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

每过一段时间,疯狂的“房事”都会炸出一大片焦虑的情绪。

与突发性的热点话题不同,高昂的房价永远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想要在大城市安定下来的年轻人焦虑,想要为孩子换学区房或者准备百万首付的父母焦虑。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关于房价的段子,不是什么魔幻、荒唐的故事,而是如今我们所需面对和承受的现实。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1张图片

上周,“咪蒙”发了一篇名为《曾经我们有诗和远方,现在我们只想买房》的文章,连她那月薪五万的助理,也抱怨着北京的房价,说感觉不管怎么拼,都买不起了。

有人开始为北京感到难过,有人为清北毕业却买不起学区房的国家栋梁难过,也有人站出来说“房子不是最重要的”。

一周之内,微信公号里关于“买房”的讨论就诞生出137篇10w+。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2张图片

来源:新榜“趋势查询”工具

无可否认的是在大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围绕房价而生出的焦虑和争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一直存在。


连豆瓣都开始谈论房价了

最近在精英聚集的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火了: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最高赞的回答来自于一位北大本硕博毕业生,他仔细回顾了毕业几年来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经历,最后还是在难以承受的学区房前低下了头,决定放弃中科院研究所的工作,逃离北京。“我在北京能给我孩子提供的资源,尚不如我那个一辈子生活在八线小城镇的父亲当年给我提供的。”

其他的热门回答里也涌现出不少清北毕业的高材生,无论学历多么光鲜亮丽,在房价面前大家多少有些无力感。这让我想到了广为流传的那个段子: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学区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3张图片


一位名叫Kiwi的网友在回答里说:

猛涨的房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一辈子买不起北京的房”给我带来更大的焦虑和惶恐。

这种惶恐在于真实又可怕的事实:它让我怀疑我一切努力的意义。

我接受了个人奋斗创造财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教育,我没有投机倒把钻营取巧,我就靠着自己的努力,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所拥有的社会财富值越来越低。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4张图片


专注于青年文化的Vice,从年轻人选择成为丁克(注: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阶层)这个角度切入,讲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起码你用不着去为了寻找学区房而发愁。” 一个名叫Cathelina的丁克姑娘说,她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受苦的。

一向小清新的豆瓣都在官方微信公号上发了篇跟房价暴涨有关的文章,说“人生也不总是阳春白雪,还有房。”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5张图片


评论区里,一位网友感叹道:连豆瓣都开始谈论北京房价了。

从近期公号、知乎、豆瓣上大量的北漂青年独白可以看出,这轮热议中最积极的参与者和关注对象,正是拥有较高文化教育背景却面临买房困境的年轻人。因为切身感受,所以尤为戳心。甚至还没有毕业的名校学子,已经提前进入群体性的迷茫与恐慌之中。

胡锡进:房子尽早买

罗永浩:我至今没买房

“咪蒙”虽然写了与房子有关的焦虑,举了不少过去的亲身经历来佐证她也明白这种痛,但早已通过公众号赚得盆满钵满的她,如今并不需要担心买房的问题。

她说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变得庸俗了,梦想从改变国产影视业,变成了让公司员工都能买得起房。

另一个作为过来人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谈了他对于这轮买房焦虑的观点。在最新一期的脱口秀节目《胡侃》中,他给年轻人提出建议:

举全家之力能把首付付了,月供也能承受,能早买就早买,别犹豫。至于学区房,有力量就买,如果买不起,千万别跟自己较真。别让你的全家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个比喻给绑架了。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6张图片


胡总编的建议听上去挺诚恳,他最后还给年轻人打了一针安慰剂,“天无绝人之路,你不允许自己被一个问题憋死,就绝不会有一个问题让你真的过不去。”

锤子的罗永浩在微博上回答了年轻人买房的问题,他一来就犀利指出:这世上除了空气,食物和水,没有什么是所谓的“刚需”。觉得有的,都是观念问题导致的。然后现身说法,表示自己买得起房,但至今都没买。

根据公号“真叫卢俊的地产观”对老罗回答的整理,他的基本观点有这样几点:

1、正是因为本来就应该买不起房子(以收入来说)的大量买房教信徒,把买房当成生活的终极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某种方式或选择,这是导致房价一直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2、“知识改变命运”是没错的,但这并不是说高学历就都能买得起房子。如果甚至不能正确理解这个,就说明读书还是读得不够。

3、今天的中国,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年轻人如果想“向上流动”,应该是四九年以来最好的理想时期(一些极端情况另当别论,比如某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甚至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都上了清华北大,

买学区房还那么重要吗?

再附上一则流传甚广的段子,算是对那句“清北毕业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做啥”的回应: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7张图片

北京的出租车大爷似乎比禅师的境界更高一点,很多抱怨房价的高材生们看到这个段子,心里大概会一种被闷锤敲打的感觉。

腾讯大家的专栏作者、知名文史学者杨早,写文表达了自己对当下年轻人焦虑的困惑:于高学历人士自身而言,如果不能获得某种超越性的视角,获得哪怕比别人多一点点的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那又何苦读那么多书学那么多知识呢?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8张图片


在他看来,父母的高学历,已经意味着下一代站在了起跑线的前端。在这样的基础上,若还是一味追求学区房,是对自己学习能力与经验的传承的不自信。

公号“反裤衩阵地”也提出了质疑,在题为《凭什么替北京难过?北京并不欠你什么》的文章中,作者指出刷屏的爆文中,其实很多概念被偷换了:他们口中的“生活”,其实是指“发达”;哭诉“生活不易”,哭诉的根本是“没有发财”。

在能力暂时匹配不了欲望的时候,不如沉下心来磨练技能。生活不止眼前,只要你不妄想一步到位,它从来就不难。

还有一篇来自清华建筑系毕业生的文章,被人民日报、凤凰网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她以自身经历告诉大家,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

这篇文章呼应了出租车大爷的话,体现出真正优质教育带来的观念变化。

虽然能上清华北大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比买得起学区房的还要少。但当买不起房成为很多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时,或许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获得安全感,无论是租房也好,逃离北上广也好,生活都可以继续,心安之处即是家。


写下《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的李方,也在最新的一篇文章里说:我觉得跟抓住机会投身技术革命相比,那个房子实在不算什么。这不是钱的事,而是你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生活在希望和挑战中,还是生活在焦虑中。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9张图片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参与讨论~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请后台留言或联系媒记君(见菜单栏)欢迎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媒记热文 |


直播乌龙|315晚会|震惊!|包子雷

汉拿山|乐天董事长|性教育课本

记者变钢铁侠|黎瑞刚|奥斯卡乌龙

爆文反转|董卿|红星新闻专访
新闻晨报新媒体|风端|短标题已死

都市报“千万粉丝”|央媒人事改革


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房价击垮了很多年轻人,谁能给我一个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