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我刚好到桂林实习。一整个专业的同学,一百多号人。去了解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亲身其境去感受当地风景。
一眨眼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偶然翻到实习记录,忆起往昔,怀念不已。
(一)象鼻山
实习第一天,我们自由行动,于是便前往了两江四湖,在此粗略游览了两江四湖景区后便乘竹筏前往象鼻山。首先竹筏来到象山东南方向江中心小岸,在此停留片刻,可从象鼻山侧面观看,山上的普贤塔与上山的石阶道路明显可见,让人心起探索之意。接着到达爱情岛,从爱情岛上岸,循着一定的道路来到象鼻山,景色优美,耐人寻味。
象鼻山又称漓山、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合处。象鼻山是是桂林的城徽。象鼻山因山南尾峰一洞穿山,山形似象鼻饮涧而得名,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山公园是桂林最著名的公园之一,以象山为主景,以桃花江、漓江、爱情岛等衬托。象山上有一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
从看与被看的角度分析,象鼻山可谓是观景的极佳位置。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山石之间。沿石级登高至象山上的普贤塔,则更可俯瞰全园——左可观爱情岛及漓江风光,右可赏公园内部美景。
象山公园围绕“大象”为主题,设置了许多与象有关的山水小品,包括爱情岛岸边的大象石雕、桥梁旁的象鼻喷水设施,另外,道路栏杆上的象型雕刻艺术以及刻有大象历史的景墙,甚至是地面的铺砖,无一不在表现公园的主题。做到随时的呼应与联系,充满趣味性。
(二)木龙湖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木龙湖公园,在这里参观园内景点并完成写生作业。
木龙湖位于广西桂林市区北部,东起漓江,西至中山北路,南靠叠彩山、北临东镇路,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的上方有木龙洞,所以称为木龙湖。木龙湖的位置本来没有湖,是为了沟通漓江与内湖之水脉而造,以木龙湖为中心构成了木龙湖景区,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与木龙湖默默相伴的古宋城墙,更是古香古色。
人工挖掘并建造而成的木龙湖景区,总体布局以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为指导,结合建设范围内地形地址条件,并充分考虑现代人商业、旅游模式等,按空间质感和游览形式分为三大部分。
以建筑辅以传统叠石理水及种植构成的宋代风格建筑群,包括木龙阁、木龙塔、古宋城等。宋代风格建筑由于注重意境,造园中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如木龙塔,色彩较明丽。但其旁的木龙阁,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但却粉墙黛瓦,稍显清淡。木龙阁与木龙塔借体量的大小高低对比,加以色彩对比,使得木龙塔地位更为突出,而木龙阁更为清雅。
以观赏林地、草地、叠彩山为主要空间界面的自然生态景观带。木龙湖周边植物配置良好,物种多样,层次丰富。应用大榕树、棕榈、垂柳、棕竹等营造古朴典雅氛围;灌木方面多采用大叶红花檵木、红背桂、山杜英、假连翘、灰莉等色泽艳丽多彩植物;除此之外,湖边同样栽植了杜鹃、菊科等观花植物。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木龙湖的优美景色。
景区主线的木龙湖水面景观。木龙湖上的叠彩桥横跨于湖两端,站在桥上,便可观望整个木龙湖景观。湖畔曲折,开合之势显著,配以木龙阁与木龙塔的景色,颇具韵味,古朴雅致。
(三)兴坪漓江
第二天下午到达兴坪漓江,在此我们乘竹筏游览的漓江一圈,沿途不仅观赏到有著名的九马画山、黄不倒影、僧尼相会、朝板山、二十元人民币背景图等奇特山峰,还近距离感受漓江水之清凉。
兴坪,桂林山水之精华所在。早有“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最美在兴坪”的说法。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漓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
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奇,是指漓江的山,奇异峻美;巧,是说漓江风景之奇巧,漓江沿途,奇奇怪怪的石山,形象万千,比拟无穷;变,指漓江景致的变化多端,乘船游江,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漓江的水忽曲忽直,忽急忽缓,变幻莫测。
漓江作为桂林地区自然的山水园地,得天独厚,山水相映,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所谓虚,实,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以山与水来讲,山为实,水为虚;以山本身来讲,突出的部分为实,凹入的部分为虚。虚实之间互相交织穿插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四)十里画廊
