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

从愚昧到文明、从文明到修养,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1张图片
1

我们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去年有一阵子,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说中国人,确切的说:是在说大陆人修养不够。

比如说: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比如说在旅游景区上厕所不冲水、甚至便在便池外面、比如说买东西喜欢哄抢、比如说吃东西会弄得桌面上一片狼籍、比如说在公众场所不爱惜公物、随地吐痰等等。

由此而引发区域岐视,不仅外国人、香港人、台湾人提到中国大陆人,会自然的认为没修养。

连我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没修养--甚至痛心疾首的自我批判:我们就是没修养啊、中国人出去真是丢人啊、我们就是不如别人呀、等等等等,似乎为自己身为中国人很没面子一样。

然而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2张图片
2

与修养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如果我们把镜头拉回到70年代未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以国民素养高著称的日本,也曾是脏乱差的代表,他们的旅行团去海外,被称为’农民旅游团’、他们曾在机场贴上:’不得随意大小便’的警示语。

从经济形势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日本与中国大陆现在的经济状况相当。

也就是说,当日本的经济水准与中国大陆相当的时候,他们还需要提醒在机场不要随地大小便。

所以,如果放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上,到底谁的国民素养实际上更胜一筹呢?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每个人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自己惯常所处的环境里,我们的行为和修养会最大程度的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3张图片
3

在集体环境里,我们对自我修养的审视

中国从经济落后、社会基础建设基本没有的过去,快速发展到大城市圈的生态环境的现在。

我们在大集体的环境下生活了多年,我们与邻里关系如同家人;我们喜欢大声说话,因为我们从村头喊到村尾,需要这么大的声音;

我们会随地吐痰,因为那时候地面是泥土、那时候街上没的垃圾桶;

我们买东西不排队,还喜欢哄抢,因为我们的物质匮乏,生存永远比风度更重要,我们需要快速的行动抢占仅有的资源,以保障基本生存;

我们吃东西会弄得桌面一面狼籍、会发出不雅的声音,因为我们从饥饿的年代走过来,我们的父亲辈都经历过抢着将碗里三分之一的饭吃完然后抢着再盛满,然后再迅速吃完下地出工的时代,优雅在这种环境里没有生存空间;

这几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公共次序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得更短,但对于个人信息私密性却更高。

于是我们开始熟悉和习惯新的生活环境,然后重新构建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习惯。

我们曾有的生活习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不断的被打破,不断的被重构,直到重新匹配新的大环境。

这种改变和重构当然是需要过程的:有的人过程短,在新环境里便如鱼得水; 有的人过程长,在新环境里便各种不适,小心又小心,还是会偶尔表露出曾经大集体的行为习惯。

就像我们出去旅游,实际上因为国际环境对我们带有偏见的报道与选择性的事件曝光,我们大陆的游客甚至是小心冀冀的--说话轻声细语、问路语气谦恭,我们会因为别人一个异样的目光而立即反省自己的行为、会比在自己国家时更克制自己的脾气。

但仍会有偶尔的习惯性行为,会与当地的环境不那么匹配,从而被媒体或那些自以为有修养的人指责又指责,放大又放大.

难道这种不适应、这种偶尔的行为与环境不匹配,就是没修养吗?

从愚昧到文明、从文明到修养,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国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正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的不适应、不匹配的行为,只是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的适应阶段,与修养根本就没有关系。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4张图片
4

我们看到许多鸡汤文写过,一些上辈特别重修养、特别优雅的女性,她们任凭环境改变、穷困贫乏,都能保持自己从小养下的、良好的、优雅的姿态。

这同样说明一个事实:这些女性是在生活富足的环境里成长的,她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与礼仪教导,她们或从书本或从游历中了解到另一种文明的方式,她们所有的行为,足以与她所处的环境所匹配。

