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自上海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济网
国企改革大潮之下,高铁和核电领域的合并,为民航业提供了畅想空间。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继国航、东航、南航货运板块拟合并成立新公司的消息流传数月后,近日又有传闻称国航与南航正在酝酿合并重组。
上证报认为,尽管此事还待正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央企的整合高峰期已至。
国航与南航的强强联合,有多强!
年报数据显示,国航和南航201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48.26亿元和1083.13亿元。
数据显示,2014年底国航与南航分别有322架和472架飞机,机队规模分别在全球排名第十和第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航空公司共有967架飞机,第二名达美航空共有785架飞机。也就是说,如果国航和南航的合并成行,也将跻身世界前三名。
中国112家央企或重组为30至50家
随着6月5日中央深改组通过国企改革意见,央企改革和整合走入实质操作阶段。中央层面针对国企改革的动作频频,意味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在中央企业四项试点以及南北车整合等事件推动下,国企改革进程将得到自上而下的加速推进,央企改革试点的范围将陆续大规模铺开。
实际上,央企整合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后为加强市场化竞争,对大国企进行拆分,中国南车、国家电力公司、中船工业、中核工业等企业都是由当初国家所有的总公司拆分而来。但这些行业内的领头羊仍逃不出“分久必合”的历史逻辑,如今,央企从十余年前“分”转向了今天的“合”。
李克强总理对本轮整合的定位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从战略角度而言,这意味着如今的“分久必合”实为“强强联合”。
数据显示,国资委目前共有112家央企,旗下共有277家A股上市公司,当前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专家预测,未来5至7年之内,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家,届时如今的央企也将有一半以上不再控股。
央企“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最为明显。
央企的重组模式是什么?
无论是成立航空货运公司,还是中航工业拆分航空发动机板块,抑或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合资成立华龙公司等,其重组的模式都颇为类似:即将央企存量资产中优质或者具有发展前景的板块单拿出来作为“创新发展”的增量。
“将优质存量变为创新增量,是实现顶层方案‘三个一批’精神中‘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一种途径,也是本轮央企整合的一种新趋势。”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这种重组最大的问题就是,凡是赚钱的优势板块企业通常舍不得放,所以这种重组往往是来自于上层推动,根据国家的需要推动。”
实际上,这样的模式此前已有先例。由三大运营商共同出资组建的铁塔公司就是如此,由铁塔公司统一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后,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还有中远、中海集团正在停牌筹划的重组,据悉,双方谈判的焦点就是合并两家集团的集装箱航运业务。若交易达成,将缔造出运力全球第四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该交易也可能助推(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国企业高度分散的境外集装箱航运业务的整合大潮。
央企合并有哪三大优势?
1、实力增强:合并后的国企规模增大,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海外投资更具有优势。
2、避免同质竞争:合并之前,中国南车为了进入中国北车的传统领域——阿根廷市场,不惜降价50%,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3、产业链更完整:合并后的国企可以拥有更完整的产业链和流程。合并前的国企大而不强,一些国企长于研发,一些国企长于销售,合并后将形成集合优势。
盘点哪些行业重组预期最高:
央企的重组整合是历次国企改革的主要体现。截至目前,从南北车合并到中远中海重组,再到中航工业的航空发动机板块拆分,以及昨日宣布核电领域拟成立“华龙公司”,央企“新巨头”接连出水,国家新一轮的战略布局也逐渐明晰。上证报称,目前,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最高。
申万宏源分析认为,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处于竞争性行业、产品同质化高、国际竞争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发生集团层面的合并。另一方面,‘中国制造 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从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来看,央企上榜43家,主要分布在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网、钢铁、有色等行业,而在核工业、航天、航空运输、文化传媒、旅游、纺织轻工方面至今都是空缺。政府可能从国家层面推进这些领域核心力量的合并。
七大行业重组猜想:
【铁路系】
10月20日晚间,中铁二局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据公告显示,初步确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对方为中铁二局间接控股股东中国中铁。在中国中铁与中铁二局资产整合之后,中国中铁的海外业务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未来可能再整合中铁建,或者与中铁建共同出资成立一个国际高铁基建公司。
相关受益公司:中铁二局、中国中铁
【核电系】
在习主席启程当天,中核集团与英国国家核实验室签署了《成立中英联合研究与创新中心联合声明》,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端核技术领域的共同研发合作开了先河。中核集团副总表示,国家还准备成立“华龙公司”,将中核和中广核各自搞的华龙技术,合并到一个公司并对外出口。
相关受益公司:中国核电、中核科技
【航空系】
在航空方面,之前媒体也传出三大货航,即国航旗下的国货航、东航旗下的中货航和南航旗下的南航货运,据悉,此事已经得到了政府高层的认可,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相关受益公司:中国国航、东方航空、海南航空
【航运系】
受航运业低迷影响,通过兼并重组提升效率是唯一出路。日前有媒体报道,中远和中海或将成立航运国资投资运营公司,通过这一平台将两大集团的航运资产进行重组与整合。
通过合并,则航运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对于增加综合竞争力而言意义重大。后逻辑主要是:第一是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第二是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第三是因历史发展原因,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目前中海和中远集团一把手都曾在对方公司担任过高层职务),具备整合的基础。
二者重组必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重组之后船队结构也能进一步优化,减少内耗;航线能够共享,内外贸相结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拓展和巩固客源的同时增强自身服务,适当抬高航线运价,着重管控燃油成本。重组之后,各自取长补短,必将使得我国的集运央企的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相关受益公司:中远航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
【军工系】
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近期公告称,按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将另立门户,成立一家新的国字头公司,与原集团平级,具体方案正在制定中。另外近期风帆股份重组也将注入研究所核心军工资产。
相关受益公司:中航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风帆股份
【钢铁系】
今年3月,工信部就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将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
武钢股份董事长此前表示,中国的钢铁行业若要削减过剩的供应,整合至关重要。近日以来,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政策以削减过剩的钢铁产能,包括鼓励钢铁行业的并购。对于近期业内传出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或将合并的传闻,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合并难度较大。
相关受益公司:武钢股份、宝钢股份
【汽车系】
此处传闻的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酝酿合并事项。5月6日上午,东风集团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正式宣布,现任吉林委副书记、一汽集团前任董事长竺延风将接替徐平出任东风汽车董事长,而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则前往长春,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但目前仍未有官方任职公告。在当前央企整合重组的大背景下,此次两大汽车集团掌门人变更,引发市场对于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战略整合的预期。
两大集团存在整合的潜在可能性:第一是若两大集团合并,合计销售规模将接近 700 万辆,成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第二是两大集团没有重复的合资品牌:东风旗下拥有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东风悦达起亚、东风裕隆;一汽旗下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双方没有重复的合资品牌。但与此同时,由于两大集团业务庞杂,尤其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也面临巨大的整合压力。
相关受益公司: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
来源:综合自上海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济网
新媒体运营编辑 史晗、鲁婧涵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