第三天我们骑单车沿自行车栈道游十里画廊。十里画廊并不是单独的一个景点,而是多个景点分布于十里画廊的两侧,大体上沿着一条轴线串联为一体,即沿着一条轴线使各个景点一个接一个地逐次展开,突破机械的对称而力求富有自然情趣和变化。
阳朔十里画廊位于阳朔月亮山,沿路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被称为阳朔十里画廊。主要景点有图腾古道、月亮山、大榕树、聚龙潭、金水岩、遇龙河、蝴蝶泉、佩桃献寿、海豚出水、尼姑下山、火焰山、八戒晒肚、金猫出洞、马象奇石、龙角山、猴子民愁、骆驼过江、青厄风光、美女梳妆等。我们中途去的景点有遇龙河与金水岩。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
阳朔“金水岩”景区主要有旱洞区、地下河水晶区、泥浴区、岩洞温泉区组成。进入金水岩享受纯天然的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格,感受桂林独特的地下河溶洞,洞内钟乳石雄奇突兀,纵横交错。进入溶洞,走在石笋石柱林立的道路上,听着耳畔传来的流水声,仿佛人间仙境。
(五)园博园
实习第四天来到桂林园博园,由于酷热难耐,所以对整个园的游览还不够仔细,到最后很多园只是粗略看一下而已。不过,总的来说,园博园内多处造园手法运用得宜,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使我收获良多。
桂林园博会的主题为“山水园林,秀甲天下”。园博园区的设计紧密围绕主题展开,通过不同的园林造景手法,呈现融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园林艺术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园艺博览盛会。整个园区景观轴线明确,景观层次丰富。园区分为入口景观区、中心水景区、主场馆区、国际展区、农业科技展区、广西城市展区、园林艺术展示区、湿地景观区等八个区域。
园区遵循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生态与城市相融相存的原则,在园区南部增设园博大道,将桂阳公路与园博园入口相连,大气而美观,整个园区景观轴线明确,景观层次丰富。园区可氛围“一水二路三门五房九桥十四园”的格局,通过这些景点,充分展现出广西园林园艺的特色。整个园博园大体上呈一环形的空间序列,而在每个小园中又是不同类型的序列形式,丰富有序,并借大与小、自由与严整、开敞与封闭等的对比,从而获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此次桂林园博园园区内共有五座仿古建筑,颇具特色。分别是山水园林馆、湿地馆、大雁阁、精品街及游客服务中心,采用了飞檐、翘角等诸多建筑元素。游客中心以及山水园林馆采用的是四合院的形式,趋于内敛、封闭,又使环抱的空间自成一体系,多个四合院落的设置构成点,进而由点构成整个园区的整体面,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作用。山水园林观和大雁阁即是作为被观赏的景观,又可提供观景视点与场所。精品街则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使用功能。
下面是对园博园中贵港园的简单分析。
贵港园,地处园博园的东南部,与“桂林园”隔路相望。贵港园以贵港“荷”文化、“廉”文化为主题,结合山水园林特点,竹节挺拔清幽,莲则清新脱俗,给人宁静悠远之感受。采用自然式为主的布局手法,形成“前厅内院”的空间布局。园区分为两个景区,将白墙黛瓦的岭南传统建筑以及山石、水池、园林植物等诸多素材串联在一起,以游步道连接成启闭开合、富于变幻的环形空间序列,形成园林景观长卷。
自入口开始入园,入口云墙与景墙是序列的开端,将园内景色遮挡,使得入口处空间窄小而含蓄,配以翠竹更显静雅,引人入胜;入园后便预示着即将进入主体部分莲池与莲香榭,此时可见以可见山水小品,空间豁然开朗,气氛迥然不同;经清风廊引导,走向园的纵深处,同时又可窥视北侧园景;接着过石桥来到茅草亭,草亭地势稍高,可居高俯瞰全园,从而形成高潮;再往后至听音阁,听音阁掩映于竹从及枝叶间,颇显清静雅闲,继而进入序列的尾声。
(六)两江四湖
实习第五天来到两江四湖,由于第一天已经游览过这里,所以对各景点的分布也较为熟悉,所以这一天主要是看了一些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景点。对两江四湖里的桥梁建筑较为留意。
古榕双桥、榕溪桥、木龙桥效法了中国古桥梁,展示了古典美;丽泽桥、观漪桥、宝贤桥撷取了西方建桥的艺术,也是创新又别致。榕溪桥的建设基本上达到仿造赵州桥的效果,扁弧曲线柔美,桥面洁白晶莹,桥身轻盈通透,与周围建筑及景观相映生辉,给榕湖这个古老的壕塘,增添了让人赏心悦目的亮点。
另一极具特色的桥梁便是北斗七星桥了。北斗七星桥位于古南门南侧,这是通往榕湖湖心岛的唯一通道,原为九曲桥。为了在桥上突出体现北斗七星,在桥的转折处用一个圆盘,一根图腾灯柱表示星位,图腾柱上的灯光表示星辰,为了使桥面富于变化,便于小船通行,又特地将第六曲桥面设计成拱型。每座桥梁都各具特色,真的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文中评价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指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