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ttersnap |unsplash
鹏华基金梁浩是市场上长期专注于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从2011年开始,其管理的鹏华新兴产业(206009)就具有鲜明的成长股特征。梁浩擅长对于个股深度挖掘,常常能领先于市场找到未被发掘的成长股。同时,由于行业相对分散,梁浩组合的波动率也不大。
梁浩对于社会发展的变化,有着强烈的热情。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变迁,是投资中重要的Beta来源。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的大Beta很可能来自科技创新,互联网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率提高,科技在给企业赋能。
你的投资框架是什么?
梁浩 我的投资框架形成和自己的从业经历有比较大关系。我是2008年加入鹏华基金,用了三年时间在2011年担任基金经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2009年挖掘的一个股票,在一年半时间给公司贡献了很大的盈利。在2011年担任基金经理后,我又在一个几乎顶配的股票上赚了超过10倍的收益。
这两次经历给我带来了深度个股挖掘产生的正反馈,也让我投资风格偏向自下而上选择成长股。和传统自下而上基金经理不同的是,我的研究偏向产业发展趋势,和公司管理层沟通也是更多沟通对于产业发展的深度探讨。用一级市场方法,管理二级市场的钱。
自下而上深度研究要逼近这个公司的真实状态,这也是那么多年我自己切身的体会。所以我的风格就是特别自下而上,做个股深度研究,然后持股周期也很长。即使短期的下跌,基本面不变,我也是不会卖出的。
能不能理解,你是追求个股的Alpha?
梁浩 证券投资的超额收益率可以看做两部分之和。第一部分是Alpha,收益和整个市场涨跌无关。第二部分收益来自整个行业和市场的上涨Beta。我把Beta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行业,一部分是市场。当行业表现好的时候,你配对了行业就有收益。在一些环境下,Beta收益常常大于Alpha。
大家常常会说,Alpha和Beta不可兼得。你要么自上而下抓Beta,要么自下而上抓Alpha。没有人能同时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做好。实际上,我做了几年自下而上的个股Alpha挖掘后,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把Alpha和Beta都抓住才行。这里说的Beta,不是今年赌一个行业,明年再赌一个行业,而是大的社会发展的Beta。
我们看美国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是科技、可选消费和医疗,这就是大Beta。相反,电信服务、公共事业、原材料是三个表现最差的行业。欧洲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化工、医疗保健、食品饮料;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银行、电信、零售。然后再看日本,过去三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精密仪器、医药、交通运输;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空运、银行、矿业。最后看中国,2005年以来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钢铁、采掘,交通运输。
我们一比较就发现,各国表现好的Beta,都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你首先要理解这个国家的Beta在哪里,否则你长期在一个弱势行业做研究,收益可能非常少。
稳定的GDP增长是中国经济的最大Beta。城市化和人口红利,以Beta的形式渗透于很多行业之中。中国的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很好,背后受益于人口的红利。Beta是长期好的赛道,找到这些长期有Beta的行业,再精选出优秀的个股,就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过去强于Alpha,但弱于Beta。在经历过这一轮周期后,希望自己能在Beta上有所改进。
那么如何构建同时把握Alpha和Beta的能力呢?
梁浩整个做投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全方位自我修炼的过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一个初级研究员的时候,需要对行业内不同的公司进行研究。到了资深研究员,要理解不同的子行业。做了基金经理后,一开始需要扩大视野范围,多了解不同的行业。之后,一个基金经理会进行市场本身的思考,再到社会的思考。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来看待市场。
投资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基金经理不是要打败市场,打败其他人,而是要战胜自己。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学习的心态,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心态,要能够自我否定。
Alpha和beta的能力只能在这样的心境下,依靠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修炼出来。一定是需要时间的。
那么未来你看好哪些Beta呢?
梁浩 基于时间周期,投资者有三个赛道:短期赛道、中期赛道、长期赛道。短期赛道看重盈利预测上的预期差。中期赛道看重行业景气,包括盈利增速和估值的提升。长期赛道看重国家禀赋,从具有国家背景的优势行业中寻找机会。拉长来看,增长是A股市场最有效的“因子”。大家经常会说分红收益率,我认为有增长的分红收益率才是好的指标。没有增长的高分红收益率,是一个无效的分红收益率,尤其在发展变化如此之快的中国社会,更是如此。
我们看美国股市,在2000年到2010年的时候,科技创新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美国股市大体呈现震荡格局。但是在1995到2000年,美国股市表现很好,背后的Beta是PC互联网创新的浪潮。过去10年美股的Beta也是来自科技创新,是这一轮移动互联网的突破。
从美股市值占比的变化看,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技术驱动的行业,具备明显的扩张趋势。90年代初美股市值最大的公司以能源和消费为代表,包括美孚石油、沃尔玛、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到了今天,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都是以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为代表的科技公司。
中国股市的行业占比上,金融还是占了大头。从2010年到2017年,可选消费占比从10%增长到了18%,信息技术从3%增长到了7%,房地产从6%增长到了10%。下滑最大的是能源,从35%下滑到了10%。这些变化,大体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A股过去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科技Beta。从苹果产业链开始,大部分还是集成商,而不具备核心技术。但是现在我们开始看到一批企业创新的苗头。当这些企业在传统方式下赚不到钱的时候,一定会通过创新去推动。最近上市的很多科技型企业,管理层的背景、经验都非常好,很多是从产业链的全球一线企业出来,有很好的技术和产业背景,然后自己创业。这点和当年台湾非常类似。我觉得这样一大批的科技企业,才是我们未来科技创新上有希望的公司。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互联网精神。真正的互联网精神是去中心化,透明化,提升效率,借此也推动了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比如小米对整个插线板行业的颠覆,现在的插线板,都加入了UBS插口,外观也漂亮了很多。小米模式对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带来的冲击,本质上是互联网思维向制造业的渗透。另外,传统的线下渠道包括超市、苏宁、国美等,被天猫、京东这样的新渠道打破垄断地位,而京东、天猫的中心位置,也在迅速被社群电商、内容电商等冲击。背后其实都是对中心化所带来的低效率的冲击。
当下,互联网行业在迅速挖掘产品力,产品力强的公司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创新,实现品牌和渠道的涅槃,对品牌格局和渠道格局根据带来重构。最近两年,产业内越来越对渠道的碎片化形成共识。我相信,互联网演化的结果,将使得很多产业比以往更重视产品力方面的竞争。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言,是极大的幸事。
虽然真正的科技Beta还没有形成,但是今天的科技行业已经和过去不同,信息化对传统行业带来了效率提升,并且导致整个社会的效率都在提高。我们现在出国旅游,很多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会觉得中国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生活更为便利。
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我们更要做一些长期的东西。宏观自上而下看,有许多看不清的地方。微观自下而上看,却有许多让人激动人心的变化。
有四句话总结未来的Beta:
1)“创新”是未来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源泉
2)“创新”也是资本趋利而行的必然选择
3)互联网精神的裂变和渗透是中国社会发展中最深刻的力量
4)产品力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 end -
招 人 !
上海的财经记者/编辑们看过来!!!
想获得更多与二级市场顶尖投资人面对面的机会
马上打开后台回复加入点拾了解详情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按名称首字母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