用42来做实验。在Python中,id
方法会返回对象的内存地址:
In [10]: num = 42
In [11]: IntStruct.from_address(id(42))
Out[11]: IntStruct(ob_digit)=42, refcount=61
可以看到ob_digit
指向了内存中的正确位置。但是这里只创建了一个对象,为什么引用次数是61呢?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性能优化,Python使用了很多小的整数,如果为每一个数字都创建一个PyObject
,会消耗掉不少内存。出于这个考虑,Python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做了单例实现,这样每个数字在内存中只有一份拷贝。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个范围内创建一个新的Python整数时,只是创建了一个对该数值对象的引用。
In [16]: x = 42
In [17]: y = 42
In [18]: id(x) == id(y)
Out[18]: True
上面的例子中,x
和y
都指向了同一个内存地址。在使用更大的数的时候,等式就不成立了
In [19]: x = 1234
In [20]: y = 1234
In [21]: id(x) == id(y)
Out[21]: False
Python解释器启动时候会创建很多的整数对象;可以看看这些对象的引用分布
%matplotlib osx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ys
plt.loglog(range(1000), [sys.getrefcount(i) for i in range(1000)])
plt.xlabel('integer value')
plt.ylabel('reference count')
Out[8]: Text(0,0.5,'reference count')
可以看到0被引用了数千次,一般情况下,引用的频率随着整数值的增加而减少。
再来看看ob_digit
对应的值
In [8]: all(i == IntStruct.from_address(id(i)).ob_digit for i in range(256))
Out[8]: True
如果更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对于大于256的值,ob_digit
就不能对应到正确的值了:在Objects/longobject.c中对数值有一些移位操作,这也是Python对一些大整数的处理方式。
比如
In [11]: 2 ** 100
Out[11]: 1267650600228229401496703205376
这个值显然是超过了long
类型的范围了。
List类型
现在来看看一个更复杂的数据类型:List。同样能在Include/listobject.h中找到List类型的struct结构:
typedef struct {
PyObject_VAR_HEAD
PyObject **ob_item;
Py_ssize_t allocated;
} PyListObject;
和之前一样,得到有效的结构体如下:
typedef struct {
long ob_refcnt;
PyTypeObject *ob_type;
Py_ssize_t ob_size;
PyObject **ob_item;
long allocated;
} PyListObject;
其中PyObject **ob_item
指向list的数据,ob_size
指出list中数据的个数。
In [3]: class ListStruct(ctypes.Structure):
...: _fields_ = [("ob_refcnt", ctypes.c_long),
...: ("ob_type", ctypes.c_void_p),
...: ("ob_size", ctypes.c_ulong),
...: ("ob_item", ctypes.c_long), # PyObject** pointer cast t
...: o long
...: ("allocated", ctypes.c_ulong)]
...:
...: def __repr__(self):
...: return ("ListStruct(len={self.ob_size}, "
...: "refcount={self.ob_refcnt})").format(self=self)
试验一下
In [8]: L = [1, 2, 3, 4]
In [9]: ListStruct.from_address(id(L))
Out[9]: ListStruct(len=4, refcount=1)
为确保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对这个list增加几个引用,看看会不会影响引用计数:
In [10]: tup = [L, L]
In [11]: ListStruct.from_address(id(L))
Out[11]: ListStruct(len=4, refcount=3)
使用ctypes
可以创建由之前IntStruct
对象组成的复合结构
In [20]: Lstruct = ListStruct.from_address(id(L))
In [21]: PtrArray = Lstruct.ob_size * ctypes.POINTER(IntStruct)
In [22]: L_values = PtrArray.from_address(Lstruct.ob_item)
看看每个元素的值
In [23]: [ptr[0] for ptr in L_values]
Out[23]:
[IntStruct(ob_digit=1, refcount=4705),
IntStruct(ob_digit=2, refcount=1102),
IntStruct(ob_digit=3, refcount=559),
IntStruct(ob_digit=4, refcount=726)]
NumPy的数组
同样的,我们来看看numpy中的数组。其C-API定义的结构见numpy/core/include/numpy/ndarraytypes.h,这里用的numpy版本是1.13.3,不同版本的结构可能有所不同。
In [25]: np.__version__
Out[25]: '1.13.3'
现在用ctypes
来创建一个numpy数组的结构吧。
In [31]: class NumpyStruct(ctypes.Structure):
...: _fields_ = [("ob_refcnt", ctypes.c_long),
...: ("ob_type", ctypes.c_void_p),
...: ("ob_data", ctypes.c_long), # char* pointer cast to long
...: ("ob_ndim", ctypes.c_int),
...: ("ob_shape", ctypes.c_voidp),
...: ("ob_strides", ctypes.c_voidp)]
...:
...: @property
...: def shape(self):
...: return tuple((self.ob_ndim * ctypes.c_int64).from_address(self.ob_shape))
...:
...: @property
...: def strides(self):
...: return tuple((self.ob_ndim * ctypes.c_int64).from_address(self.ob_strides))
...:
...: def __repr__(self):
...: return ("NumpyStruct(shape={self.shape}, "
...: "refcount={self.ob_refcnt})").format(self=self)
新建一个numpy数组试试
In [32]: x = np.random.random((10, 20))
In [33]: xstruct = NumpyStruct.from_address(id(x))
In [34]: xstruct
Out[34]: NumpyStruct(shape=(10, 20), refcount=1)
可以看到已经拿到了正确的shape。现在看看引用计数的情况
In [35]: L = [x, x, x]
In [36]: xstruct
Out[36]: NumpyStruct(shape=(10, 20), refcount=4)
现在可以看看里面的数据了。
In [37]: x = np.arange(10)
In [38]: xstruct = NumpyStruct.from_address(id(x))
In [39]: size = np.prod(xstruct.shape)
In [40]: arraytype = size * ctypes.c_long
In [41]: data = arraytype.from_address(xstruct.ob_data)
In [42]: [d for d in data]
Out[42]: [0, 1, 2, 3, 4, 5, 6, 7, 8, 9]
上面的data
变量存储了Numpy数组中定义的连续的内存块,可以改一下其中的值。
In [43]: x[4] = 555
In [44]: [d for d in data]
Out[44]: [0, 1, 2, 3, 555, 5, 6, 7, 8, 9]
上面的例子可以证明x
和data
指向了同一块连续内存。
比较Python的list和numpy的ndarray的内部结构,明显可以看出numpy的数据对于表示同类型的数据列表来说简单的多。
结语
Python很慢,正如上面所说,一个重要原因是类型的间接寻址,这也是Python对开发者友好的原因。同时,Python本身也提供了可用于破解Python对象的工具,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解析CPython的一些内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