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照进现实生活的深层思考

小说和其他题材的文章不同,很多时候我们读它都是为了放松。因此,我一向是不屑于读的,总认为它不如床头的哲学典籍、人生探讨来的深刻、厚重,甚至堂而皇之的认为后者更富思想性。

可是读了雾满拦江老师的这部小说《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后,我突然发现小说也可以如此富有思想弹力,并且观其内容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读过几段,我已经不自觉地开始揣摩人物心理,凝视命运走向,感叹情节跌宕了。

读间少休,除罢收获精神上揉捏的欢愉之外,小说情节陡然照进了现实,并且猝不及防地引发了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因此,也改变了我对小说的成见。

由于原文浩大,且限于笔幅,仅于博瀚的文海中拾几处珠翠,供你赏玩。

1.

小说情节:校长(蒋公)首先询及省籍县份、父母存残、弟兄几人等家庭状况,边问边听,一面核对名册;随后又问到工作兴趣,我大胆也是由衷的回答说:「部队中的军事工作已经生疏了,其它性质的工作都愿意学习。」我以为这句话会惹他生气,但见校长在名册上做了一个记号,并没有什么不愉之色。

映射:不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职场里,常常会有这样的主观误解。我们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懊恼纠结,也可能因一件小事而惴惴惶恐。可每每事情到最后,你才发现结果并不像你想的那么不济,甚至在别人眼里惊不起一点波澜。那感觉就像你从一件旧衣服里翻出50块钱,虽然它本就属于你,可你还是带着意外捡来的欣喜,可你的生活本来就是平静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看歌剧时打了一个喷嚏,好死不死,这个喷嚏刚巧溅到了一位将军的光头上,文官很惶恐地一次又一次向将军道歉。将军开始并不在意,可受不了其不断地道歉,最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那人觉得将军不会原谅他,然后无比焦虑地死在了沙发上。说到这,你应该已经知道了,没错,这就是契诃夫的《小职员之死》。

小说情节照进现实生活的深层思考_第1张图片

因此,放下那些所谓焦虑,直视问题本身,主动弱化其对自身的影响,尽力做好后面的事,才是你走出小困境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像上文中的小职员那样,惶惶不可终日,焦点都在自己勾画的大老虎上,不就是自己吃掉了自己嘛?好傻。

2.

小说情节:开训后,我照他的意思为调查报告。可是一开始就遇到一个小小的难题,因为班里发给我们的笔记簿,原就不够用,每一本上扯下一两页,还显不出来,扯多几张万一被发觉了说不定会惹出麻烦来。除了取材于笔记簿之外,可贝不容易找到足以应用的空白纸张。后来还是报告了戴先生,由来人贾金南带进两本航空信纸才算解决。这虽是小事一端,可见无论什么事设想不周总是不成。

映射梦想很美味,可你有筷子和碗吗?作为军统第一杀手,他也算是天赋异禀,人中翘楚。可是在刚开始做事时,他还是不免为纸张不足这等小事考虑周全。所谓“做大事前做小事”,而这些小事就是在不断塑造你的筷子和碗,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的筷子足够长,碗足够大了,梦想才会到碗里来。

小说情节照进现实生活的深层思考_第2张图片

3.

小说情节:戴先生为了这一点,曾特地询问过我,他重视的是我在杭州有没有特殊的工作路线,或是有什么预期的构想。当时,窘得我一时回答不出来。其真正的原因,是属于潜意识的,因为我祖籍杭州,一个人,尤其是思想半新不旧的人,总免不了存有传统的宗法观念,其次,多少受了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吸引,其实,这都与工作无关。

映射:太准了,说的太准了。想茫茫学子,多为事业和未来迷茫,追其源头不过当初就业之一念而已。慢热大叔当年毕业特别想去私企、外企,可是仅因想离父母近点,再加上大城市的情节作怪,冒冒失失来了北京。然而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入国企深似海,跌跌撞撞到如今。虽然职场屡有斩获,可内心之慌忙虚乏、身体之疲劳寒惫又与谁诉说呢?内心深处之人生慨仅被作者一小段情节,勾得七零八落,谓为高明。