而当她转换到一个相对落后的环境时,她原有的生活习惯已经远远高于与现存生活环境的匹配度,因而在那个大多数人都很粗鄙的环境里,越发显得修养十足。

而相反的,一个在农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初到城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更文明的环境,他原本的生活习惯就完全不能与环境相匹配--他不能很好的过马路,因为可能看不懂红绿灯; 他习惯了在超市拿了东西就买单,不知道还要排队。

于是在城市人的眼里,这个农村来的人就成了没修养的人。

于是:

与更文明环境相匹配的行为习惯,到了一个落后的环境里,便成了优雅与修养的最好代表;

与相对落后环境相匹配的行为习惯,去到一个更现文明的环境里,便成了粗鄙与没修养。

而实际上,这种差异是经济与环境不同所带来的匹配度不同,而不是修养的缺失所至。

就如人类从原始时代的裸体,发展到穿衣;从茹毛饮血,到熟食烹任;

这都是社会发展的文明所带来的改变,若让你现在重回裸体,自然的在阳光下行走,当然是已经不可能了;

这就是文明的进程,了解一点人类发展进程的人都能理解。可为何放到现在国人的身上,这种过程就变成了素质低下呢?

我们只是在转换城市环境与社会阶层时,我们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那是社会环境发展促进人的行为文明的一个必经过程。

所以我依然认为,我们在自己固有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阶层里,我们都是有修养的人。只是在环境转换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为还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匹配而已。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5张图片
5

修养是反省自身,理解他人,认同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在没有警察的时候,我过马路会不看红绿灯。而现在与家里的小朋友一起过马路时,这个陋习被他批评再三。

在这件事上,我象个孩子,而他象个大人,反复的、不厌其烦的教育我,直到我改变。

所在现在无论有没有警察、有没有小朋友在身边,我都会自觉的等到人行灯变绿才过马路--这就是从学习到适应、从适应到匹配的过程。

我们的国家在飞速的发展着,我们的下一代所生存和受教育的环境,与国际环境已经没有太多的差异,若说有,也只是地域习惯差异而已。

他们生活环境与国际环境越来越接近、他们有机会走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不同的社会文明,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与不同环境的匹配度越来越高。

在社会环境对人的文明推动促发展进程中,到了他们这一代、然后他们的下一代,已经可以消除这种因经济落后、生存环境差异而导致的差异。

但那时候,会不会还被某国某人说我们中国大陆人没有修养,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说中国大陆人没修养的时候,实际上不是在说修养问题,而是在表达他们对中国大陆人的岐视、在表达对中国大陆曾经的经济落后的嘲笑。

难道,我们要因为别人带有偏见的岐视和嘲笑,而认为自己是真的没有修养吗?

实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修养是反省自身,理解他人,认同差异。

所以,那些带着偏见和岐视,选择性报道和曝光所谓的中国大陆人没修养行为的人和媒体,他们自己的修养又在哪里呢?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6张图片
6

理性看待,多元思维

世界是多元的,人也是多样的,以上观点,并不否认我们大陆人,确实有真正没有修养的人--与环境无关、与习惯无关,实实在在的没有修养的人,确实存在。

同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阶层,同样都存在这样的人;而他们只能代表自己,并不能代表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

我们该指责的是真正没有修养的人,而不是以偏执和单一的思维方式,拒绝了解事实的真象,随意的将没有修养的标签贴在全体中国大陆人的身上。

社会科技与资讯已经这么发达,拜托那些随意指责和贴标签的人、拜托那些看到信息不加分析、人云亦云、不加证实就转发的人,多动动脑子吧。

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_第7张图片
7

入境随俗,自我成长

上周写过一个关于职场穿衣的文,说的是你的衣着打扮要符合你的职场身份与职业定位;

同样,在整个社会中,我们的努力让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匹配,

同样,我们若出行,我们努力去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人文环境等等,我们一步一步让自己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匹配,我们用自己的修养去包容和善待所有还走在适应和改变路上的人。

所以,我们的修养是社会经济环境给的、是你所处的社会阶层给的、是你在努力让自己与环境更匹配中自己给的。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众生,真正的修养是做好自己,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