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为制造的各种工具也是躯壳的一种,因为没有生命而缺少这种节律,也进而造成自身时间概念的缺失。当人长期面对这种没有节律的状况时,彼此之间会发生变化。拿机器来说,作为人的一种延伸工具,已经开始把人拖入到它的逻辑之中去了。
1
对于表达而言,各种表达方式最终都是借助于某种可以感知到的形式来呈现的。
仅从形式讲,一些有意味的形式我们才会把它称之为艺术。
无论是否属于艺术,这些形式就像是一个个的躯壳,都需要人们去填充和互动才能产生活力和张力。
有的躯壳完全依赖于想象例如文字
有的可以借助于实际的体验例如建筑
有的只提供空间场景的窗口例如电影
2
在手握毛笔的年代,一段话所传递的内容是丰富而模糊的,一张纸上反映的不仅是字面的意思而且附带了某种只可意会的意味和审美。从形式上看,每个字的笔画粗细不同,即使一个字在一篇文章里也会同时存在几个不同的样子。尤其是家书,不只是聊家常而且也是对书写中时空状态的一种记录。在放松状态下,每个笔画之间都能传递出写者或犹豫、或疲惫、或喜悦的情绪。此时写者和文字躯壳是合一的。
在使用钢笔的年代,书写的过程依旧借助于手握。笔画的粗细由硬质笔尖所统一,展现出整齐划一的视觉直观,虽然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存在打折,但字体的结构和魅力依旧有发挥和传递的空间。
在键盘打字年代,人不再握笔而改为敲击。随着书写方式发生变化,之前个人行为上自然形成的附带内容被通通过滤掉,文字的形式进一步被标准化和社会化,演变为冰冷而刻板的传播载体。它的活力完全依赖于文字之间的处理而不再借助文字本身。如果你还想表达附带的内容,那么,请继续使用文字的方式吧。
从媒介传播的角度讲,从手握笔到手打字,包括印刷技术的大量使用,工具的改变把我们的表达躯壳更进一步推向了社会,在增加社会传播度和接受度的同时,也在加速人丰富性的脱离,有时会对受众们产生误导,也有人会借助这种躯壳的庇护,借此掩盖躯壳之下自我的另外一面。
3
生活在地球上,自然的一切都具有节律。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时空概念便是在这样的逻辑中被建立出来,我们伴着自然相辅相生并互相影响,有时会出现弯曲。
人为制造的各种工具也是躯壳的一种,因为没有生命而缺少这种节律,也进而造成自身时间概念的缺失。当人长期面对这种没有节律的状况时,彼此之间会发生变化。拿机器来说,作为人的一种延伸工具,已经开始把人拖入到它的逻辑之中去了。
在工厂流水线作业中,人们已经习惯把工人也界定为机器,他们被迫违背节律以配合机器24小时的运转,这给人行为和意识上带来的后果早已在现实中发生。
现在,我们每天都需要借助电脑工作,面对电脑不断跳出的诱惑,我们不自觉的把工作和生活也投入到这样的逻辑之中。为了实现个人诉求,比如专注于某项研究,沉溺于某种爱好时,食物和睡眠补充似乎都成为了累赘。长期处于这种氛围的人除了大脑在某方面变得极度发达之外,其它的知觉系统显得麻木和冷漠。
由自然到机器,人对外界躯壳的认知也变得缺少丰富性。
4
当人的大脑变得异常发达时,人们更自信、更倚重于想象的呈现。
不过,只要还在土地之上,科幻影片中各种怪诞造型总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相应原型,它们在科学原理和仿生逻辑下被塑造出来,并没有脱离人类太远。
来到太空,或者说回到现实的太空,这时机器既躯壳,既建筑。除了参杂些许的机械美学,宇宙空间站这个躯壳主要由技术的逻辑生成。这时它直接充当起人类和宇宙的边界,之前我们依赖地球的大气层。
当躯壳完全由地球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并和冰冷的宇宙建立起另外一种逻辑时,是否会继续带有地球的影子,是否相得益彰呢,这不得而知。当空间站切断和地球的联系,当小孩在此出生并成长起来会出现什么,这更不得而知。
我们知道的是,当距离变得漫长如地球到火星或更遥远的银河之外时,时间计算变得没有意义,或者说,时间仅只是机械刻盘上某个指针的滑动。人们开始研发工具、寻找虫洞,以便用时空穿越去解决距离的问题。
5
在《火星救援》中可以看到,人们在飞船内部构想出完善的活动内容和空间,比如健身房中锻炼的场景,它在另一面体现出人们对躯壳内部的在意程度总是远远大于躯壳本身的,这同样适用于其他躯壳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