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鲱鱼,诱饵,反本能的挣扎

红鲱鱼,诱饵,反本能的挣扎_第1张图片

文丨浩然

红鲱鱼是一种腌制或者烟熏的食用鱼。普通鲱鱼不是红色,但进过腌制、烟熏之后就变成了红色,而且散发出刺鼻的味道,隔着很远就会吸引人的注意力。

据说在英国,逃跑的犯人为躲避猎犬的跟踪,会在路边扔下红鲱鱼,吸引走猎犬的注意力,然后自己接机逃走。因此红鲱鱼也用来象征那些误导、分散人们注意力的事物。如果你在不相干或者不重要的事物影响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那就犯了红鲱鱼的认知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

我们都做过这样错误的判断。比如说看电影时,开片时我们会猜测幕后的黑手,大BOSS是谁。而电影里也会出现一些线索,让我们锁定一些嫌疑人。然后随着剧情的进展,你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是到了电影的高潮部分,真相揭晓,原来大坏蛋是一个在开始非常不起眼的角色。这时你可能会觉得惊讶:啊?他才是真正的坏人呀。但其实你是被人可以操纵的。在电影开头编辑故意布置了一些线索(红鲱鱼)吸引走了你的注意力,让你忽视了真正的幕后黑手。这样你在看到结局时才会产生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

股票市场里也充满了红鲱鱼的陷阱。我们经常看到被炒得很热的概念,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这些可能都是诱饵。上市公司高管和基金公司经理坐在一起协商,然后基金在低位建仓买入股票,带动股票价格上涨,然后公司在这个时候发出“利好消息”,夹带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吸引眼球的字眼。然后市场就好像一个被游客投入了面包的鱼塘,饥饿的鱼儿争相抢食,生怕错过。这时股票价格再被推向一个高点,散户纷纷买入股票加仓,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纷纷卖掉股票套现。这就是韭菜的由来。

历史上这个悲剧重演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人们记不住教训呢?因为本能的驱使。在人类漫长进化的历史中,为了更好地活下去,进化出了一看到食物就冲上去争抢的冲动,否则可能就饿死了。但是现代世界的环境变了,以前的生存方法不再适用了。在现代的世界中,看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马上冲上去,可能就死了。动物争抢食物,动作越快越好。人类争抢资源,却不是动作越快越好。

直接冲上去是不行了,那碰到机会该怎么做呢?桥水基金的Ray Dalio说有效的决策分为两步: First learning well and then deciding。第一步获取信息,第二步做决定。而这增加的第一步,正是反本能的挣扎。学习新知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时代必须要进化出的能力。

这个时代的信息量史已经爆炸到一个非常大的量级,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并没有增加很多。媒体的目的主要是传播信息,而分辨信息质量、警惕陷阱的责任则更多转移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身上。前行路上不光要执行力,还需要思辨力,小心路边的坑,小心红鲱鱼。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鲱鱼,诱饵,反本能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