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能有幸与我“发生和保持正当性关系”的,一定是个识货的女人

3月11日晚,应出版方的要求,在成都大学做过一场签售。虽然书并没有卖出去多少,但演讲及后面的互动环节,竟然有不少东西是值得记载下来的。(下面写的,一部分是现场说的,一部分是现场外的思考。)

开场白是这样的:来之前,我的编辑提醒我,去的时候打扮得帅一点。然而,我想了一下,我又不是去出卖色相,打扮得那么帅干嘛?再说,我这么有内涵,并且人也长得这么有异域风情,似乎也就不需要打扮了吧?实不相瞒,我真是不会打扮的人,平时服装搭配经常不伦不类,并因此而成为一些无聊的人议论的对象。甚至,我偶尔换一件衣服,都能成为他们的谈资。不过,我觉得,我这么不会打扮,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提前把那些不识货的女人都给淘汰掉了。这样,最终能有幸与我发生和保持正当性关系的女人,一定就是个识货的。

(这样的开场白帅不帅?哈哈。现场的反响,大家自行脑补。)

对,多么年来我一直守身如玉,不轻易向女“人门户开放”,就是因为我一直在等那个“识货的女人”出现啊。在等那个哪怕我穿地摊货,她也不介意的女人、那个能够透过我邋遢猥琐的外表看穿我帅气的内在的女人。我刚才回顾了一下,我初次见到粉条儿那天,穿外套的就是在地摊上买的!(我一直觉得,逛商场太耗费时间和脑细胞了。对了,有个需要补充的事情是,粉条儿曾经说,我的着装之所以能成为别人的谈资,是因为我有“明星气质”。哈哈哈。这个狐狸精!)

最终能有幸与我“发生和保持正当性关系”的,一定是个识货的女人_第1张图片

我曾经无比天真地认为,她最初是被我的内在吸引的。因为我的内在实在太优秀了,她便不嫌弃我的外表了。然而,演讲回来再跟她交流,她竟然告诉我,其实,她一开始是被我的外在给吸引住了。(“眉清目秀”“细皮嫩肉”)周国平曾经有篇文章《命运终于把那个最适合的女人送给了我》,此刻,我却想写一篇《命运终于把那个最肤浅的女人送给了我》!

次日,在复旦校友会的3F沙龙上,陈英波开玩笑问我:像你这种不注重打扮的,万一喜欢你的女生介意这个,你怎么办?我说:如果别人对我挑剔,我从一开始就会保持距离。我一直坚持“你不能接受最差的我,便不配拥有最好的我”。相反,如果别人对我的要求很低,我便会格外努力地为了她而变得更好。(在沙龙上,跟我第四次见面的冯颂阳师姐说:今天,是我见过你打扮得最帅的一次。原因,无它,仅仅是因为那个“肤浅的女人”而已。)

所以,结果便是,对我的外表说三道四的,都是一些没资格要求我什么、我也不介意她们怎么看我的人;相反,我真正在意的人,却一直觉得“你恰好丑成了我喜欢的那个样子”。

在现场,提到我的穿着,我还讲了一段很自恋的话:“有一种人,初次接触,你会觉得他很有魅力,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他也就只有那么一点水平,其实很不咋地;还有一种人,刚开始接触,你觉得他不咋地,但再往后,接触越多,你便越会为他的魅力所折服。毫无谦虚地说,我就是第二种人。但是,倘若一个人是先通过我的文字了解到我,欣赏我,再见到我本人,那他肯定会有心理落差,印象直线下滑——因为我不仅长相和穿着对不起观众,而且,还很沉默寡言。我弟弟的同事就有过这种感受,以前求职时遇到的无数个面试官应该也有同感吧?”

“不过,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位同事时,她却说:不,我对你的印象,经历的是‘U字型’变化。所谓U字型,就是,招聘之前,看到我简历上的“杂文的灵感来源于跟男人抬杠的过程中,散文的灵感来源于跟女人调情的过程中”,觉得这一定是一个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的怪才,但录用我之后发现,我不仅人长得猥琐,而且还不善言谈,因此,印象直线下降。但过了两年之后,一方面我工作确实用心,另一方面看到了我在朋友圈发的一些东西,才会发现“他原来没那么差劲”,印象又开始上升。

接着说说签售演讲现场的一些互动。

一个男生问我:像我这种跟你一样的屌丝,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能吸引到女生?

他这个可爱的问题一出来,全场哄堂大笑。不过,我在回答的时候首先说:你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生气。什么叫“我这种像你一样的屌丝”?我自己可以自谦为屌丝,但你不应该说我也是个屌丝啊!

