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商行赴港IPO的热情遭遇投资者冷对。
原标题:城商行港股IPO遇“凉”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 晓 见习记者 谢水旺 北京、上海报道
城商行赴港IPO的热情遭遇投资者冷对。
12月3日,青岛银行(03866.HK)正式登陆H股,成为继重庆银行(01963.HK)、徽商银行(03698.HK)、哈尔滨银行(06138.HK)、盛京银行(02066.HK)之后第五家登陆H股的城商行。
当日,青岛银行以此次发售最低价每股4.75港元开盘,盘中一度下跌至4.74港元,最终报收每股4.77港元,微涨0.42%。此前,青岛银行获得6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七成股份。
紧随青岛银行,锦州银行也即将登陆H股,但其仅获得1家基石投资者认购15%的股份。而郑州银行将于近期公开发售。
市场已开始担忧城商行港股IPO是否将遇到寒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城商行现阶段IPO遇冷,既有港股市场投资者自身特点,也与上市时机有一定关系。“临近年底,一般大型机构投资者此时都不再积极参与投资。”
此外,内地银行业不良资产和经济下行的状况,也成为投资者目前的主要担忧。
城商行港股遇冷
“比较惨淡,投资者没有热情。”针对青岛银行的首日表现,北京某券商银行业研究员感叹。
截至2015年9月底,青岛银行总资产近1800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39.3亿元、685.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7%,“低于全国及山东省银行业平均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对比A股银行上市首日表现发现,16家A股上市银行中,绝大多数在上市当天表现良好,其中,浦发银行(600000.SH)首日涨幅达177.5%,宁波银行(002142.SZ)上市首日涨幅也达到140.54%。
反观港股,上市银行IPO首日多表现平稳,甚至偶有破发情况发生。如光大银行港股上市首日略有下跌2.02%,而光大银行A股上市当日上涨18.06%。而且与A股相比,银行港股上市波动幅度都很小。
银行股在港股估值也长期低于A股估值。 Choice数据显示,以12月3日为例,A/H股比价最低的为工商银行的1.24,最高的中信银行已达1.90。
“银行股上市首日的表现,也和时机有一定的关系。”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表示,临近年底,一般大型机构投资者此时都不再积极参与投资。因为如果参与的话存在较大波动的不确定性,会对自身的年终业绩造成影响。
“在香港市场,和A股‘皇帝女儿不愁嫁’等心态不同,除了基本的推介路演外,也要考虑临近年底时,投资机构的业绩考量、圣诞新年假期的消极情绪等因素。”
“在香港的资本市场,圣诞节、新年假期、春节假期、暑假等,相对都较为平淡。” 不过,也有其他公司赴港IPO获得热捧,但均非银行股。中国派对文化、中国再保险在招股期间均得到市场的热烈反响,分别获得161.8和92.9倍的超额认购。
沈萌表示,持续不断有城商行赴港IPO,已经吸纳了较多对此行业题材有兴趣的资金。越到后面城商行IPO越难得到积极响应。
市场差异下,不少已成功登陆H股的内地银行也纷纷谋划回归A股,以获得更高估值继续补充资本金。
上述城商行中,包括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徽商银行均公开表示启动回归A股计划。其中,盛京银行今年3月还曾公告称由于成功登陆H股,撤回A股上市申请,但8个月之后,为继续补充资本金,其A股招股说明书已于11月27日在银监会官网公开。
“由于现阶段登陆H股相对门槛较低,审核等更为容易,急需补充资本金的银行选择先登陆H股获得补充资本金的通道。”董希淼称。
市场仍担忧银行资产质量
赴港IPO遇冷背后,城商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也成投资者关注焦点。
“国内银行业已进入低增长时期,业绩增速大幅放缓,资产质量恶化较快,难以获得高溢价估值,这是重要因素。”上述券商银行业研究员表示。
青岛银行H股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6月30日,青岛银行不良率为1.19%,在港股上市城商行中偏高。重庆银行、徽商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同期不良率分别为0.90%、0.97%、0.40%、1.36%。
但这一不良率在国内银行业仍处于正常水平。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作为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香港市场会从经济运行、财务数据、潜在风险等多个角度观察银行股。
不过,也有声音表示,投资者对于银行业的不良状况过于担忧。
一家股份行高管表示,尽管现阶段银行业利润增速有所下降,但不管怎么说,银行的利润仍在增加,银行业仍是不错的行业选择。银行业不良也在可控范围内。
“对银行业的不良情况应当客观看待。”董希淼认为。
他认为,银行股目前相对还是比较好的资产配置。加上混合化经营提速,有望提升银行股估值。此外,银行股相对来说在财务和经营治理上更加规范,也能够为股东带来积极回报。
“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和不良控制等都处于较好水平。”
(编辑:辛继召;如有建议或线索,请联系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