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微信诞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中国通讯工具市场,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工具,没有之一。
“移动说,搞了这么多年才发现,原来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从移动联通到微信、从银行到支付宝、从数码相机到手机,这个时代最残酷的竞争已然是跨界竞争。
内田和成在《规则颠覆者》中指出: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和销售渠道、成本结构、行业模式以及品牌形象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展开商战。而我们看到的微信挤占移动联通甚至兄弟软件QQ的市场只是这个跨界竞争时代的一个缩影。
内田和成是庆应义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也是著名的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本总裁,致力于帮助各行业大型企业进行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规则颠覆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通过正反两方面大量的案例,帮助我们转换思维、提出全新的观察视角和分类方法,为自己的企业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立足的基点,从而在商战中纵横驰骋、进退自如。
什么是规则颠覆者?书中给我们做出了解释:那些在跨行业竞争中改变规则、对手和平台的企业就是规则颠覆者。
本书根据是否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是创造出新的盈利模式,将规则颠覆者分为四类:
1、秩序破坏型:
所谓秩序破坏型就是企业不改变原有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向市场导入新的盈利模式来改变竞争的规则,有时候甚至会破坏现有的行业秩序。
以微信为例,微信给移动和联通等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很大威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微信用户之间可以免费进行实时通话。而微信用的是网络线路而不是收费的电话线,只要使用流量或者wifi就可以实现免费通话,无需缴纳额外费用。这就瓦解了移动联通等公司现有的盈利模式。
那么微信是如何盈利的呢?
事实上,微信通过出售表情贴图、游戏装备还有广告等获取利润,而免费通话不过是吸引大量用户的手段。这样一来,微信便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秩序,给原有企业带来极大威胁。
秩序破坏型有“来袭式”和“变身式”两种。所谓“来袭式”指的是从市场外引入竞争策略,微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变身式”指的是市场内部原有的企业亲手打破原有的竞争模式,建立新的竞争规则,“雀巢使者”套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秩序破坏可以从改变主体和方法两种视角出发,采用省略、整合、替换、扩大、增加五种方法来取胜。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行业的业务链进行精准的把握。
2、市场创造型:
市场创造型企业通过提供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或服务来创造新市场,迫使原有企业面对竞争规则的变化。
市场创造的起点是以下两项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兼而有之:
(1)通过增加便利来创造市场:如智能手机、电子书。
(2)通过消除不便之处来创造市场:如网络远程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市场创造型企业会使新市场侵蚀原有市场,而新市场通常是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也就是利基市场。市场利基者则通过专业化经营获取更多的利润。比如GoPro相机正是抓住了索尼、松下等相机巨头所忽视的运动相机这一细分市场,满足了户外爱好者和消费者随时随地拍摄相片上传社交网站的需求。这就创造了崭新的市场、改变了竞争的规则。
市场创造者也可以通过对行业的业务链进行精准的把握,采用省略、整合、替换、扩大、增加五种方法来取胜。
3、业务创造型
业务创造型指的是通过新的盈利模式来提供前所未有的产品或服务。他兼具市场创造型和秩序破坏型的优势,既创造出了消费者未曾注意到的价值,也瓦解了旧有的盈利模式。
业务创造型是以技术可行性为起点或者消费者需求为起点的:
苹果公司不仅发明了洗牌电话市场的iPhone,而且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市场“Appstore”(苹果官方应用商店),消费者通过Appstore购买应用软件,苹果公司则要向软件开发者收取销售手续费。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实现则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创造出的新业务。它是一种在网上免费提供名牌大学课程的平台,扩大了公众接受教育的机会。
4、流程改革型
想要改变竞争规则,不见得非得改变盈利模式或者产品和服务,有些企业着眼于眼前的业务流程,对其加以改善,也取得了竞争中的优势。
流程改革的四种方法是:
重新评估价值链而非业务链:放弃、强化、混搭、单一化。
值得注意的是,《规则颠覆者》一书不仅分别分析阐述了不同的竞争策略,而且根据不同的竞争策略作者也给出了应对策略,为原有企业提供对抗方法,全面阐述在跨行业竞争时代企业的守与攻。
但正如书中所说,竞争规则的变化没有止境。即便是从其它行业跨越过来的的新型开拓者,一旦成为该行业的原有企业,接下来就要面对其他颠覆者的威胁了。
迈出第一步,谋求变化,企业和个人才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