“此外,你的问题,超纲了,我回答不上来。有一个观点‘向Loser请教如何成功,你疯了’,在吸引女生方面,我是个loser,所以,不敢向你提供什么建议。”

回来后,我把这个自认为很机智的回答告诉粉条儿,本来想让她夸奖我一下,结果,她却发飙了:“你这么回答,我很生气。你已经有我了,怎么还能说自己是loser呢?”对她的这一发飙,我虚心接受。事实上,我之前跟她说:“跟你相处这段时间以来,我越来越知足了。”“跟你在一起,我没有羡慕过任何人。”

我之所以在现场说“我是loser,不能给你提供泡妞方面的建议”,是出于我一贯以来对那些掂量不清自己几斤几两,喜欢给好为人师给别人提供“泡妞指南”的家伙的极度厌恶。我可不想成为自己最鄙视的那种人。

还有一个大一的女生问我:你怎么看待成功?

我竟然大言不惭地说:自恋地说,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人。我对成功的定义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现在,我就处于这种状态中。并且,在社交层面上,我还有勇气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不搭理他们,没有什么负担。

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跟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些,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将两者兼顾啊。如果伴侣也能理解并支持我们的人生追求,那就再好不过了。

去年,看到一个段子:有一种人,他们从来不成功,但通过对成功进行重新定义,他们让自己获得了成功。我觉得,这个段子,讽刺的就是我这种人。

在结尾,我给大家分享了一下我前几天在给高中班主任赵彦博老师送书时写的赠言:

在我们那个高99级一班,在赵老师尝试素质教育的年代,我是一个“特别没素质”的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除了考试,什么也不会的人。中学毕业后的好多年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特别差劲,一直不敢跟老师联系。

但到现在,我似乎恍然大悟,也许,对我这种“没素质”的人来说,只要会考试、只要永远都喜欢读书就行了,就够用了。会考试、能考上什么大学,影响到一个人的起点,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而阅读,正是在那个年代里赵老师反复提倡的事情。

现在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那样写吧。

我没有任何文艺及体育方面的特长,因此,整个高中及大学阶段,我一直觉得自己跟那个素质教育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但在走上写作之路的这几年,我逐渐发现了一点:培养文艺爱好,既不是为了应试,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过上有德性和知性的生活。然而,尽管我对文艺一窍不通,但我本来就在过着有德性和知性的生活啊。

似乎,文艺特长的广泛度,只有在浅层的社交上是比较有用的(社交,就是这样一种肤浅的玩意儿),而对提高个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却没有多少益处——很多兴趣广泛,啥都会一点儿的人,照样活得很痛苦。实际上,对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来说,最重要的,既不是你的爱好有多广泛,也不是你在那个爱好上面的造诣有多高,而是你的专注度有多高。(你对这个兴趣的痴迷本身,要比这个兴趣能否成为特长更重要)什么时候遇见一件事,能够让你痴狂,你愿意为之而生、愿意为之而死了,你的人生中就再也不会有平庸的痛苦了。

我曾经十分阿Q地说:兴趣爱好太广泛的人,往往水性杨花,在每个爱好上都是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搞得很精的;相反,像我这种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除了读书、写作及跟人交流外没有别的爱好的人,反而会踏踏实实地在这一个领域里耕耘,时间长了,就会取得一点点“小成绩”。

我在赠言中提到的“只要永远都喜欢读书,就够了”,就是这个意思。

最终能有幸与我“发生和保持正当性关系”的,一定是个识货的女人_第2张图片

以前,我曾经认为,没有文艺特长就是“没素质”,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尤其是,上个月在看过鲍鹏山老师的《素质教育,就是弹弹琴跳跳舞吗》一文后,我更坚信了,“虽然琴琴书画诗词歌赋我一样都不会,我没有任何可以拿出来展示给别人看的技能,但我就是高素质。”因为,我虽然没有文艺特长,但我有价值判断力、有情怀、有说真话的勇气啊。我在送给鲍老师书的扉页赠言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感谢鲍老师,让我变得这么自恋。

很多年里,我一直为自己没有文艺特长而自卑,我也特别害怕别人问我的业余爱好和特长——我似乎在潜意识里觉得,阅读和写作这样的“爱好”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意外的是,在成为一个重量级的书呆子之后,我渐渐发现,那些曾经喜欢过我的妹子,在文艺方面都是特别强的,比如,有学舞蹈出身的、有擅长画画的、有会唱京剧的。 不过,最最最厉害的,当然要数眼前这个“唱越剧的”了——她不仅自己唱得好,而且,还直接把我调教成了一个能给她写戏词的人了。应该说,她们的青睐,基本上已经打消了我这个土包子那些曾经的自卑感。

我在公众号文末的自我介绍中有一段是这样的: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一个不会写诗的诗人,一个不懂艺术的艺术家。虽然我毫无艺术细胞,但我自己就是个艺术品。 “我是个艺术品”这句,经常被某几个同学拿出来黑我。但我确实很自豪。我自己都已经是个艺术品了,那我还需要文艺特长干什么呢?哈哈。

我怎么敢自诩为“艺术品”呢?识货的人,无需解释;不识货的人,不值得解释。

嗯,对,只有识货的女人、只有能真正读懂我这个艺术品的女人,才能有幸与我发生并保持正当性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终能有幸与我“发生和保持正当性关系”的,一定是个识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