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遭生母踢踹:身心俱疲的孩子们,正在被父母一步步毁掉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近日,杭州童模妞妞被踢踹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了网友热议,后被曝光,踢人的女子正式妞妞的母亲。

随后,又有妞妞合作的电商平台回应,妞妞与多家店铺合作,接单量大。

杭州市妇联法律援助律师称该行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

妞妞妈很快发微博道歉,并称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并无虐待之意。

可是网友并不买账,仍然愤慨非常。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很多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网友也觉得孩子不听话打两下也无所谓,自己就是这么被父母打大的。

但是,这对父母却仍然被网友指责,却是因为他们利用孩子赚钱的嘴脸太过难看。

童模的工作并不比成人模特轻松多少,常常拍摄起来就是一整天,即便是大人,都难免烦躁,更何况五六岁的孩子?

这背后暴露的,何止孩子的痛苦,更多的是一种畸形的亲子关系。



畸形一 利用子女作为赚钱工具

妞妞被踢踹的事件向公众曝光了童模这一产业链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家才开始意识到,这已经算是变相的雇佣童工了。

台湾童星小彬彬因出演《星星知我心》而被大家所熟知,后来儿子小小彬同样随着父亲的脚步踏入了演艺圈,出演了很多小时候的“男主”,也深受大家喜欢。

可是后来却被曝出,小小彬因为拍摄行程繁忙经常缺课、请假,父亲再婚的花费也全都是小小彬的拍戏收入,甚至要负担全家的花费。

在本应该读书学习、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背负父母甚至全家的生计,是辛酸还是可悲呢?

港台有不少明星,都是背负着债务而出道的。

因出演《甄嬛传》中的皇后在内地走红的蔡少芬,母亲嗜赌如命,庞大的债务逼得她只能在15岁就放弃学业出道,赚钱为母亲还债。

张柏芝要同时供养家里几套房子和几部车子,就连成年弟妹的生活开支也要负担。

靠歌手翻红的张韶涵,因为母亲的刻意摸黑,一度事业一蹶不振,甚至在翻红之后还要被母亲及舅舅吃人血馒头。

已故天后梅艳芳的母亲,二次向法院申请破产,只为了支付自己生日会的高额费用。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里,已经没有亲情可言了,父母只关心子女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收益。

妞妞被踢踹的视频被曝光,已经有多家店铺停止了合作,妞妞妈会不会把矛头转向孩子,用孩子来泄愤,谁都不敢妄下断言。


畸形二 毫无责任心,为了私欲任意伤害孩子

2018年5月,微博上有一则消息:王凤雅小朋友去世了。

王凤雅小朋友罹患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虽然只有三分之一的治愈希望,但是在确诊之后,家人直接放弃了治疗。

后面其家人通过众筹获得的捐款,只在乡村医院治疗。最终因为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了。

略过网友争论的捐款和医疗报销,其实能看到在整件事情中,父母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生生掐灭了孩子生的希望。

2018年8月,北京一对双胞胎姐妹在海边溺亡,在此之前,孩子的母亲刚发完一条朋友圈。

2018年10月,深圳父母涉嫌虐童的视频引发大量关注,女孩在吃饭和写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被推搡、掌掴、拽头发等,还被用身边的椅子、扫把进行殴打,孩子父亲也加入了殴打行列。

而女孩一直面无表情,可以想见,这可能已经是家常便饭。

2001年,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八岁的小女孩劳伦被警方解救。她从两岁开始就被生母和继父性虐,常年关在衣柜里,以过期食物甚至自己的排泄物充饥。

而她的母亲,利用女儿提供性交易赚的钱大吃大喝。

子女之于父母,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只是一个调剂品,而父母之于子女,很长时间里可能是生活的全部。

道德虽然能在舆论上制约一部分人,但是长久的和谐,还是需要父母自身的反思。

 

 

畸形三 无视孩子自尊心,长期精神压迫

小时候总能听到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如何懂事、如何听话,长大以后才发现,父母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假想敌”,一步步压垮了我们的自信。

2018年10月,纽约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曼哈顿某地铁站卧轨身亡,年仅18岁。来自环境、文化差异、父母的高期望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他选择了轻生。

2018年10月,湖南衡阳初三学生唐予心服毒自杀,原因在于成绩优异的她在最近的月考中成绩下滑,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还被母亲罚写了检讨。

2018年1月,湖南邵东一名初一男生跳楼自杀,只因单元测试的成绩不理想。

这些都不是个例,百度搜索关键词“学生自杀”,连篇的新闻报道让人痛心和惋惜。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正在变成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都懂,很有可能在父母眼中成绩优异的孩子,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教育的本质是使其明是非、懂善恶,能够得到与自身相应的发展,但这并不等同与考上名校。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五个部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很多父母在实现了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直接略过了社交和尊重的需求,要求孩子达到自我实现的层次。

这怎么可能呢?


畸形四 成年之后,来自父母的“婚姻”“名利”绑架

在网上时常能看到一些搞笑的相亲段子,也总有人分享“那些年我遇到的奇葩相亲对象”,工作和网络社交占据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在父母那个时代才有的“相亲”,已经悄然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分析一下相亲的过程,穿插的无非是工作、收入、财产状况等,兴趣爱好排在了有无房车的后面,如同个人简历一样互相审阅,这背后,多的是父母口中的“门当户对”。

不谈婚恋观,抛开对相亲这种方式的评价,很多的父母热衷于操控成年子女的生活,事无巨细,从穿衣吃饭到恋爱约会,无孔不入地发表着他们“过来人”的见解。

我偶尔也会听见我妈评论,那谁家的闺女本科毕业,却嫁了一个高中毕业的,低嫁了啊。

网上有个段子说,朋友圈里你发美照,多的是人点赞和评论,而你分享一首喜欢的歌曲,却没几个人点开去听。

快餐时代,大家只想了解你的外在,没多少人愿意探知你的内心。

而来自父母的“婚姻绑架”,一点点消磨了你想要展示内心世界的欲望。

身边有三十好几还没结婚的人,过年过节不敢回家,甚至很少主动联系父母,只因为父母常年念叨的,“别人家像你这个年纪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你怎么还不结婚?”、“你怎么还没有男/女朋友?”

名利绑架亦如此。有房有车才有面子,升职加薪才是光宗耀祖。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模遭生母踢踹:身心俱疲的孩子们,正在被父母一步步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