可是,人生的奇妙就在于,每当我处事恰到好处之时,逢难冷静应对之时,却又要感谢先前的种种经历,人之复杂矛盾如此可观一二。

因此,回到文中,虽然工作分配完毕后,最终“第一杀手”没有去成杭州,而是去了北京。虽未实现其想法,但可以想见“没去是道疤,去了是个坎儿。”

思索再三,发现其间隐含了多少“辩证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这种力量,因为它能撬动你的思想,甚至人生。

4.

小说情节:郑恩普先生一丝不茍,有高逸的道德修养,他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思考、选择、审慎而出的,这并不是代表他的「深沉」,或藏而不露,应该解释为「稳重」才比较恰当。

傅丹墀先生老于世故,属于饱历风霜的那一类型,不像我们入世未深所表现的那么肤浅。

以阅世未深的我与他们二位打交道,应该承认还要磨炼若干年,除了实实在在、诚诚恳恳之外,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使他们两位心悦诚服的。

映射: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一再强调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勤恳?首先我们说,现行世界是由人类掌控的,而人类的新陈代谢无非是年轻人取代前辈长者。那在更替的过程中,什么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坐标关系?也就是说什么决定了前辈愿意让位给那个“确定的晚辈“?其实就决定于“实实在在、诚诚恳恳”。

越是身处高位的前辈,就越是走过很多的弯路。在那个过程中,他也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常人难以经受的磨难。有的饱经风霜,有的藏而不露,有的淡然处之,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阅尽千帆,阅人无数。在他们名下,任何偷奸耍滑的小伎俩,损人利己的小手段,虚华不定的浮躁气息都是难入法眼的,因为他们深知,唯有踏实勤恳,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才堪大用,才是大才。做事情只知走捷径的,实际上却是在绕圈子。就像一句流行语说的:“现在加的班,都是当年逃的课。”眼前的难题也好,挫折也好,你是绕不过去的,因为未来它还会再次发生。唯有踏实勤恳的去克服,你才能有机会面对更高级的问题,成就更广阔的视野。

小说情节照进现实生活的深层思考_第3张图片

5.

小说情节:报纸上说:「因巡捕阻拦,当街连放数枪」。没有这回事,王文和陈国瑞均未遭遇阻拦,当然不会开枪,又何况陈国瑞的身上也没有带枪。报上又说:「将手枪扔在电报局门口」或「过电报局门前,将其手枪拋弃」等。王文用的枪带回来了,并未扔掉。如果巡捕眞的拾到手枪,那也不是我们的。从这一点可以发现,一件事情的眞象,往往与事实相差甚远。从而可见,一部人类的活动史又将打了多少折扣。

映射:我是不太愿意看历史的,原因就在于写历史或者新闻的人,大多要受某种市场需要的诱导,再深入点说——为了钱。那其实到我们自己,看待事情也总会下意识地存在“趋己诱导”。也就是说,即便事实如此,我们也会把它想成符合我们心境的样子。

就像电影《唐人街探案》所讲:“我们只相信自己眼中的事实。”那这个“自己眼中”带有多少偏见色彩和局限性啊!?

接地气地思考这个问题,你对于同事、领导、朋友、事情本身的评价基于什么呢?不就基于这个人对你怎样或者如何评价你,或者这件事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嘛。看穿这一点后,你是不是能够稍微刨去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地看待下周围的人和事呢?

为什么要努力学会客观看待?因为到最后,你只有通过锻炼客观看待任何问题的能力,你才能客观看待自己,才能发自内心地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蕴含在冰山之下的潜力,给实现梦想提供最大的可能。

毕竟人类史已经打折了,我真切地希望亲爱的你,不要再给自己的人生打个“折上折”。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情节照进现实生活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