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习近平强调经济结构性改革,实际也是推进“十三五”的重要举措,可见中央关注点已从管理总需求转向管理总供给。决策认为要完成经济结构性改革,需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结构性改革能否如期完成是改革的难点所在,也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释放五大信号
作者: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11月10日举行,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这是五中全会后首次召开的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距离公开报道的第九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已经相距8个月时间。
此前的第十次会议没有公开报道,按照正常会议频率,第十次会议应该在5月至6月间召开,而那时正是中国金融市场最为动荡的一个时间段。在危机过后,“十三五”规划定局,新的财经工作重点应该转向落实规划。
第十一次会议内容是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理解为,经济结构性改革,实际也是推进“十三五”的重要举措。
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增长方式转变,即会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政府关注点从管理总需求转向管理总供给,这也意味着“三驾马车”概念慢慢淡化。从总需求结构看,拉动增长的核心是投资,而为了保持一定增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性投资来改善总需求,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管理方法。
如果转向改善供给,则未来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按照供给经济学理论,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市场可以通过要素报酬机制自动调节要素供给和利用。在这种思想下,要想增加要素供给,提高要素报酬,就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制度因素。
可以看到,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一直进行简政放权,期望通过改善制度环境,来刺激民间投资。促进要素供给,进而创造需求,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是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如何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是一个配套工程,需要相应的政策组合,从而构成结构性改革的施工图。习近平给出的施工图是,“实行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
改革是增长的动力,是完成“十三五”的必要条件,同时改革也是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改革搞得好可以刺激要素供给,改革出现问题,则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甚至社会不稳定。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确保改革前行的基础。社会政策托底,则确保劳动者利益有所保障。在这样考虑下,改革与稳增长需要进行适度平衡,改革需要慢工出细活。
不过就施工图而言,产业政策能否精准,微观能否最终搞活,变数较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十三五”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但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应该更多依靠市场选择来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依靠行政规划。因为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市场配置要素,进而搞活微观,增加要素供给。因此可以讲,只有微观搞活,才可能产业搞准。给定制度条件,要实现结构性改革,最终体现在产业结构变化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而搞活微观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从目前改革状况看,虽然政府不断简政放权,但企业经营仍然受制于制度困扰,行政权力有意识的作为和不作为,实际影响着企业运营。
从中央决策看,认为要完成经济结构性改革,需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
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这都是结构性调整题中应有之意,而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可能是政府急需要做的事情。
降低企业成本已经成为共识,未来几年政府会加快财税改革,同时进一步降低税赋,以增加个人和企业要素报酬,从而改善供给。政府可能考虑的方式是,要确保财政支出稳定不下降,在减税同时,以扩大债务规模方式维持收入。宏观经济动态理论认为,减税可以增加当期需求,刺激增长。如果自由市场经济均衡状态是动态无效率的,则引入国债可以改善社会福利,并且能使经济达到资本积累黄金律状态。
股票市场在结构性改革中,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企业融资是微观搞活的重要保障,在传统融资条件下,企业融资遭受所有制约束和规模约束,唯有发展直接融资和普惠金融,才能帮助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从中国金融改革方向看,发展直接融资成为大趋势,因而发展股票市场成为金融改革重要内容。从目前民间创业热情看,其动力不仅来源于要素报酬预期,更受资本增值预期驱动,要想持续促进大众创业,一个有效率的股票市场是前提条件。可以预见,一个以保护投资者为制度基础的股票市场改革,将加快步伐,期待中的长期牛市或已经在孕育中。
结构性改革能否如期完成,不仅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奠定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如何让微观搞活,提高要素报酬,是改革的难点所在,也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带来五大投资机会
作者:李奇霖,经济学硕士,民生固收负责人
本次会议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尽管近年来GDP增速不断下行,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而非全局性的。无论是消费品还是投资,供需都面临结构性失衡。
以消费品为例,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而当前中国人均GDP已达到7800美元。但中国消费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端的变动,一方面是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明显过剩,如衣服鞋帽库存持续增加,价格不断下滑;另一方面是高端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的相关政策看,主要是在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守住民生底线,稳定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工作。经济结构改革成功的前提,是GDP增速维持在合理区间。
一是因为中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有使经济增速维持在中高速水平,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采取激进的改革方式,将使经济增速大换挡,居民福利严重受损,有违改革宗旨。
二是若经济增速跌破合理区间,结构改革也难以成功。经济增速大幅下行,将带来大规模企业倒闭、失业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经济结构改革成果更无从保障。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经济结构改革将带来投资机会,以下五点值得关注:
第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国企的分类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企效率与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1+N”文件体系中的顶层文件于今年9月出台,相关具体工作也已展开。十三五时期,提高国资证券化率将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一是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走出去。二是资产注入,目前我国IPO仍有难度且周期长,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注入资产将是提高证券化率较为便捷迅速的方法。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第二,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本届政府在财税领域已有多项改革措施,如剥离城投企业的政府融资职能、赋予省级政府发债权限、推广PPP模式等,但财税领域仍有诸多改革工作亟需开展,如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座谈会上提到的结构性减税与大力推广PPP模式等。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高科技企业有望享受到结构性减税,税赋的减少将改善其现金流状况,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相应地在资本市场上其估值也应相应提升。而随着PPP制度环境的改善,PPP正在加速签约,一些国企央企以及大型民企已参与到PPP项目中。
第三,化解房地产库存。1998年房改释放了住房需求,带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政策引导与高利润率驱动下,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张,最终使得供给过剩凸显。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是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二是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三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随着库存的消化,房地产业的现金流将得到改善,从而有资金继续开发房产项目或投资其它行业项目。
第四,加快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一是污水、大气、土壤的治理。根据环境部的数据,2014年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品质达标的样本比例均较低,已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环境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未来污水、大气、土壤的治理力度将加大,可能采取的方式包括PPP或第三方治理。二是循环经济。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五,化解产能过剩。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产能过剩企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会议提出要加快化解产能过剩,未来去产能的可能路径一是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减少企业间因不协调导致的去产能阻力;二是加快产能输出,将工厂迁移至中亚、非洲等国家,在供给端消化产能;三是扩大出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等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
小报告(微信号:ifengxbg)是凤凰财经重磅打造的宏观经济分析解读栏目,最前瞻、最权威的分析助你把握投资大势。
新媒体运营编辑 史晗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