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求真相胜于独特

      最近没太写,因觉察到有为写而写的倾向。不因“有觉察”而“要日记”,而是因“要日记”,而“拼凑觉察”。所谓“拼凑”,是用某个逻辑链,把散碎事件整合在一起。从某个角度讲,临在中感知的每件事物都是超越语言、无法言说的,一旦落笔,就必须有视角、遴选、编辑。大脑里的群我众声喧哗,要成文就会论点先行,再根据论点选素材。文学之美,就在于能取舍有度,逻辑通畅,言之有理、有物,又意在言外,让人眼前一亮。所有艺术,说到底都是拉你进故事的雕虫小技。

      谈谈四号独特性的升级。

      经过一年学习,我不那么在意独特了。追求“独特”还不是害怕淹没在芸芸众生里,要刷存在感,引人注意?还不是活在他人的目光里?真是脆弱。现在的我更关心真相。

      打开微信公号,现象是鸡汤、励志、打卡、炫富,本质羊群效应,制造恐慌,带动消费。现象是维密模特摔倒、幼儿园虐待,本质是全国人民趋同,独特思维越来越少。双十一,现象是XX必备,捡便宜,本质是在卖一套一套的人设---- 中产阶级、元气少女、帅大叔,每个人设都有与之匹配的成套衣食住行标配,跟上台演戏似的,披挂上阵,你就是当之无愧的中产或元气。现象是市场细分,本质是人的孤独和脆弱----如果不属于某个团体,我就是漂浮在黑暗宇宙里孤独的尘埃,我就是nobody.

      衣食无忧后,我们的全部努力都在试图加入某个阶层或团体,摆脱nobody的无力感;再升级到更好的阶层,形成优越感、鄙视链。本质都是外强中干、五十步笑百步的可怜虫。

      大众只关注现象,小众关注真相,根据大众需求制造现象,人生赢家。大众追星、信广告、听风就是雨,小众挣他们智商税。公司里越低级的员工越追买Iphone和MK,这世上最好挣的钱是智商税。没可能、也没必要让大众了解真相,社会稳定、刺激消费都需要愚民和顺民。心灵成长不拉动GDP。

      不管是商业规律,还是这个瞬间是否临在,背后的规律都是同一个。庸人习惯听信故事,小众窥见的真相,是同一个大道。

      我抵触的不是丧失独特,而是成为浑浑噩噩、万劫不复的愚民。

      对我而言,静,才能接近真相。吵闹的城中村、路边摊小贩再起早贪黑,也没有在安静的高级酒店谈事的生意人来钱快。越贵的地方越静,嘈杂剥夺人思考和感知的能力。最高级的静是把(打)坐上的品质带到坐下,名为临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追求真相胜于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