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

来自:霍普股份(ID:HYPARCHI

本文已获得授权


提到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以卢浮宫金字塔对巴黎面貌的改造,或者是他借苏州博物馆对中国园林语言的再表达,少有人知的是,世界上拥有贝聿铭建筑最多的地方,其实是美国城市波士顿,这个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的城市。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1张图片

▲卢浮宫金字塔


从波士顿,贝聿铭从一个普通的混凝土工程师,成为了世界级建筑大师。也是这座城市,以一种最坦诚、客观的方式,记录下他最高的荣耀和最惨痛的失败。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2张图片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3张图片

▲波士顿


贝聿铭remix波士顿

建筑作品盘点



绿楼Green Building



绿楼是贝聿铭第一次承接波士顿的设计作品。1959年,母校麻省理工向他发出邀约,请他为地球科学中心设计一栋新教学楼。贝聿铭设计了一座高达21层的混凝土大楼,这在混凝土技术仍处在试验阶段的当时实属创举。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4张图片


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创新很成功,几十年过去了,绿楼依然是剑桥市的第一高楼。绿楼落成后,被波士顿居民评选为当年最美的城市建筑。然而不久人们发现,由于风力阻碍,大楼入门处的大门有时根本打不开,这让贝聿铭十分尴尬,最后安装了旋转门才解决这一问题。他后来承认:“我是麻省理工毕业的,然而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风洞效应!”



波士顿市政厅广场 City Hall Plaza



经过“绿楼”这次略显惊险的亮相,1961年,贝聿铭又承接设计了波士顿市政厅前广场。彼时波士顿经济不景气,政治腐败,负面评价很多,有媒体称它是“行将死在葡萄藤上”的城市。波士顿政府急于通过城市更新运动让外界看到它的改变。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5张图片


贝聿铭的设计相当前卫,广场形状不规则,而且在混凝土平地中间镶嵌了砖块,略微倾斜,东高西低。外界对这一作品毁誉参半,有认为是历史感与现代主义完美结合的大师级作品,但更多普通波士顿居民觉得“其丑无比”。贝聿铭错信这个他所熟悉的城市能够成为他个人风格的试验场,然而到这个作品为止,他似乎还没让挑剔的当地居民真正喜欢上他。



肯尼迪纪念图书馆 JFK Library



真正让贝聿铭扬名海外的事情发生在1963年,地点同样是波士顿。那一年,肯尼迪被刺杀,他的家人决定在波士顿修建一座私人图书馆以表纪念。当时和贝聿铭共同竞争这一项目的建筑师包括密斯·凡·德·罗和路易斯·康,然而杰奎琳·肯尼迪却选择了几乎没什么名气的贝聿铭。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6张图片

▲1977年,肯尼迪家族三代人出席了图书馆奠基仪式


同样不曾想到的是,肯尼迪图书馆最后拖了15年才完工。贝聿铭的初稿一出,马上迎来了波士顿居民一波又一波的反对游行,人们认为这个建筑会破坏当地的社区风格。到了70年代中期,几乎贝聿铭画出什么,人们就反对什么。最终,肯尼迪图书馆移址到了一处垃圾填埋场,贝聿铭的设计也不得不向新的地理情况妥协。到项目落成时,他已经耗空了热情。“我本来想做出一个独特的东西,来纪念肯尼迪总统,”他后来说,“它本该成为一件伟大的作品。”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7张图片

肯尼迪图书馆


肯尼迪图书馆将贝聿铭推上了国际舞台。此刻,他也与波士顿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又爱又恨的关系。波士顿这个舞台将他曝光在巨大的荣耀之中,而波士顿人审慎和挑剔的态度,又让他一次又一次在镁光灯下出丑。


不久,贝聿铭就在波士顿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低谷。



汉考克大厦 John Hancock Tower


70年代中期,贝聿铭的合作伙伴亨利·考伯接下了波士顿汉考克大楼的设计项目,大楼出资人罗伯特·斯莱特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让竞争对手建造的保诚大厦相形见绌。


贝聿铭不负众望——汉考克大厦在其后许多年都保持了新英格兰地区最高建筑的称号。大厦位于波士顿历史核心区,旁边就是圣三一教堂,为了不影响教堂的景观和采光,贝聿铭采用了极简主义的玻璃幕墙设计,使得晴天时大楼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楼体同时清晰映照出一旁的教堂。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8张图片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9张图片

▲玻璃反复脱落后,施工方用胶合板取代了玻璃幕墙

然而在施工期间,汉考克大楼出现了严重事故。从1973年1月起,波士顿刮起一股强风,这使大厦的玻璃幕墙纷纷脱落,幸好没造成人员伤亡。到1976年大厦正式启用时,工程已经延误了4年,费用由原来的8千万美元大幅增至1.6亿美元。贝聿铭也因这栋大厦和玻璃制造商、业主对簿公堂,多年后才和解。

那之后,贝聿铭暂停了美国境内的项目,转而开拓亚太地区市场。



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贝聿铭和波士顿关系的转变,发生在后来的波士顿美术馆西翼改造项目中。20世纪80年代的波士顿美术馆设施老旧,赤字严重,游客稀少,还空摆着一副精英架子。学生时代,贝聿铭就常去这家博物馆参观,他对那里的情况非常了解。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10张图片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11张图片

▲改造前后的波士顿美术馆,可见贝聿铭所添加的西翼


贝聿铭此前已有过设计或改造博物馆的经验。他对波士顿美术馆董事会解释说:美术馆必须是个精彩、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让年轻人和家庭游客前来游玩。他将西翼打造成一个循环空间,游客们可以顺着一条道路完成游览。还加入了类似餐厅、咖啡厅、讲堂这样的公共空间,一扫美术馆原来沉闷的气氛。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12张图片

▲改造后的美术馆随处可见社交功能设计


除注明外,均为建筑师杂志原创或独家供稿,转载请联系或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违者必究!

推荐关注:景观中国(ID:la-china)

颇具独特观点的景观平台 猛戳关注↓↓↓

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_第13张图片建筑师杂志联系方式:

广告投放: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是二维码,不信长按试试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贝聿铭最惨痛的失败都留在了这座城市)